李克强的同学王军涛说“薄熙来会东山再起” | |
www.wforum.com | 2012-03-23 09:15:27 德国之声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中南海对薄熙来“不再兼任”的处理决定,虽然给外界留下了极大的解读空间,但各方普遍认为,薄熙来的政治生命已经完结了。但旅美中国政治学者王军涛则认为:薄熙来的政治生命刚刚开始。 “薄熙来会东山再起”
两会的记者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厉声要求重庆领导层“深刻反思”,时隔不到一天,以“唱红打黑”名扬海内外的重庆市委书记即被宣布“不再兼任”,从此销声匿迹。中南海此次出手之快,令谙熟中国高层黑箱运作的时事评论员们也颇感措手不及。而他们也几乎同样快的达成共识,即薄熙来的政治生命从此划上了句号。目前尚有争论的只是薄熙来走下政坛的模式。有人认为出于大局考虑,薄熙来将会以杨白冰模式实现软着陆。而更多的人则坚信,等待薄熙来的将是陈希同陈良宇式的牢狱之灾。而旅居美国的政治学者王军涛则语出惊人,他断言:薄熙来的政治生命实则刚刚开始。 王军涛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此前在大连和商务部,薄熙来只是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在重庆,他给了新左派一个实践的机会,他成了一个意见领袖。但是受党国体制的约束,他不可能有真正的当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的机会。而这次把他除掉之后,薄熙来实际已经完成了成为左派政治和精神领袖的蜕变。因此,如果两年内中国政治出现变局,薄熙来一定会东山再起脱颖而出。” 王军涛认为,古今中外,权斗失败者以殉道者身份东山再起的事例比比皆是。1987年,叶利钦正是因为被戈尔巴乔夫罢免,使得他因祸得福在民意中建立起了为民主和自由而殉道的光辉形象,赢得了民众的空前支持,从而使他得以在几年之后的高票当选总统。王军涛自称是坚定的普世价值拥护者,对薄熙来的政治举措无法认同。但他也认为,薄熙来的举措,不仅赢得左派舆论的一片喝彩,而且赢得了民粹主义基础的政治支持。重庆模式可以说是左派扩展党国机器暴政、解决腐败和贫富分化的实践典范。而相比之下,温家宝的普世价值和政治改革一直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付诸过实践,也就很难赢得大多数民众的共鸣。王军涛说:“左派阵营已经有了自己的精神和政治领袖。而右派阵营则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只拥有不同时期,不同板块的政治领袖,而不能形成一个拥有比较广泛基础的领袖,这将是很不利的。” “平反六四早已是党内共识” 王军涛十七岁参加四五运动,入狱八个月。80年代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同胡平,李克强一道参加高校人大代表竞选,开始致力于推进中国政治改革。1989年六四后,被当局宣布为“反革命暴乱”的幕后黑手被判重刑,90年代中期开始流亡美国。《金融时报》有关温家宝在致力于平反六四的报道引起广泛质疑之际,王军涛则认为,温家宝想平反六四,完全不令他意外。“当年邓小平下令开枪镇压民众是一个严重错误”,对于这一点中共高层早已形成共识,只是在如何平反以及谁来平反的问题上无法统一意见。作为六四后遭整肃的重要人物,王军涛透露,近年来,曾多次有北京分属不同派系的代表找他商讨解决六四问题的可能性,显然,平反六四已经成了中共不同派别争相抢夺的一张“大牌”。正因为如此,他无法想像擅长打民意牌的薄熙来会极力反对平反六四,除非薄熙来是想把这张“大牌”留着自己上台后再打。 王军涛表示,温家宝流露出平反六四的意愿不足为奇。而真正令他震惊的,还是温家宝在两会记者会的大胆直白。王军涛认为,温家宝似乎已经意识到他即将被“消声”,所以再次以告别般的语气大谈政改,反对倒退。王军涛说,在中共体制下,温家宝是有抱负,无舞台的人,温家宝的这番话实际上是在呼吁民众支持他的政治改革。 “温家宝有抱负,无舞台。”
【李克强校友王军涛谈眼中的中共未来领袖】 来源:德国之声 作者:石涛 在昨天闭幕的中共十七大上,现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当选政治局常委,成为领导核心成员之一。1978年3月,文革后恢復高考,李克强进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而同年10月,王军涛也进入了北大,两人在学生活动中有过不少接触。此后李克强进入团中央,并进一步成为地方大员,而王军涛则因为六四事件而被判刑,此后以保外就医的名义前往美国,目前他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进行研究工作。德国之声记者石涛通过电话对王军涛进行了採访: 德国之声:王军涛先生,您首先能不能谈谈与李克强相识的经过,以及对他的印象呢? 王军涛:我和李克强先生都是在1978年先后考进北大,他是法学院,我是核物理研究,因此一开始共事机会不多。后来学生会主席张炜先生搞了一个改革,在北大引进议会系统,后来我和李克强都进入了常代会,在会议中,李克强在文科学生中是发言比较踊跃的一位,言辞犀利,思路敏锐,而我在理科学生中算是发言比较多的。这样我们当时就成为好朋友。我印象中,李克强算是一个思路敏锐,头脑开阔,比较典型的一个北大学子,和现在官场上的形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们那一批北大学生在此后的几次学潮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那么您个人也参与了不少学生运动。李克强当时对待学生运动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在我看来,当时北大的学潮有三种,一种是学生争取自身权益,因为当时匆忙恢復高考,很多条件还不完善;第二类学潮属于对国家政治命运的关注,比如竞选等;第三种是比较广泛的校园文化建设,比如社团等。我印象中,李克强都参加了一些活动,而且思路开阔,也报积极支持的态度。当时北大的一般学生干部都是支持的。比如,我在北大历次学生运动中都被认为是“激进派”的代表,但是我本人当时还是团中央十大主席团成员,团中央候补委员。而张炜先生被认为是 “稳健派”的代表,但其实与社会相比,我们之间的共识远远大于分歧。 李克强已经进入中共政治局常委之列,与习近平共同成为最有希望担当“第五代”领导人角色的人选。对此海外媒体学者有很多分析,有意见认为具有“团派”背景的李克强相对于“太子党”习近平而言,更有可能成为“第五代领导核心”。您认为这种分析是否正确? 我觉得如果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李克强应该成为第五代领导核心之一,但至于说他是否成为第五代领导核心的最核心人物,还要看后来的发展,现在看安排接班格局的话,他还是有比较大的机会。但中国官场就是这样,当年赵紫阳、胡耀邦当时都已经在形式上成为第一把手,成了接班人,但最后还是出局;胡启立、王兆国也曾经领跑,但最后也出局。中国政治很难说,还有五年时间,还有可能出现一些更年轻的人,中国如果出现一些比较大的事件,或者党内出现重大变局的话,那局势还会重新洗牌。 无论如何,李克强还是中国未来核心领导人的重要候选人之一,对于这样一位您的老校友,老朋友,您对他今后五年的作为有怎样的期许呢? 据我观察,李克强身上还是保留了一些北大学子当年的风採或者说是特点。比如说心胸还是比较开阔,注重学习,同时思路还是比较敏锐。但是他还是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就使得我们不确定他会不会真的在历史上有机会做什么。另外就我所知,现在和李克强保持比较好关係的一些当年北大校友中,很多人都并不支持中国进行以西方民主自由为目标的民主政治改革,而是採取通过扩展国家权力,缩小贫富差距,或者开展一些社会工程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如果这样的话,会大大延误中国政治改革的时间表。 |
|
|
|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