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网友看山来稿:即使在济南法院官方微博相对全面报道庭审情况的8月22日,据外媒披露,也发生了一些“遗漏”和“失误”。毫不令人意外的是,所有这些“遗漏”和“失误”,无一不是不利于薄熙来的,而且几乎都发生在关键环节。22日后,官方已显着大幅压缩了报道的内容。由于这种压缩的起因和偏向性,使得人们想依据报道的内容来判断控、辩双方各自表达的真实性与是非曲直,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话说回来,即使起诉书所诉内容全部属实,也可见两点:一,贪腐都发生在辽宁时期;二,从情节和金额看,即使是起诉书中描述的辽宁时期的薄熙来,也比大多数相似级别的官员清正太多。庭审进行到现在阶段,只要不是偏执到极点、无脑到极点的人都能够看出,在贪腐方面,官方已找不到薄熙来更多把柄。
从薄熙来事件也可看出这个体制的重大缺陷:官员拥有巨大权力,却缺少必要制衡,廉政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内在的道德约束。在这种近乎零风险的巨大诱惑面前,是人都不可能经得起诱惑,除非是“圣人”或者“非人”。薄熙来其实已经够“非人”的了,整个一工作狂,政治就是他的生命。但他仍然有着人性的一面。他可以对自己要求严格,对部下严格,却难以对谷开来、薄瓜瓜一视同仁。薄熙来说王立军、关海祥走“夫人路线”,其实在这方面他本人首先有责任。从已经披露的信息看(尽管信息可能很不准确、全面,可能有很多偏颇),谷开来在重庆,颇有点“后党”的味道。谷开来和薄瓜瓜,就是薄熙来坚硬外壳上的两个柔软出口。没有了这两个出口,薄熙来就完全成了一“非人”,成了一政治机器。从普遍人性而言,像薄熙来这种人太少太少。体制不能寄望于人人都是薄熙来,而必须自己具备制衡和监督权力的功能。
另一方面,即使起诉书的指控全部不实,事实证明薄熙来清正廉洁,他也避免不了倒台的结局。薄熙来的倒下,与贪腐与否无关,只与权力博弈和力量对比有关,贪腐只是借口。众所周知,薄熙来对下属要求极其严格(当然他要求自己更严格),比当年的朱镕基更严格,在他治下往往是“官不聊生”,这就注定了政府官员不可能喜欢他;他主张的“共富”道路,令许多“先富起来的人”警惕和戒惧,企业家阶层也不会喜欢他,他们中最具有政治意识的王石,就已经明确表达了这一点;因为观念和经历的原因,朱镕基很容易获得舆论界和知识界的追捧,薄熙来却因为其出身和主张,大受知识界和舆论界主流的排拒。上述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中国最强大的三股力量: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话语权力。薄熙来本人还没有掌握足够的权力,却已经同时和这三股力量扛上了。所以他的倒台是必然的,不死已算他命大。
薄熙来的支持者,主要是中下层民众,少数不掌握实际权力的“老干部”,以及部分左翼知识分子。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话语的战场上,薄熙来的支持者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当然,即使在政治和经济的主场上,也会有得志者和失意者。失意者可能会渴望发生变化,从而将目光投向薄熙来。这部分人是薄熙来可以争取联合、“统战”的力量。
即使这样,薄仍处于绝对弱势。只有当天下大变,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或者是别人两虎相争,需要向外借力时,薄熙来才有可能胜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