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中国清华大学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已出现巨大资金缺口,面临崩盘风险。一时间舆论哗然。同年6月,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周延礼演讲称,预计在未来的5年至10年当中,这一缺口大约是8万亿到10万亿的缺口。
北京时间2018年6月11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贯彻实施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称,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的资金来源,中国政府将划转部分国有资本以充实社保基金。
这表明,在中国朝野热议和争论多年的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一事,正式进入实操阶段。
三任总理啃过的“硬骨头”
在中国在进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保体系之初,一大问题就是国有企业老职工,在改革前并没有过养老保险缴费,对这一巨额亏空,只能采取“收新补旧”办法,即动用社保中养老保险缴费的个人账户来给国有企业老职工发放养老金。但这种“拆东墙补西墙”做法明显是不可持续的。
划拨部分国有资产来充实社保基金,该提议最早出现于朱镕基主政中国经济改革的1990年代。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养老保险中引入个人账户制时,官方就拟议划拨部分国有资产来偿还国家对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隐性负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2001年该动议再次被提出,但是阴差阳错,“划转国有资本”演化成完全不同的另一件事情——“减持国有资本”。而“减持”由于违反了程序公正的原则也不可能进行下去,于是偿还政府对职工的隐性负债问题也被束之高阁。
中国前总理朱镕基在其任上推行一系列铁腕改革(图源:AFP)
温家宝主政中国国务院后,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但该决定未能落到实处。
其后中国重新出现“国进民退”浪潮,且在“郎顾之争”后,“国有资产流失”一度成为政治敏感问题,划转国有资本一事已经是“政治不正确”。
随着近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逐渐增大,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提议再度被学界提起并热议。中共十九大政治报告对此也作出正面回应。但这一划转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搅在一起,相关利益集团从中阻挠作梗,因而在理论界以及中共内部杂音不断。
划转国资的政治阻力
2018年1月,中共理论阵地求是网《旗帜》刊发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新城一篇文章,题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由于求是网是中共理论高地,周新城这一鼓吹消灭私有制的文章是否事先得到高层默许,尚不得而知。
周新城在文中猛烈抨击市场派经济学家吴敬琏和张五常,称“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这是共产党人不能忘记的初心,也是共产党人必须牢记的使命。忘记这一条,就意味着背叛,不能称之为共产党员”。
周文反对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称,“国有企业还要不要?”“我提出这个问题,不是无的放矢,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必须不断发展壮大,这个问题应该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一些人制造了不少针对国有企业的奇谈怪论,大谈‘国有企业垄断论’,宣扬‘国有企业与民争利’,‘国企是不堪的存在’,鼓吹‘私有化’、‘去国有化’、‘去主导化’,操弄所谓‘国进民退’、‘民进国退’的话题。特别是各种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重点拿国有企业说事,恶意攻击、抹黑国有企业,宣扬‘国企不破,中国不立’,声称‘肢解’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最佳方式。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些人很清楚国有企业对我们党执政、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想搞乱人心、釜底抽薪。而我们有的同志业对这个问题看不清楚、想不明白,接受了一些模糊的、似是而非的甚至错误的观念。我们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决不能认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所有制问题,或者只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那就太天真了!”
由于动辄将国企改革和划转国有资本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政治层面,这使得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市场化方向的国企改革,至今还没有出台一份详尽的改革方案和路线图。
而此次李克强内阁试水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无疑亦将面临来自相关利益集团的巨大政治阻力。这一波中国养老金改革能否成功落地并推行下去,尚在未知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