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铁小伙说“中国文化从来没有没落过” | |
www.wforum.com | 2024-05-17 10:31:13 山巅上的加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四大文明古国是谁提的,以及为什么。 说个有意思的事儿。 前几天,在哈尔滨地铁上,有一位老阿姨可能是谈到了基督教,引发了旁边一位年轻人的不满,小伙子慷慨陈词,说“你选择去信耶稣,不如去信女娲捏小人”,指责大妈可能影响了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耽误他们回学校上政治课。然后小伙子又大谈了一番“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为什么只有中国没有古字?因为只有我们中国文明绵延了几千年,我们文化从来没有没落,所以我们中国是很强大的。” 小伙子讲的慷慨激昂,视频下面的评论则也是一边倒的支持他传播正能量。 不过,我看过视频后倒是产生了一个联想: 有关“四大文明古国”以及“其他三个文明都没落了,只有我们中国延续至今”这样的说法,我中小学上历史课的时候也听老师讲过,但是这个说法追根溯源,它最初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 回答是,最早提这个说法的,是近代中国文化名人梁启超。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流亡日本。1900年,他和他师父康有为的保皇会要在夏威夷搞一个“勤王筹款”——也就是打着营救光绪皇帝、推翻慈禧太后的名义募捐一下。作为保皇会笔杆子的梁任公就挥笔写下七言长诗《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有“初为据乱次小康,四土先达爰滥觞。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邻相望。”梁氏还特别注明,“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及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 这应该是“四大文明古国”一说最早的发想了。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梁启超还十分客气的没有在印度、埃及、小亚细亚前面加上“古”,意思大约是承认这几个国家还有资格和咱平起平坐。 但过了几年,当梁启超再次提出类似想法的时候,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他的说法就变了,认为“世界文明之祖国有五:中华,印度,安息,埃及,墨西哥。然彼四地者,其国亡,其文明与之俱亡……而我中华者,屹然独立,继继绳绳,增长光大,以迄今日。” 前后对比,新说一是增补了墨西哥(也就是美洲土著文明,但其实美洲土著文明虽然独特,历史其实并特别不久远,最古老的玛雅文明盛期也在公元后,且自生自灭,对世界文明史影响并不大)。二是提出了其他古文明“俱亡”,唯独中华文明独存的想法。 在之后的二十年中,梁启超又把自己认定的古文明的名单增增减减,加上过犹太、亚述、波斯甚至阿拉伯,而剔除了埃及。 统计下来,你会发现,先后入围过梁启超“四大文明古国”名单的国家少说也有八九个,最终把“四大文明古国”定性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四个,并且在除了中国外的其他文明古国前都加上“古”字,是他民国时代学生和再传弟子们对其老师思想整理后的结论。 而且除了中国、印度始终名列榜单之外,其他文明的增减相当之随意。这也符合了梁启超这个人的性格——说到底,梁任公其实不是一个学问家、更非历史学者,而更接近于一个政治宣讲家、鼓动家,治学不严谨、修改论据为论点服务、“好言大”是他的特点。 但这里面依然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梁启超在点遍了世界文明,甚至连墨西哥、阿拉伯这种明显诞生于中世纪的次生文明都算上的情况下,却唯独不提欧洲文明呢? 古希腊文明真算起来也有几千年的历史啊,怎么就没入了任公先生的法眼呢? 再说梁启超不是维新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么?按说这不应该啊。 这里面有两个今天不细说很多人已经忘了的原因。 首先,是梁启超提出四大文明古国论的时候,正在日本,而日本当时正在兴起一种“兴亚论”或者说“大亚洲主义”的思潮。梁启超是受到了该思潮很多论述的影响,才提出这个说法的。 这个思潮最早提出者名叫近卫笃麿。 此人当过日本议会贵族院的议长,后来退职专职玩票研究历史。日本当时面临的问题是甲午战争刚刚打完,沙俄又咄咄逼人压了过来,日俄之间必有一战已经显而易见。但面对早晚开打的日俄战争,日本人当时心里是发虚的,因为那毕竟是白种人,日本从维新开始搞了那么久的“脱亚入欧”,如今要跟老师打,这没信心啊。咋办? 于是近卫笃麿就不揣冒昧的跳出来,提出了“兴亚论”,他的论点是:日本现在代表亚洲,而亚洲从来就很伟大,从印度、中国到日本,我们继承了亚洲的光荣传统,释迦摩尼、孔子、孟子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我们一定能打赢白种人! 这个“兴亚论”在日本其实早有源流,早在中世的时候,日本一些僧人就曾自大的认为世界上只有印度、中国、日本三个文明。 可是虽然有贵族院议长的头衔,还打着不容置疑的爱国旗号,当近卫笃麿新瓶装旧酒,把这个说法提出来以后,还是亮瞎了日本学界的双眼—— 你为了爱国这么吹也太不靠谱了。日本多长的历史啊?也能自称文明古国?还是低调一点吧。承认印度、中国是古国,然后再加个小亚细亚、埃及(当时巴比伦学和埃及学是世界考古的显学,不加不行),凑个四大文明的样子,都在亚洲(或者亚洲附近),也够日本跟着骄傲一把了。 但是!坚决不能加古希腊啊!加了古希腊,承认欧洲也有自己的古文明,日本的文化自信不就没了么?还怎么跟沙俄干仗呢? 把这个理论做如此完善的,是以志贺重昂为代表的所谓“国粹派”。 梁启超登陆日本的时候,正是国粹派在日本政府扶持下闹得最凶的时候。这帮人天天在日本报纸上发文章,鼓吹亚洲有多少文明古国,给备战中的日本人打民族主义鸡血。所以梁启超很容易的就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当然,这种为了备战临时搞出来的“大亚洲主义”肯定是有问题的。 “大亚洲主义”后来很快演化为了臭名昭著的“大东亚主义”,近卫笃麿这人有个儿子,叫近卫文麿,他干了什么事儿咱就不多说了,反正是二战甲级战犯。 但是这些后话,不妨碍梁启超直到晚年,都一直笃信他从日本学来的这套“大亚洲主义”,认为“尔来绝代之伟人,如释迦,如孔子,如耶稣,……全世界所有之宗教,如婆罗门教,如佛教,如儒教……无非此土之产物也。号称世界最古之国……无一非此土之子孙也。” 这说法如梁启超一贯的文笔一样,非常提气,但到底对不对,其实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亚洲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非文明圈层概念,真要论证的话,古埃及、古两河、甚至古印度在与同期欧洲古希腊的交流上其实反而比与中华文明方便很多,中华文明因为地理隔绝更像是一个“孤岛文明”。 其次一点,你说释迦摩尼、孔子、耶稣是“绝代伟人”,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芝诺、毕达哥拉斯,以至后来的达芬奇、伽利略、牛顿、拉瓦锡、黑格尔、甚至马克思,等等等等要怎么算呢? 真要论起人类群星闪烁时,到底欧洲有几,亚洲有几,这是很难的说。 论证的时候只挑对自己有利的进行论述,还总喜欢把话说的武断和极致,这是梁启超这人的一个缺点。 当然我们也得理解他,因为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急需要梁启超这样的鼓动家来鼓舞士气。哪怕他说的道理经不起推敲也有价值。 这个道理就好比我小时候考试成绩不好,我奶奶总安慰我:“没关系,华罗庚数学还考过零分呢”。其实你想想,大数学家数学考零分和你成绩不好有啥关系呢? 鼓劲的话,当然不能较真,但也不能太当真,太当真了,容易从近卫笃麿变成近卫文麿。 其实,梁启超提四大文明古国,并唯独不把中国以古字冠之,恐怕还有另外一层深意。 他真的是个维新派。他希望中国通过学习和借鉴“后起”的西方文明完成“自新”,从而避免其他古文明因为“因循守旧”而最终沦亡的命运。并且他认为中国有这个能力—— 这一点,你看看他同时代发表的二十多篇“新民说”政论就明白了,梁启超是一个主张对中华文明进行系统革新和改造的鼓吹者,甚至是其中的激进者。他的很多思想结论,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新文化运动。 这里篇幅所限,就不引申谈了,以后有机会专文详述。 但我这里想说的是,从这一层来讲,梁启超谈“四大文明古国”的本意,和地铁小伙怒斥大妈所用的“四大文明古国”的意思,其实刚好是南辕北辙的。 梁启超的本意,本来是想通过强调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绵延至今者,督促中国人要维新、要“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要积极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融合,以吸收他们的优长。 并且梁启超认为这种兼收并蓄的“维新”能力,恰恰是我们的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可是那位“地铁小伙”呢? 他的确很自信,但我看不出他有什么梁启超更强调的“自新”的觉悟。 你看他在地铁上听大妈说两句他不愿意听得之后说的那番演讲,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是:我们很古老、很好、很强大,我们不需要跟外国学习任何东西,甚至你在地铁上说点洋玩意儿让我听见了,我就不爽!我要追着你喷一路。 梁任公如果泉下有知,知道自己的维新派提的理论被人如此曲解后用来维护文化守旧主义,甚至文化自大主义,尤其说这个的居然是他寄予厚望的“少年中国人”,不知道会不会气的在墓地里打滚。 而“我们是最古老的文明且延续至今,我们的文化从没有没落过,所以我们很强大。” 这个三段论每一句听上去都很提气,但连起来一读却让人感觉到一丝丝危险。 因为这种叙事里,隐含着一种比近卫笃麿还要狂的“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的自傲感——听着好像日本人当年老吹的“万世一系”。 而我很想问这个小伙子,我们的文化几千年来真的没有没落过吗?我们一直很强大吗?你确定么? 如果是这样,那西晋永嘉之乱,唐朝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变、南宋崖山之役、甲申明清鼎革、乃至近代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庚子国变、日寇祸华……等等等等又作何解释呢? 中华文明能绵延至今,哪一次不是在我们的文明腐败、没落之后痛定思痛,吸收别的文明可借鉴的经验才浴火重生的呢? 你看到唐宋官员带的乌纱帽,起源于鲜卑族的毡帽,明代锦衣卫的飞鱼服、千户百户、乃至“站”这个字眼,都是蒙古人发明的服饰制度,甚至你今天穿的衣服、理的发型、座的地铁、满嘴蹦的现代汉语词汇,没有一种是跟两百年前国门未开时的“我大清”人是一模一样的。 一定要遵循古制,你应该留一个金钱鼠尾辫,穿一身旗袍马褂再上街溜达。别整这些洋服、洋词、洋发型的,你也不担心来个义和团大师兄把你给砍了…… 哦,不对,这一套其实也并不就是我们文化传统。由大清再倒回个二百来年,你这么打扮弄不好会被当做“索虏”的间谍,被建州卫的大明士兵抓住当街给砍了。 或许临死钱还得后悔自己最后画的那个押没画圆。 所以你说的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 总不能真的是回去信什么“女娲捏小人”吧? 我建议还是不必了,因为那个神话传说放到现代社会来做原教旨解读,真未必比上帝造人对孩子影响更好—— 这个传说最早见于东汉的《风俗通》: 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人也。 所以这个故事最早讲出来的目的是什么呢?跟同时代流行的“谶纬之学”一样,是通过神秘主义的“神道设教”,教育老百姓要各安天命。你穷皇上富,你是韭菜人家是镰刀,这都是命中注定的,甚至“女娲捏小人”的时候就已经设计好了的。 谁让你不是女娲娘娘亲手捏出来,而是拿绳甩出来的呢? 你真的确定,你想生活在那样一个高低贵贱,各安天命的世界观里吗? 你真的确定,你想把这种价值观教育给你孩子听吗? 你要想子子孙孙这么活,你就这么教育孩子吧!反正我不想。 Image 无论文明还是文化,都是不能故步自封,而必须是在彼此交流、互相借鉴中不断发展的。你看同样是造人的传说,《圣经》里的上帝造人原版你听来或许觉得也很扯。 但交流发展个几千年,它却能激发人们理直气壮的写出: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我们相信下述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人人被平等的创造) 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可资借鉴的新文化要素。 什么时候我们能把这种要素也借鉴过来,兼收并蓄到我们自己的文化当中去,什么时候我就觉得我们可以暂时不听洋神话,只讲自己的传说。 而在此之前,我觉得多听听别人的故事也没错—— 至少,你也给人家大妈一个自我申辩的机会么,别光你自己在那儿上纲上线的嘚吧嘚,好像大妈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