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爆发之前 | |
www.wforum.com | 2024-09-10 13:39:31 江宁知府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1938年8月28日晚,英国首相张伯伦在唐宁街十号官邸召开了一次深夜战略会议。 尽管出身于政治世家,但张伯伦早年其实是个商人,42岁才弃商从政当选伯明翰市议员。 和川普类似,张伯伦个性务实、直言不讳,希望把主要治国精力聚焦在国内事务,不愿意过多干涉欧洲大陆上的危机。 可当时的形势千钧一发,希特勒发表愈来愈好战的声明,扬言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德语区苏台德,欧洲大陆国家无不心惊胆战。 作为大英帝国的掌门人,该怎样处理这场地缘政治危机呢? 28日深夜的小规模会议上,张伯伦做出了自己的决断——亲自飞往德国与希特勒谈判,尽全力避免世界大战爆发。 在当时的欧美人眼中,希特勒是个很神秘的人物,像罗斯福总统、斯大林以及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等,他们均未见过希特勒本人,因此张伯伦“深入虎穴”的想法在政界人士看来多少有些离经叛道。 不过根据民意调查,高达70%的英国人支持张伯伦访德以促成和平,这种民意基础给了张伯伦谈判妥协的底气。 希特勒竞选期间发表演说,1930年 1938年9月14日,英国驻德国大使发了一封电报给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电报内容很简单:是否愿意安排希特勒与张伯伦见面。 出乎英国人的预料,德国外交部当天即给予明确回复:可以安排。 考虑到形势千钧一发,9月15日上午,张伯伦乘坐飞机离开伦敦,飞往慕尼黑。 在慕尼黑机场,德方组织了数千人规模的盛大欢迎仪式,尔后张伯伦乘奔驰轿车到火车站,再乘专列前往远郊的一座别墅——希特勒将在那里宴请张伯伦。 会晤期间,希特勒带张伯伦一起到他的私人书房,全程只有一名翻译员跟随。 根据张伯伦回忆,希特勒情绪不是很稳定,有时语调激昂地表示“准备占领苏台德区,不管全世界怎么想”“已准备好面对一场世界大战”云云。 张伯伦则注释着他的眼睛,问他“想要的是否就只是如此”(只要一个苏台德就罢手)。 第二天上午,张伯伦飞回英国,在机场停机坪发表简单演说: “昨天下午我与德国元首进行长谈,我们对彼此心里的想法已有充分的了解。我们还会再见面,但下一次将在更靠近英国的地点,那是为了让一个老人家不必再长途跋涉。” 张伯伦所说的“老人家”自然是指他自己——1869年出生的张比1889年出生的希特勒大了整整二十岁。 张伯伦与希特勒在1938年时的会面。 首次见面之后,张伯伦又飞了两次德国,与希特勒一起谈话、争论、用餐、散步,他是那段时间里唯一与希特勒进行过长时间接触的同盟国领导人。 张伯伦向内阁成员表示:希特勒没有疯狂的迹象,他是理性、意志坚定的,他清楚自己想要什麽,并决心达成它,而且会坚持到一定程度。 这种判断绝非张伯伦一人之印象,时任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与长期观察希特勒的英国驻德大使Henderson,均认为希特勒“跟所有人一样厌恶战争”“不排除透过协商谋求和平”。 1938年9月底,张伯伦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访问德国。 在确认好这是希特勒的“最后一次领土主张”后,他与法国总理、意大利领导人一起,在慕尼黑元首行馆同德国签署《慕尼黑协定》(全称《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的协定》)。 该协议规定了德国将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那里居住着300多万人,主要是德国人。 由于英法之前跟捷克斯洛伐克签有军事协议,所以《慕尼黑协定》被视为是一种背叛。 张伯伦回到伦敦,1938年9月30日。 签字当天下午,张伯伦飞回英国,接受英雄式的欢迎。 在一群新闻记者的簇拥下,他从胸前口袋中拿出协定,向群众挥舞: “朋友们,这是历史上第二次有人从德国带着和平与荣誉回到唐宁街,我相信这将为我们的时代带来和平,现在我建议你们回家,安稳地上床睡觉。” 根据当时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数据,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大多数受访者均支持该协议(法国境内唯一反对协议的政党是法共——受苏联态度影响),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内斯还被提名了1939年的和平奖。 苏台德的德国人为德国军队进入苏台德地区欢呼,1938年10月 希特勒开车穿过苏台德区海布市(今属捷克),1938年10月3日。二战后,位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意志人遭到驱逐。 1938年9月30日《慕尼黑协定》签字当天,波兰驻德国大使从里宾特洛甫处获悉慕尼黑会议的结果。 波兰方面最初十分震惊,认为这次会议是“大国理事会试图将具有约束力的决定强加给其他国家”,不过随即就宣布支持德方立场。 当时波兰跟德国一样都觊觎捷克斯洛伐克的土地,得知德国成功拿下领土后,9月30日晚11点45分,波兰也照猫画虎,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发出最后通牒。 10月2日,波兰正式向捷克斯洛伐克出兵,吞并了801.5平方公里的土地和23万人口,将其划为自己的两个县。 德国人对波兰的一番操作感到十分高兴,为此还主动放弃了一小块原本属于德占区的领土给波兰。 在希特勒和戈培尔看来,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宣传素材,可以极大混淆国际试听,分散外界对于德国的指责。 就这样,波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德国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同谋。 实际上,1938-1939年间波兰曾多次效仿德国,用武力威胁的方式对付捷克斯洛伐克和立陶宛,以恢复旧领土。 这些侵略作为让波兰在欧洲的形象急剧恶化,国际地位日趋孤立,也为德国入侵波兰埋下伏笔。 波兰军队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Trans-Olza,1938年。波兰陆军是有坦克的,只不过数量仅为德国的十分之一。 如果说《慕尼黑协定》在欧洲其他地区赢得了一片赞誉,那在莫斯科引起的就是恐慌与不安。 1935年5月,苏联曾跟法国签订《法苏互助条约》,目的是共同遏制德国的侵略,而《慕尼黑协定》让斯大林对于法国人的承诺感到忧心忡忡。 在苏联看来,英法与希特勒一定是有勾结的——通过把中欧的利益部分让渡给德国,借机挑唆其对苏开战,所以“联法抗德”之路已然走不通。 怎么办呢?只能对德和解。 1920年代期间,苏联与德国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毕竟列宁本人就跟德国渊源匪浅。 然而随着希特勒上台,苏德关系走向破裂,1934至1935年两国贸易额急剧下降接近于零。 《慕尼黑协定》签署后,希特勒思索着进行下一轮大战,急需能源和各种原材料;斯大林则想着赶紧缓和与德国关系,不能任由德国滑入英法的轨道,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时,后排的斯大林面带微笑。苏台德危机期间,苏联曾坚定支持维护捷克斯洛伐克主权与领土完整,谴责英法对德妥协。当然,这种“坚定支持”也是出于自身利益考量。 从1938年底开始,苏德之间的贸易迅速恢复,德方提出用苏联原料换德国武器的方案。 1939年1月,苏联方面向德国递交了订货清单:苏方提供石油、棉花、磷酸盐、铁矿石、鉻矿石、锰矿石、有色金属等战略物资,德方提供海陆空军新式武器装备样品以及通讯设备、机床、发动机、气轮机等。 伴随着军事能源领域的合作全面铺开,双方的政治关系也缓和下来。 此后半年多时间里,英法、德国、苏联三方纵横捭阖,彼此出价要价,最终(国内领袖)可以乾坤独断的德国与苏联于1939年8月23日(入侵波兰战役前的一周)率先达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至1941年6月间,苏德双方按协议瓜分了欧洲,苏联的后勤支持为德军大杀四方提供了坚实物质保障。 直到苏德战争爆发的前一天,德国始终按照协议要求供给苏联军事工业装备与相关技术,苏联也忠实履行协议给德国提供石油和原材料,整列整列的货物停在边境地区,等待西运。 |
|
|
|
中国航母成功躲过一劫,没停在军港里就对了 | |
重磅! 中国抛售俄资产 对普京造成重大打击 | |
中国又传来好消息,但是很奇怪 | |
连亲华国家也不要 北京糗大了 | |
枭龙39架、歼-10CE38架 中国一举拿下4份订 |
中国航母成功躲过一劫,没停在军港里就对了 | |
重磅! 中国抛售俄资产 对普京造成重大打击 | |
中国又传来好消息,但是很奇怪 | |
枭龙39架、歼-10CE38架 中国一举拿下4份订 | |
连亲华国家也不要 北京糗大了 | |
美前官员证实秦刚下落 更多“战狼”内幕曝 | |
涡扇15版歼20再次“代际跃升” | |
朱元璋亲自给儿剥橘子 母后大惊:孩子快逃 | |
墙外文摘:当中国制造的“奶头乐”风靡全球 | |
震惊!原来这就是伊朗对以色列的报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