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不放弃! 35岁的我在美国逆袭考上医学院
www.wforum.com | 2024-10-24 18:10:33  阅读第一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美国,医生是中产的代名词。

  因为社会地位高、收入颇丰,无论是家庭富裕的小孩,还是成绩最拔得头筹的孩子,纷纷想“卷”进医学院。

  但申请医学院,不仅是关乎于智商与努力的较量,背后还有金钱与耐力。

  与国内大学设置医学本科专业不同,美国大学是不设医学本科专业的。

  在美国,想要成为一名医生,步骤通常如下:先读四年本科(最好是读生物、化学这类与医学强挂钩的专业);然后再申请医学院MD,美国医学院是出了名的申请难度高,拿Wake Forest University举例,据U.S. News2022年数据显示,Wake Forest 的录取率仅为2.4%。

  医学院(MD)同样要读四年,从医学院毕业后,学生还需要到医院接受3-6年的专科培训,至此才算完成“学徒”生涯。

  一边是竞争激烈的录取门槛,一边是高昂的学费,美国医学院将不少人拦在门外。普通家庭能够培养出一个医学生,可以称得上是“祖坟冒青烟”的荣耀。

  今年,来自中国小城的董书即被Wake Forest医学院录取。和大家固有印象中的医学生形象不一样,董书是“半路出家”,35岁考上医学院。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社交平台人均美高美本的留学生群体里,董书手握的牌并不好。她是在中国大陆读的本科,而且就读的是与医学“半杆子都打不着”的英语专业

  为了申请医学,董书32岁重头开始学习生物、化学、物理等科目。最终,在35岁这一年,她靠着强大的毅力,叩开了美国医学院的大门。

  董书的故事热血而精彩,以下是她的自述。

  01

  从湖北小城到美国

  免费留学比的是信息差

  大家好,我是董书。

  今年5月,我收到了美国医学院—Wake Forest的录取offer。

  由于我的经历比较特殊,我没有在美国读过本科,而且我过往的求学与工作经历都与医学没有关联,很多人好奇我是如何申请上美国医学院的,以及为什么在三十多岁的年龄还要如此折腾,问题的答案还得从我的幼时经历讲起。

  《实习医生格蕾 》剧照

  我出生于湖北荆门的一个普通家庭,我的父母都是中学老师。

  其实我从小并不属于成绩最拔尖的学生,我也不属于驱动力很强的孩子,但我的爸妈对我比较严厉,对我的学习花了很多心思。

  为了更好地督促我,我上高中时,我的妈妈还特地转到我的高中学校,并成为我的班主任。但那时,我并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也不知道以后想做什么。我爸妈想让我学习,我就学习,成绩中规中矩。

  高考时,我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这是位于湖北武汉的一所师范类院校。我爸妈想让我以后接他们的班,当一名老师,就让我报考了英语专业。

  那时,我虽然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但我比较清楚我不喜欢什么,我内心并不想毕业以后当老师。

  《实习医生格雷》剧照

  转折点是大三的时候。

  因为我们学校有交换项目,我得以有机会到美国交换了一年。在交换时,一个朋友告诉我,我可以申请美国乔治亚南方大学,这所学校可以免学费就读。

  我家境普通,以我家的经济条件,我的父母是没有能力供我去美国留学的,但很多时候,留学比拼的是信息差。

  知道这个信息后,我赶紧去考了GRE。当时是5月份,8月份学校都要开学了,所以时间非常仓促,所幸我最后很幸运地被录取了。

  最开始,我读的是教育学的硕士,属于半工半读性质,不仅不用缴纳学费,我当时替教育学院的一个教授工作,每工作一个小时有10美金的收入。我每周工作20个小时,相当于生活费也有了着落。

  但其实我对所就读的教育学专业并没有太大兴趣,但因为我本科专业是英语,这个专业并不好跨专业申请研究生。一硕念完后,我了解到,我们学校很多英语和中文专业的学生,来到美国后都转了会计专业因为转会计的门槛特别低。于是,我在乔治亚南方大学又读了一个会计专业二硕。这一次同样是免学费,并且兼职工作可以cover掉我的生活费。

  至今,我也很感激我的母校,以及那位愿意雇佣我的教育学院教授。我当时给教授说,我想转到商学院,他特别支持我,鼓励我继续探索,找到自己真正的内心所爱。

  02

  有一天,我问自己什么能让我快乐?

  2015年,在我辗转读了两个硕士学位后,我终于毕业了。

  我的目标是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但那时会计专业其实已经不太好找工作了,而且我的母校并不是big name,四大比较倾向于招名校毕业生,它们有自己的target school(目标院校)。

  毕业后,我首先是在我的母校做了一年半的会计,接着跳槽到一个美国排名前十的会计事务所,在这家事务所工作大概两年后,我通过校友内推,最后才兜兜转转进入到四大PWC。

  但真正进入到我心心念念想要达到的地方后,我的滤镜碎掉了。

  图为《华尔街之狼》剧照

  在四大工作,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我每天过得很麻木,不仅是工作时间长,最让我失落的是我觉得我的工作没有意义,我没有为社会创造任何价值。

  当时我只要想到,如果我接下来工作30年,一直做会计,我觉得我自己可能会抑郁。

  站在十字路口,回看我过往的人生,其实我都是在被父母或者世俗推着往前走,一路试错,一路磕磕绊绊。有一天,我问我自己,什么能让我快乐,我以后想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过往的记忆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对自我的了解是,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每次我帮助别人的时候,我都可以获得巨大的快乐与成就感。

  记得那时,正值全球疫情爆发。那天,我坐在沙发上,看到电视新闻里播放着美国前线医疗工作者们濒临崩溃的画面,那时我心里有股无比强烈的声音在呐喊,天啦,我好想要加入他们。

  《实习医生格雷》剧照

  其实,我最早在2016年就萌生了学医的想法。那时,我的父母生病了,我回到家乡陪了他们几个月。回到美国后,我就开始做相关research(研究),甚至还注册了学校。

  当我向大学顾问咨询我申请医学院需要有哪些准备时,那位老师告诉我读医要花很多钱,而且我本科并没有在美国读过生物、化学、物理课程,我需要全部重新修,他建议我再考虑一下,我明白这是在变相劝退我。

  那时,因为我恰好拿到四大offer,就搁浅了这个想法。时隔几年,学医的火苗再次升腾,我知道这一次我要拼尽全力往前冲。

  03

  背水一战

  在确定学医后,我当下就在我家附近的州立大学完成注册。

  从2021年1月开始,我便开启了一边工作一边上学的生活为了挤出更多时间念书,我辞掉了PWC的工作,去了一家不用加班,朝九晚五的公司。

  在过去三年里,我几乎六点就起床,先学一两个小时,然后去公司上班。下班后,我去社区大学与州立大学间上课,或者线上上网课、做作业、看书......基本上没有社交与娱乐时间。

  学医是非常难的。刚开始学生物的时候,我打开书本,满版都是生僻词汇,我一个个查阅、一个背诵理解。直到现在进入医学院,我依旧觉得非常难,每天学得很痛苦,但同时我也觉得很开心,因为这是我自己主动选择的路,我知道前面的路是什么样子。

  周末的时候,我也马不停蹄。

  因为申请医学,不仅要“卷”学习,还要“卷”课外活动。医学院的招生官要看你是不是真的热爱医学,有没有在为社区做服务,有没有在做志愿者,有没有跟病人打交道。

  在美国,申请医学院的这帮人都非常“卷”,很多人的GPA都是4.0.以及做了好几千个小时的志愿者。周末的时候,我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外面做志愿者,或者在诊所工作。

  那时我的日程表用分钟计算,虽然身体很累,但我的精神状态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充满热情与干劲。尤其在做志愿者和在诊所工作时,因为我知道我是在帮助别人,所以我非常开心。

  可以说,这是我人生三十年,第一次有这种热血沸腾、仿佛不知疲倦的时刻。

  04

  永远不要被年龄定义

  今年7月,我正式前往Wake Forest报道。

  时隔十年,重返校园,成为一名学生,这种感觉很奇妙。

  医学院学费是出了名的高,我们学校学费每年6.5万美金如果加上租房与生活费用,每年大概要花8.5万美金。美国很多医学生都是贷款上学的,我也不例外。

  我们这一届MD学生共有145个左右,绝大部分是美国本地白人,年级里只有4-5个是和我一样的华人面孔。

  对于我35岁大龄转医,我的父母和朋友开始其实并不支持我,因为他们觉得学医时间太长了而且太苦了,但是我尽量屏蔽周围的声音。

  后来,他们看到了我的决心与努力,才慢慢转变了心态。尤其是我的先生,在我最没有信心,觉得自己录取不上的时候,他一直鼓励我,觉得我肯定能申上。我原本都想好了,如果第一年申不上,我会再申第二次、第三次......

  图为电影《永不妥协》剧照

  我知道,在国内很多女性包括男性都会有年龄焦虑,有些职业甚至只招35岁以下的人。

  但是在美国,我鲜少看到年龄歧视与焦虑。我所看到的是,有些五六十岁的美国人去读医学院;包括我们班上有一个芬兰人,她今年44岁了,而且她还是4个孩子的妈妈,最小的孩子才五个月大。

  图为电影《永不妥协》剧照。电影讲述了一个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和尊重的故事。

  我其实不太喜欢大龄女性这个词,这个词在国内的语境下,有些被污名化了。她仿佛暗指女性到了一定年龄,如果她还未婚,她就会比较凄惨,或者是,女性到了一定年龄,她就失去了魅力,她的人生一眼望到头。

  但我在美国认识很多30多岁、40多岁的女性,她们在各个行业里发光发热,活得都非常精彩。

  我觉得30多岁恰好是一个女性最好的年龄。她们独立,思想成熟,明白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是充满魅力的年龄。

  我讲述自己的故事,也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被年龄定义;也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年龄大了,来不及。

  能够框住我们的只有自己的心态。我想对所有女性男性说,无论我们多少岁,就算捏在我们手里的牌很差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漫漫人生路,如果牌差,那就重新洗牌,再来一局。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传中企成功突围3纳米 艾司摩尔CEO直言
武汉发生重大恶性事件
习近平为何突然变了
中国传已破解加密货币
华尔街大佬开始悄悄布局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传中企成功突围3纳米 艾司摩尔CEO直言
武汉发生重大恶性事件
习近平为何突然变了
中国传已破解加密货币
华尔街大佬开始悄悄布局
拆解华为AI芯片“升腾910B”后 竟有惊人发
持绿卡的华人将被中国追讨个税!6年豁免期将
仅仅12秒 传400朝鲜兵遭集束炸弹团灭
吃了4年苦头后 印度同意结束中印军事对峙
是谁?北京早就已经暗示了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