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形势急转直下,还能不能来加拿大?
www.wforum.com | 2024-10-27 17:54:18  美加双城记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先说两个没怎么引起重视的消息。

  1.瑞士苏黎世理工拉黑了部分中国理工科大学,申硕博变得几乎不可能。

  细看政策里面的条文,更苛刻,中国籍都会受影响。

  大白话就是不欢迎中国学生了。

  苏黎世理工是爱因斯坦的母校,出了32个诺奖,被誉为诺奖的摇篮。

  这个政策在欧洲应该是第一个,紧跟美国。

  俄乌,应该是导致瑞士转向的主动力。会不会扩散到欧洲其他大学,还有待观察。

  2.加南大安省,昨天宣布,各医学院不再接受国际学生。

  这意味着,麦克马斯特大学、多伦多大学这两个世界著名的医学院,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无缘了。

  出国来加拿大读医这条路又变窄了。

  这是一个趋势,人才的国际流动在收紧,有的是全球性的,有的是针对东方大国的。

  一,

  说回加拿大,加拿大小土豆政府说,未来三年,要削减移民和留学生20%以上,这个数字很惊人。给人一种加拿大不再欢迎留学移民的感觉,我说下所了解的实际情况,给大家参考。

  首先,削减后的目标仍然很高。

  看过去20年的加拿大移民人数,即使削减到一年30多万,依然是2016年后的高峰额度。放在全球视野下,加拿大的移民占人口比例和绝对人数依然是很高的。

  其次,说是三年目标,但因为明年要换届选举,小土豆大概率要走人。他说的话不一定算数,真正能兑现的,只有2025年的计划。

  所以,如果不幸,刚好卡在2025年办理,受到这个政策的影响。个人建议是无论如何都要熬一熬,熬到选举后,熬到2026.

  值得注意的,明年的省提名名额削减地非常狠,一大半砍掉了,这是影响最大的。走各省省提名的要小心,要多一个备选方案。尤其是非硕博通道,雇主担保等,预计是削减的重灾区。

  二,

  无论怎么变,都是优先已经在加拿大的人。

  我们常说,出国这件事,最大的忌讳就是只动嘴不动手。

  有人希望两边好处都有,呆在舒适区,迟迟不动身,就会不断错过机会。

  过来读书、工作,哪怕是旅行签,也好过纸上谈兵。

  中国人最关注的硕博通道,我认为不会有负面影响,即使万一有,也只是细节微调。

  这些年,加拿大的硕博一直很稳定,扩招少。很少听到到加拿大读了硕博还留不下来的。学生们要做的,无非是安心读书,找到工作,累计加拿大本地工作经验。

  另外,有两个加分项,也是读硕士需要努力的方向:1.提高英语成绩,2.找到薪水高的工作。其他就静待花开,不用焦虑。

  对未来的留学生,专业选择变得越来越关键。

  这几年,硕士以下留学,我们就只建议学生读医护类、STEM、技术工人等紧缺专业。

  这次政策变化很大,但医护类的地位岿然不动。

  加拿大缺医生护士,加上老龄化,再加上医护专业的护城河很高,每年能培养的人就那么一点。这三个因素叠加,决定了只要能来加拿大读医护,后面基本就稳了。

  另外就是STEM和技工专业,但现在也不一定了,要仔细去研究紧缺专业目录,来决定专业选择。

  三,

  变化,是加拿大留学移民的主基调。

  不同于美国的留学移民系统,几年都看不到一个实质性的变化。加拿大的政策要灵活的多,今年以来每个月甚至每周,都能看到联邦和各省的政策变化。

  因为美国的移民政策掌握在国会手上,在两党两极化的背景下,几乎不可能在移民这件事上达成一致。

  而加拿大的大部分权限,在联邦行政政府和各省,国会只有在特别重要的法律上才会插手。移民局和各省会不断的根据需要,调整政策。

  但放在十年为单位的时间轴上,从1960年代开始,加拿大的政策变化又没有那么大,总的基调是欢迎留学生和移民。

  所以,美国的留学生和打工人把加拿大叫做“北美救生艇”,总能在搞不定身份的危急时刻,在加拿大登上救生艇。

  操作上,有点像股市。

  到加拿大留学移民既要看长线,也要看短线。

  长线意味着你入市,进入这个轨道了。

  短线,意味着你需要关注一些具体的整的变化,审时度势,抓住机会。

  收缩移民,总体是好事,因为这几年口子开的太大,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即使是很多新移民,也是反对目前狂飙突进的政策,社会承受不了,需要缓一缓。

  但长期看,相比其他国家,还是要容易些。

  下一次窗口期会是什么时候?

  没人能预测,唯一的建议是,如果有想法,一定早动手准备,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四,

  补充几句,家长们经常问,多大年龄适合出来留学?

  这些年,我的答案都是:如果够条件,就不要犹豫,越早越好。因为随着对抗加剧,欧美对移民态度整体变得保守,不知道后面还会发生什么。

  对出国有兴趣的家庭,加拿大还是不错的选择:国家更平和,背靠美国这棵大树,能通达北美市场和欧洲,国民教育程度高,福利保障到位,能给新移民托底。

  适合希望长期安定下来,享受生活,养育后代,打造事业的家庭。

  尤其对中国,在发达国家里总体是很友好的,不管政策多激进,都不会看到前面说的瑞士苏黎世大学这么决绝的政策。这也是我经常经常会劝退去欧洲一些小众国家的原因,北美要宽容的多,机会要多得多。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传金正恩出兵援俄 由习出钱 普京对习放
中国导弹再立战功 一发掀翻以军铁甲车
山东舰与福建舰同框才明白 它只是过渡舰
习老大很厉害 他感到形势不妙
从主战力量上来看,中俄差距有多大?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传金正恩出兵援俄 由习出钱 普京对习放
中国导弹再立战功 一发掀翻以军铁甲车
山东舰与福建舰同框才明白 它只是过渡舰
习老大很厉害 他感到形势不妙
从主战力量上来看,中俄差距有多大?
乐天女神下裤遭硬扯开 私密画面全见光
此人骨灰获准长埋八宝山!习进一步肯定文革
多亏了歼-20,我们不再对它如此担忧了
女议员自曝“每天被不同男人摸屁股”
都是千年的狐狸,演什么聊斋啊!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