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民众对无差别伤害的"失语",仅是因为冷漠吗?
www.wforum.com | 2024-11-24 09:28:36  老萧杂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对于近期发生的无差别伤害事件,舆论场并未出现“共讨之”、“共诛之”的氛围。

而与其他公共事件不同,这类极端情境更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芸芸众生中的每一个,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受害者。

很多人一声未吭,没有惊愕,没有愤怒,没有共情,也没有探究。

其中也许包括你——就像它们没有发生过。

面对如此重大的事件,那么多的人出现“失语症”,这究竟是因为什么?

是公众对于这类事件,情感刺激的耐受性提高,反应性降低,进而表现为一种社会情感冷漠吗?

这个因素固然是有的,但认知仅仅局限于此,却又未免有些肤浅化。

不少公众出乎意料地选择沉默,这不单单源自外界对于言说的规制,也是某种主动保持缄默的选择。

种种不堪甚至一些极端情境,开始成为日常生活的范式,亦即例外状态的常态化。在这样的感同身受中,越来越多的人被“难以言表”的无奈感和无力感所包围。

真实本就是超越语言文字的,当语言文字呈现表达乏力的本质,便直接导致了这种集体性沉默。

沉默成为压抑社会性创痛,逃避惨淡现实的一种方式,借以回避某些心理或情感层面难以为继的话题,从而与失望、伤痛、焦虑等刻意保持“安全”的心理距离。

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无力阻止不堪的发生和延续,与其说负有见证之责,不如说见证了见证的失败与损毁,于是产生责任人有罪的负疚,进而以沉默这种普通语言之外的另一套“语言”,对语言表征或见证功能的失效施予回应。

民众对无差别伤害的

面对所有的发生与存在,沉默成为一种集体言说方式,抑或回应现实的“恰当方式”。

社会公域由此出现一种吊诡情形:人们宁愿放弃思考、言说的自由,即宁愿放弃作为“社会动物”的身份,使自己再次沉落到个体孤独之中,从而获得一种“劳动动物的胜利”。

这种沉默,既不是全然的虚无,亦不是绝对的创造,它更像一种居间立场、一种话语姿态,或者一种精神和道德困境。

“沉默”征象就像现实与言说之间一个豁口,藉此我们可以一窥时代的创伤内核。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她就是薄瓜瓜的新娘子 许惠瑜正面照曝光
“我们在努力拆散中俄”
豁出去了! 五角大楼:允许使用核弹互相攻击
出口20万发! 一枚小导弹比肩核武器
直播画面显示 黄仁勋梁朝伟均未跟唱中国国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她就是薄瓜瓜的新娘子 许惠瑜正面照曝光
“我们在努力拆散中俄”
豁出去了! 五角大楼:允许使用核弹互相攻击
出口20万发! 一枚小导弹比肩核武器
直播画面显示 黄仁勋梁朝伟均未跟唱中国国
突如其来,墨西哥狠狠捅了中国一刀
宾客表情十分惊讶 薄瓜瓜婚礼宾客都是洋
被泰国总理佩通坦惊艳了 裙不上膝 衣不紧身
俄罗斯寸土不让
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就要沦落....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