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我妈是北大教授 但我连初中都没上完
www.wforum.com | 2024-12-27 17:51:28  新世相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Sayings:

今天的故事有点长。但它或许是一个能让你放松一点点的故事。

前不久,我在采访北大教授赵冬梅前了解到,她的儿子初中就辍学了。

但作为母亲,她选择接纳自己孩子的选择。

她自问:“我需要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自答:“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一个过有尊严生活的人;一个能接纳自己,快乐的人。”

这让我很受触动,一个母亲要求孩子不是优秀,而是希望他能养活自己,喜欢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

这太不“东亚”了。

赵冬梅的儿子佟浩然今年 23 岁,是一个玩着长大的小孩。14 岁离开学校后,他开始了一个人的探索之路。他学缝纫、做衣服,打柜子,学改车、修车,摄影。现在是一位摄影师。

你即将读到的,是分别从母子二人各自的视角讲述的这段历程。

这是一对非典型的东亚母子的故事,也是一个孩子从主流教育机制脱轨后,母亲和他一起成长的故事。

下面为他们的讲述:

01.

我特想忘记我的初中时期,对那段时间的记忆特别碎。

最深的感受是不开心,非常不开心。早上一睁眼,“啊,又要上学”(声音拖长)。到了学校,上课听不进去,除了课间打球那几分钟开心点,剩下的时间都半死不活。

当时要是我去做个心理量表,估计都得测个“中度抑郁”出来。

从小学起,我打心眼里就不喜欢“上学”这个事儿。

刚上小学的第一天,第一节是语文课,老师在上面念“abcdefg……”,全班同学都会。

老师也默认所有人都会,咔咔一顿教,“这个过完了,好,我们下一步”。

我坐那跟个“二傻子”似的,一脸懵。他们都上过学前班,提前学完了拼音,英文字母从 A 背到了 Z,连“apple”这种英文单词都认识。

我是班上为数不多没上学前班、补习班的小孩。

我爸妈虽都是北大的教授,我妈是研究历史的,我爸是研究生物的。但我从小其实挺被放养的。

我又是那种活力很旺盛的小孩,每天一个人在外面玩到八、九点才回家。也特淘儿。我们小区有个一层楼高的大滑梯,二楼有个小花园,从楼梯能上去,我非要翻墙;小区底下还有个防空地下室,里面错综复杂,跟迷宫一样,我害怕,还在下面瞎玩。

有一回,我自个儿在外面玩到晚上 10 点多,把头磕破了,血哗啦啦地流,流了一脸。到医院,缝了两针。但过了几天,我又磕了一回,又缝了 2 针。一月之内,头上缝了 4 针。

我贪玩。但学校的环境又特别“卷”。

我记得每天放学,会发三本册子,语文、数学、英语。有人课间都不出去玩,在那儿写作业。后来,我同学都开始分工了,一个人做语文,一个人做数学,最后交换着抄。

我没抄过。现在想来,还是挺自豪的。但我也不写。后来,常被老师逼着一次性把一周的作业补完,补到哇哇哭。

上小学时,我就觉得在同学中,我挺“异类”的。

所有人都“玩命”地学。约都约不出来。我问我同学:“周三放学能出来玩吗?”对方会说:“不行。我要去上钢琴课或补主课”。

那些小孩也都很有目标感。刚上一年级,都知道自己要干嘛,要不奔着当班长去,要不奔着第一名去。而我就连上的兴趣班也是玩的,拼积木。

小时候,我还挺纳闷的:这帮人怎么这么“傻”,外面这么多好玩的,你们都不看看、玩玩呢?

02.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的学习成绩自然不好。而老师一般都不太欢迎成绩差的孩子。

小学时,一次,在音乐教室上课。有个同学拿个乒乓球拍,啪,照着我后背砸了一下。特别疼,疼了我好几天。

但我打小就壮,我把那孩子摁在地上揍了一顿。后来,他去告老师了,说我打他。但大哥,是你先动的手。

老师也不查查监控或怎么着,给我一顿批,把我委屈的。最后,还把家长请来了。

学校以成绩划分阶级,成绩不好的孩子,会被区别化地对待。

直到我遇到韩老师,我的成绩才好了点。韩老师长着一个方脸,文质彬彬的,教我五年级数学。

每周一升旗,我们要穿校服——一个西装,加一个领结。有一次,他突然喊我让我过来,对我说:“第一个扣,要系上”。我都有点懵了。

他看出了我喜欢这身衣服。因为别的孩子升完旗,都咔,把衬衫往外一拉,只有我把衣服塞进腰带里。他和别的老师不一样,他关注每一个孩子。

他教数学不是那种“填鸭式”的——告诉你一个公式,让你死记硬背,他会给你推导的过程。

韩老师在时,我“咔咔”学数学。老师对我好,我得回报他,我当时这么想。五年级的期末考试,我数学还考了100分。

但很可惜,他就教我一年。他不教了之后,我的成绩又稀里哗啦的。后来,我听说韩老师去新疆还是西藏支教了。

在辍学之前,学校发生的好多事,我都知道是不对劲的。但我那时候小,说不清哪儿不对。那些不适的感受一直积攒到初中,迎来了爆发。

03.

初中时,因为中考的压力,学校的环境更压抑。

疯狂考试。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每周都要考试。初二起,每周有 4 场还是 6 场考试。每天放学之前考,特别磨人。

学习进度要整体往前赶。初二下学期就把初三的课上完了,接下来全复习,搞题海战术。

学校把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消灭。你桌子上摆个小车、小乐高,啪,给你收走,也不还给你。

每次考试后,老师会公布平均分。他不会直接说,低于平均分的人是在拉后腿,但会通过这种方式给到你压力。

考试的目的本来是用来看你学了多少,最后却变成了一个比拼、竞争的工具。现在想来,挺荒诞的。但我当时想不到这一层。

初中时,我还是挺想好好学的。因为在那个评价体系里,别人比你都强,你还是想要赶一赶。想好的心谁都有。

但我从 60 分提到了 70 分,并不会有正向反馈,老师还是会说:“你怎么还考 70 分呢?”

因为我的家庭背景——爸妈都是北大教授的身份,成绩不好更像是我的一种“原罪”。

初中时,老师还对我说过“你爸妈怎么生出你这样的孩子”这种话。

初二时,我每天都不想上学。先是“装病”,让我妈帮我请假。一次两次三次,次数多了,也露馅儿了。你天天不去上学,实际上,自己心理压力也很大。

后来,真做了“辍学”这个决定,我就破罐破摔了,心里反而不那么挣扎了。但也谈不上舒服。

起初,我爸妈接受不了,吵、骂。我把自己屋里的门锁起来,不和他们见面。也没脸见。

记得那是个冬天,我每天昼夜颠倒的。天亮了,睡觉。等晚上他们睡了,再出门上厕所。每天我妈会把饭放在我门口。

我在屋里,整天整天地打游戏。如果我是一个幽灵,飘在后面看,也会觉得“你怎么天天玩?”

当时我心里无比迷茫,不知道后边能干嘛,甚至连明天干嘛都不知道。只好逃到游戏里去。

好在我爸妈没强硬地逼迫我非去上学,不然可能还会发生一些“战斗”,甚至是不小的“战斗”。

我把自己锁在屋里两三个月,才愿意出来。

04.

我不爱上学,但从小我喜欢的东西,学得都倍儿快。

幼儿园时,我姥爷给我买遥控车,玩了两天,我就把它们拆开。看一眼里面的构造,我就再把它装上。

小学时,我还在班上组了一个“造船小组”。我们拿酸奶的纸壳子,做了一艘一米多的船,让它横渡了北大的未名湖。

当然,学校不会在意你的这些技能点。

刚辍学那段时间,确实是最难熬的,无所事事,就是空白的一段时间。

但我很幸运的是,我出生在了一个父母允许孩子非常规活着的家庭,尤其是我妈。我们吵了一段时间,但最后她还是把决定权交给我,让我自己去试。

没有一个孩子是愿意自甘堕落的。

放空了一段时间,我开始给自己找事干。

拼自行车。在网上查各种资料,汇总后,再逛淘宝、闲鱼,把所有零件一样样买出来。咔,拼上,组装出一辆最适合自己的自行车。

学踩缝纫机,做裤子;学修车、改车;给自己家打套柜子。

有段时间,我特“技术宅”,整天研究的、聊的都是技术相关的,还在网上交了一群朋友。

辍学后,我和同学都不太联系了。我的朋友都是因为兴趣、爱好结识的。他们都比我大,我最小的朋友也比我大四岁。

我会故意压低声音说话,假装自己是 90 后。等见了面,一看我是个初中生,他们都惊了。本来,在网上还喊我“哥”来着。

我跟这些大学生或刚工作的人聊天,聊他们的困难和困境,我会看自己是他们中的哪一款;或他们身上的哪一点是我想要的,通过这种方式,来找“我是谁”。

有段时间,我觉得写程序挺有意思,自学了编程。但我去了解了程序员的工作,发现这可太没劲了。这不是我想干的。

我喜欢四驱车,觉得机械和机械间的传动很酷,想过把玩四驱车发展成一个职业。但后来一查,世界上以此为业的人,两只手都数得过来。

我还喜欢改车,去了我朋友的一个车店帮忙,帮他给客户修车、改车,换个刹车片、刹车油、发动机什么的。但干了一年多,也发现:奥,这也不是我想干的。做兴趣还好,但作为工作就太无聊了。

时间过得很快,两三年“唰”就过去了。

快18 岁时,我是非常焦虑的。因为你找不到自己能做的事。你也不想就从此成为一个无所事事的人。

05.

18 岁后,我开始自己琢磨摄影。我赚的第一笔钱,就是帮别人拍汽车活动的照片。后来,我还把相机的钱赚了回来,我再用这个钱给自己倒腾一些二手镜头。

大概三年前,我妈说,她认识的一个导演在拍纪录片,问我要不要去看看。我就成了一名摄影师,一直做到了今天。

第一次进组,我是做摄影助理。那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抱着一个几十斤的设备满场飞。我师父还说:“这孩子一看就能出来。”

影视圈是个挺玩命的行业,每天要工作 12 小时以上,大夜没睡眠的时间。半夜三点,那些老摄影师干了杯咖啡,说,“继续开干”。

前不久,我们拍徽杭古道,走一条山路,每个人身上都还扛着机器、架子,爬到半道儿,导演都爬不动了。

体能消耗大,就吃得多。我记得我第一次工作回来,又黑又胖的,成了个黑蛋儿。

肯定也有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我第一次跟组 40 多天,酒店的床就是板子上铺了层褥子,巨硬。但没办法,咬着牙拍。

从小,我妈就教我,怎样算“负责任”,怎么算“不负责任”。你开始了,就要画个句号。

这个行业也有非常多的“老油条子”,和他们呆久了之后,你莫名也变得很油。每当这时,我对自己说“我得收手”,我要回到一个真实的状态上来。

人总是莫名其妙地从一些悲剧和负面的事情里学到东西。

辍学是我人生中的一道坎,但它也让我获得了很多知识、经验和思考。

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我之所以能这么试,是因为我父母兜得住。放在一个普通的北漂家庭,你大概只能走最确定的那条路。

现在的结果还算可以。我没跳楼,我爸妈也没烦死。不对,应该说我没跳楼,他们也没跳。我们都没被心理压力给压垮。

有时,我也会想:自己父母都是北大教授,我现在的学历或工作匹不匹配我的家庭环境?

但如果我好好做,以后成为行业里挺厉害的一个人,这也不丢人。

要努力了,做不到,也没事儿,我是那个1也变不成那个10。我能接受自己做个普通人:养活自己,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是我理想的生活。

01.

孩子刚说不想上学时,我很懵。

你看我的成长经历:17 岁考上北大,是县高考状元;之后,读研、读博,27 岁留北大任教,一路走得很顺。孩子的爸爸也是北大教授。

按照常规的定义,我们是俩“学霸”,让我们理解孩子初中想辍学这事,最初,确实有点难。

他不去学校后。我一度出现很严重的头疼。

但确实从这之后,我才认真反思我儿子的教育问题。

与周围的小孩相比,浩然从小被赋予的自由确实很多。

2008 年,我在德国教书时,他爸爸带他去探亲。在两个楼交接处,碰到了我们系的一个教授。我跟对方介绍。这是孩子爸爸,当说到我儿子,他不知道滚到哪里的地上去了。

有段时间,他特喜欢在地上爬。跟我去买个鞋子,一会儿,就把人家的地擦得齁干净。

那会儿,我一个德国的同事说,没见哪个北大教授的孩子这么脏的。之前来的北大老师的孩子穿得都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人也特别乖。

但我也不阻止他。我觉得孩子保持点天性挺好。

而且我观察这孩子虽然皮,但从不盲目。他的小自行车后座几乎坐过我们全院的孩子。他一旦开始做了什么事,就特稳,特靠谱。

所以,我对他也放心。他从小玩泥、爬树,各种摸爬滚打……我从不拦着他。

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事这方面,我都很留意教他,但实话说,我没太关注他的学习。

在我们那个时代,没人“偷跑”,上学前班、补习班这些,大家都是一块学。我的成绩一直也很好。

在我和孩子他爸的认知里,学校的那些东西很容易就学会了,不用提前学。小孩要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玩,就完了。

我儿子没上过学前班和补习班,上的幼儿园也是“蒙台梭利”式的,倡导快乐教育的那种。

但我们没意识到等我儿子上学时,整个教育体制已经高度异化了,特别“卷”。学校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做题和考试,而不是教育。

我印象特深刻,一次,我去北大附小门口接孩子,一孩子的姥姥特大声地说:“嗬,这回回考 95、100 分的,你以为是你们教的啊?都是那班上学的。”

说完,就把孩子薅到了学校对面的教培班了。

我们家住海淀,“海淀妈妈”出了名的鸡娃。我也认识一些妈妈,她们脑子里有张网,各种信息、关系在里面交汇——去哪儿上什么班,通过什么渠道能提高上北大的比例。复杂到我都学不会。

我工作忙,他爸也不是一个为生活操心的人。我儿子上小学时,我爸妈帮着带,等他们走了,我们自己带。

我们想得特简单。北大教职工的孩子能上北大附小和北达资源中学,我想着稍微努力一下,考个高中,以后好歹有个大学上就行。我们也没盼着孩子上北大、清华。

但没想到命运给我重重一击。

02.

他不上学后,我整天忧心忡忡的,我找朋友们倾诉,说,以后你们需要修车,可以找我儿子。他从小喜欢车,对机械很敏感,我还想:他以后能不能以修车为生?

我没觉得“北大教授的孩子辍学”这事儿丢人。这可能是受我父亲的影响。他是一位农村基层的公务员。

我小时候,物质还很贫乏,到春节时,家里才买一个猪头、一挂猪下水。我爸卤猪肝时,我和我妹在旁边,他会掰一块给我们。“留着待客”,我妈看见了嚷嚷。

“没事”,我爸就很不在意,说“等他们来了,有啥吃啥”。

吃饱肚子比充场面更重要。人的感受,这里子比面子重要,这是我爸教我的做人准则。

身为父母,最担心的还是孩子的生存问题,怕他饿肚子。等你以后走了,撒手了,他在这个世界上怎么活?

现在回想,我们确实做得不够好。早在小学时,他在学校已经待着不舒服了,但我没有重视。

小学一年级时,他有次考了 90 多分。我跟他们老师通电话,说,我儿子这次进步了。但对方用很不客气的口吻说:“我们班都是 95 分以上的,90 刚出头的只有一两个”。

我儿子的成绩不算好,但不至于一塌糊涂。按传统教育的观念,能考 80 多分,60 分以上,这也算跟得上。

但学校追求“优绩主义”,要一张张漂亮的试卷,全班同学都要考高分。

所以,一个成绩不够好的孩子在里面肯定是不好受的,他会面临着很严重的同辈压力。

按我今天的理解力,我早跟我儿子站在一起了。但当时,我没这个能力。我不喜欢这个老师的表达,但我没抗议。

我的观念还和我父母那辈一样——把孩子交给老师,打骂随你们了。

而且当一对父母是从小学习特好的“老式学霸”,这是孩子的灾难——他对当下的教育体制缺乏理解,也对没他学习好的人缺乏同情。

“这么简单,你为什么不会?”我和他爸对学习的态度一直是这样的。我们真没教过孩子,他都是自学。

现在回想,我和他爸爸的存在一度是我儿子的梦魇。

当学校“卷”时,家长要做的工作是:给孩子建构一个小环境,给到他心理支撑。但那时,我没这个意识。

如果我认识到了,我对我的孩子会有更多的保护意识。孩子至少心里能舒服些,最后也不至于走到和教育体制完全决裂的地步,成了一个“叛逃者”。

你想想一位叛逆者心里能好受吗?

03.

我们最初的应对方案还是把他往学校里推,希望他回去。

你不要把我想象成一个教育改革者,我没那个理想。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大路”,读书是最安全、最简单的一条路。

但我们试了很多次,没用。他力气很大,这孩子从小力气就大。

我无可奈何,只能把他接住。

这不容易做到。前一年,我们家的关系很紧张。他和我们吵,他爸和我吵。我要安慰他爸,安慰他,还要安慰我自己。我的情绪也是反反复复的。

孩子是很敏感的,家长对他一点不满意,他都能接收到,而且不是 1:1 的接收,他还会放大。

当家长自己心里没放下时,你嘴上说的再好听,孩子也不信。你糊弄不了他。

我得先梳理好自己,才能接住他。在这个过程中,我儿子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家楼下有个幼儿园。一次,我去买菜,一个大男人突然跳出来,喊我“阿姨”。我惊讶坏了。我儿子当时还上初中,那人看起来有二、三十岁了。

“这谁呀?”我想。后来,我儿子出来介绍,我才知道,这是他在网上交的朋友。

他们一群人一块玩真人 CS,打完了枪,就坐幼儿园门口伸着腿,吃冰棍。

之前,我还觉得他挺可怜的,不上学了,也交不上朋友了。但没想到他在网上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

这群人有在部队当过狙击手的,有在人大进修的,都比他大得多,但大家也愿意跟他玩。

我儿子的很多想法和行为确实都让人很惊讶。

比如,他加入这个小团体后,他开始念叨,“我能在组织里面做什么?”

过了几天,他特高兴地拿回来了一堆枪。因为他修枪技术好,就帮大家整理枪。

他能考虑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知道怎么样对别人有用,来获得别人的尊重,这是很了不起的能力。

后来,还有个事也特逗。他加了一个群,有几个人在群里吵架。他就给这几个人单拉了个小群,让他们在里面解决问题。

能找到解决分歧的方式,而且别人也愿意听他的,这不就是“领导力”?很多成年人,包括我自己,也未必有这个能力。

有次,他跟我说,他给他同学讲了一道化学题。我心想“您还给人家讲题呢”。但他真会。

这孩子有一种能力是什么?他需要某种知识,他自己去找。我想就这个本事可保他无虞。

看到他的能力在逐渐增加,终于有一天,我意识到:噢,他确实不会饿死了。

这时候,我开始问自己:我希望我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一个过有尊严生活的人;一个能接纳自己,快乐的人。

这非得通过上学实现吗?不一定吧。

我接纳我孩子做一个普通人。

当我从心底里真的接纳了孩子,我放松了,他就放松了。他也开始真正成长了。

04.

对于他不上学后的教育,我花了最多时间做的一件事是:让他相信“你很不错”。

最初,他是不信的。为了向他证明他行,我甚至不惜以自吹的方式对他说:妈妈是中国最好大学的教授,我见过最聪明的人,我断定你是聪明的,你是有学习能力的人。

后来,可能是通过别人对我的尊敬,他发现妈妈还行。他可能才一点点信。

包括这次让他接受采访,也是因为我想要让他多些标尺,去认识自己。

一个走非常规路的孩子更要高度强大的心脏,作为他的妈妈,我要帮他完成心理建设的过程。

他不上学后,我也试过一本正经地给他上过课,找本书,给他讲。但不行。一旦我当他的老师,我们的关系就变质。

他不高兴,因为我会对他有要求。我也不高兴,觉得自己挺委屈的——我这么贵的一个老师给你上课,你还不乐意。

后来,我就减少干预。看他走到哪是哪。我唯一能做的是,他需要支持时,我跟得上。你硬塞给孩子一个东西,他是不会要的。

在他辍学后,有次,我们和我同学的孩子组团出去玩。这群孩子都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人家上的都是清华附中、北京四中,后来,又考上了国内、外很好的大学。

我对他说:“你想好了,要你想谋求文凭,你就横下一条心,把苦吃下来,回去上学。但你说,咱不要这些了。你得保证:将来一天,跟他们再坐在一个桌子上,你不能自卑。”

他当时答应我了。但以后他们还会不会坐到一起?我不知道。

这孩子的手上都是很硬的老茧,他是一个正经干粗活的人。

他在外面拍摄很苦,剧组的盒饭很差,又吃不好。有时,我心疼他,会给他加餐费。

我很克制给他钱。做父母的心理很复杂,又想尽自己之力支持他,又怕他长不出本事。

他现在是自支自收。前两年赚了钱,给他姥爷买了一个很贵的羽绒服。他姥爷好像觉得有点太暖和了,穿不上。

之前一次拍摄,他出去了五十几天,中间在北京待 28 个小时,又要再走。

半夜我帮他洗衣服,干了,能带走。晚上,他也没睡,我也没睡,我们就聊天。我们现在有很好的沟通。

他跟我讲,他遇到了什么事;学到了什么;他有什么错,剧组的赵老师会告诉他;他确实做不到,也会告诉老师。

我心里就很开心,一个给你说真话的老师,是真拿你当学生。这孩子很幸运。一路遇到的人和机会都很好。

05.

老实说,我儿子也是上天赐给我的一个老师。他是我成长的一个教练。

要不像我这样一位教育体制里的“好学生”,一路很顺的人,对人的理解能有多深?

一个人的理解力是和他受过的苦难成正比的。一帆风顺的人一般都缺乏对自己挫折的理解和对他人真切的同情。

前不久,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从出生到上大学,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但整个教育过程中,没人教怎么买菜、做饭、谈恋爱,怎么交朋友、处理人际关系。

可能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学会,但没显出来,他们只是偷偷在某个角落很丧,很不适应。

为什么需要教的东西不教,但不一定用到的知识,却占用了我们最善于学习的一段时间?

要是之前的我,怎么可能提出这个问题?

我儿子是我的一道题,一道很难的题,但我们俩合作基本上把这道题解了。

他成年后,拿了驾照,有次开车出去。半路,车坏了。那地特黑,还是夜里。修车的人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来。我怕他焦虑。打电话问他“你干嘛呢?”

“拍星星呢”,他说。

他未来能长成什么样,不一定。但我想他应该能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两款新战机同时亮相 美国“破防了”
台海将有大事?大量台湾部队正在集结
六代机?抬头看见有个三角形在天上飞
阿塞拜疆客机空难 飞行员面对导弹已尽力
“乌军首次活捉朝鲜军人” 照片曝光 吓坏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两款新战机同时亮相 美国“破防了”
台海将有大事?大量台湾部队正在集结
六代机?抬头看见有个三角形在天上飞
阿塞拜疆客机空难 飞行员面对导弹已尽力
“乌军首次活捉朝鲜军人” 照片曝光 吓坏
这是什么飞机? 给它的伴飞是J20
朝鲜士兵被无人机一炸一个准 三三制战术已
歼10不要了?朝鲜下单200架二手苏式战机
网传中国第六代战斗机试飞,歼-20伴飞
中国第六代隐形重战 编号歼-36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