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毕业年薪高达300万 当中国学生涌向澳洲学医
www.wforum.com | 2025-02-05 14:05:19  留学全知道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不久前,香港DSE放榜。据港媒报道,这一届共诞生的10名状元,有8名计划学医。其实不止是中国香港,放眼全球,各个国家顶尖名校的医学院,汇聚的都是头脑最聪明的一波学生。

这当中,我们关注到,越来越多国内中产开始关注“去澳洲学医”这个新的赛道。

理由有二,比起英美国家,澳洲医学院对国际生开放更多的名额;另外,在欧洲医学生毕业后,几乎都可以快速拿到身份,而且职业晋升通道清晰,收入可观。“以神经外科为例,最高可达500万~600万RMB”。

在两年前的一篇刷屏的文章里,作者采访了一位放弃清北选择去澳洲Flinders学医的中国学生,作者这样形容,“当绝大多数亚裔学生在计算机、金融等留学热门领域卷得风起云涌之时,他们却开辟了一条国内学生罕至的道路。”去澳洲学医是“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仿佛只要考入医学院,就会迎来如履平地的人生,看得不少家长热血澎湃。

澳洲医学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两位澳洲临床医学在读学生——来自中国昆明的Jason和出生于上海的James,他们如今分别就读于澳洲Flinders University与墨尔本大学。

与他们的对话,让我看到了故事更复杂与多维的一面。

就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摘得桂冠的“屠龙少年”。在走出森林迷雾前,少年们要用血泪一路厮杀、闯关。有些少年陷入泥潭里,倒在迷雾中,但成王败寇,很多人只看见桂冠的光鲜与荣耀,但背后那些离场、消失的少年,那些被荆棘刺痛的伤痕,与野兽恶龙缠斗留下的伤口,却少有人提及。

准确来说,考入医学院并不是故事的结局,而是漫长炼狱的开始。

正如Jason所说,他进入医科的每一天都是审判日。“如果医科不是孩子的心之所向,那对孩子而言,恐怕是比进入'鬼门关'还要折磨的体验。”

两位中国学生的殊路同归

在地图上,阿德莱德位于澳洲南部一隅。它占地面积为上海一半,人口数量却不及上海的1/18。

海洋、森林、草原......美轮美奂的湖光山色是大自然给予这座城市的馈赠。在闲暇的时候,Jason会跟朋友们一起去附近的森林里采蘑菇,看散步的牛群与袋鼠。但这样的闲暇时刻,在自己成为医学生之后是极为难得与奢侈的时刻。

回忆自己为什么学医,Jason坦诚自己最开始都不敢想。因为在澳洲,医学院三个字是比澳洲八大还要响亮的招牌。录取门槛自然让普娃望尘莫及。

“如果你不是最聪明的学生,最顶尖的人才,你甚至是没有资格去申请这个东西的,因为他们不会给你提供这个机会。”Jason说。

图片

Jason的高中毕业照

Jason出生于昆明,小学就读于北大附小昆明校区。初一,他被父母送往澳洲低龄留学。高二的时候,一个朋友拉着他去参观医学院。在参观完后,17岁的少年为眼前的场面所触动,心里的医学火苗从那时起开始升腾。

回来后,Jason便开始准备申请事宜,但Jason认为自己的成绩并不出众,所以并没有报很大的希望。直到在收到医学院的面试邀请后,Jason才觉得那曾觉得触不可及的梦可能要成为现实了,也是在这一刻,Jason下定决心要为自己的“医学梦”拼尽全力。

于是,少年背起屠龙刀走向森林。

James的医学之旅则来得更晚。

不同于Jason的中国国籍身份,James五岁时就跟随父母移居来到澳洲,相当于本地生。

James本科就读于莫纳什大学,他花四年半的时间修完了两个专业,金融和生物医学。在本科毕业后,James原本想直接进入金融领域,这也是James的父母对儿子的期盼。

James职场生涯的第一站是知名咨询公司安永,但在近距离接触这个行业后,James觉得金融业并非自己的心之所向,“想要从事更有挑战性,更有意义感的工作。”于是,James决定申请澳洲医学院MD。

图片

去年,James从莫纳什大学毕业

在澳洲,进入医学院通常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是像Jason一样,在高中阶段拿澳洲高考成绩申请澳洲的医学院,另外还要参加UCAT考试(相当于医学考试)等。

对于在中国国内读书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拿高考成绩或者IB、A-Level、AP等成绩去申请,但是据Jason的观察,国内高考成绩一般要达到清北水平才可能有机会被录取。

Jason就读的医学院是一个本硕连读的项目,时间为六年。

图片

图为Jason的学校Flinders University,Jason的每年学费接近10万澳币。

第二种是James如今就读的MD(全称为Doctor of Medicine)。它类似于硕士项目,与美国的医学院MD类似,学制为四年。

MD主要为本科毕业生开放,比如有些学生,他本科读的是其它专业(比如生物、化学),但是毕业若干年后突然决定转行学医,在申请人满足入学条件后,就有机会被录取。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申请MD的人需要参加GAMSAT考试,这个考试每年会举办两场,大概会有三万人报名,“成绩排在前10%,会比较有竞争力。”James说。

由于James本科的GPA不是很靠前,为了弥补成绩的不足,James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前后考了三次GAMSAT,最后将GAMSAT成绩刷到了前1%。他的毅力与努力,最终帮他叩开医学院大门。

澳洲医学院,那些看得见的“桂冠”

澳洲医学院,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生。

Jason的这一届同学,Flinders的本硕连读项目共招收了50名学生,其中“差不多有25个人左右是国际生。”

Jason说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阿德莱德,还有另外一所大学叫做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100个医学生里面,国际生可能有20—30个。”

至于生源具体来源,Jason以自己的同学举例,“不少来自美国与加拿大。”

James的学校墨尔本大学,医学院则有大量华人面孔。“400个人里面,中国面孔的学生有50—70个。其中60%可能是domestic(有绿卡的本地生),剩下的30%-40%是留学生。”

与其说国际生倾向于选择澳洲,不如说从录取门槛、学费、就业等维度,澳洲相比于其它诸多发达国家更有优势。

拿美国举例,美国没有医学本科,想要就读美国医学院(MD),申请人需要完成四年的本科学习。美国的MD为4年,相当于要读4年+4年,而且美国医学院费用昂贵,可以说为全球之首,再加上其它生活、租房成本,家底没有千万,普通家庭很难培养一个医学生。“而且,在美国申请医学院非常难,几乎要成绩接近满分的学生,所以有些美国人会选择来澳洲学医。”Jason说。

英国虽然设有医学本科,但是英国知名大学的医学院更倾向于招收本地生源,对国际生开放的名额较为有限。

“拿最新的国际学生录取名额举例,牛津大学只有14个国际生录取,剑桥大学有20个,伦敦大学学院24个,帝国理工24个。而在澳洲的有些学校,比如新南威尔士大学、莫纳什大学,它们录取的国际生名额可以达到70—90人。”前段时间在EduKnow直播间参与医学主题分享的Ying说。

除此之外,在欧洲,医生的收入处于各类职业的金字塔顶端。

“一个入行几年的内科医生,平均一年可以拿到20-30万澳币。外科医生则有可能达到50万澳币。”James说。

图片

较高的收入,亦吸引着其它国家的医生纷至沓来。

如今,不少英国医生选择“润”到澳洲,因为英国医生的收入不及澳洲的三分之一。有生活在澳洲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说,“现在去看病,医院满是英国来的医生。”

然而,在通向彼岸之前,路途是险象环生。

荆棘与炼狱下

每一年都有医学生“消失”

此时,南半球正值寒冬。

在考试周,Jason 7点起床复习,9点到学校。在学校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后,回到家时,城市已被深不见底的黑色吞没。

医学院的学习之路犹如打怪升级,尤其是高年级,学习的压力公平地向每一个医学生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Jason记得从硕一开始,他大部分时候早出晚归,晚上九点到家后还得继续做研究,继续埋头复习。遇上考试周,“每天能够睡五个小时,已经是谢天谢地。”

而且备受折磨与挑战的是,学校每隔1-2周都有考试,考完伦理考实操。每隔1—2个月都有一次大考,如果没有考过,只有一次重考机会,如果重考没有过,将有可能留级重读。

更为残酷的是,到了硕二连重考机会学校都不再提供,如果挂科,学校将约谈学生,如果发现确实是学生能力不足,也将有可能留级重读。

Jason说,在进入医科后,自己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也切实能共鸣“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句话背后的意思了。

医学院确实存在天才学生,能够轻松驾驭学习,但Jason和他的很多同学都并非天赋异禀的学生。在考试周,Jason观察到很多男同学都胡子拉碴,“因为没有时间刮。”

在复习周的时候,Jason不止一次对着书本突然崩溃哭泣,“比如说,我在看胸腔内的结构,你需要弄清楚肺上面每一个细小结构的名字,很多时候你看了无数遍,但是你还是记不住,你就会在那一刹那破防。”

Jason说自己从来没有后悔选择学医,但是他犹如站在高空中的钢丝上,随时随地都在害怕。

澳洲医学院是出了名的淘汰率高,在Jason的学校,可以说每一年都有人在“消失”,“从硕一到硕四,有些人要么留级重读、要么换专业(比如换到物理治疗师这类领域),剩下的能准时站在毕业典礼上的人都是'人上人'。”

James也有类似的观察,虽然这是他进入医学院的第一学期,但是年初他就读的医学院本来有400名左右的学生,如今不到一年已经有几十人相继离开了学位,“有些人可能是收到了其它国家医学院的offer,有些可能追求学习与生活的平衡,进入医学院后,他们意识到医生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你要像打游戏般痴迷它才行”

这些压力,还只是在上学的时候。或者说,从医学院正式毕业后,前方还有艰难跋涉之路。

Jason的一位学长曾向Jason自嘲说,等你毕业进入医院,你会发现你一路走来,不过是成为了一个清洁工。因为在医院里,在你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前,你的角色就是奴仆,别人说什么你就得做什么。

Jason说,自己至今能够坚持,完全是靠自己的一腔热情与热血支撑着。

Jason喜欢研究大脑,他的理想是未来成为一名脑神经外科医生。而在那之前,从医学院毕业后,他首先得当5年左右的实习医生与住院医生,在不同部门轮岗。接着,如果他能顺利考上“脑神外”训练班,他需要在训练班培训5-9年,等成功完成培训和考核后,他才能真正意义上手术台,完成属于自己的手术。“那一天,通常要等到40岁+以后。”

图片
图源:pixabay

其它的牺牲与代价也通常鲜少被人提及,“如果你选择了(学医)这条路,就注定很难顾全你的家人了,尤其是另一半。当医生就是这辈子你可能对得起所有人,唯独对不起你的另外一半。”Jason说。

那么,你作为过来人会推荐大家学医吗?当我抛出这个问题。这名千禧年后出生的男孩的回答,再一次冲击到我的内心。

Jason说,“一般家长问我,你推荐学医吗?我会很明确地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孩子对医科的热情没有达到比所谓的电子游戏还要高的程度,那还是不要去学了。而且,我们不要因为医生收入高,受人尊重,有社会地位而学医。你学医是因为你心中无法做到看到受伤的人不管不顾而学医;你学医是因为你自己清楚除了这份工作,其它工作都无法满足你对生活的展望而学医。其实学医到最后,能够让我们坚持走下来的不见得是什么金钱、利益,而是在病人被治愈后给予我们的肯定。正是病人给予我们的肯定,使我们对自己同样感到自豪并选择坚持下去。”

在这个问题上,James也有类似的答案。如果想要赚大钱,金融与IT行业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医生可以赚到钱,但赚不到那么多钱。一名好的医生,他一定是个很善良,很有同情心与共情能力的人。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废弃造船厂153天“复活” 让美国心惊
东大亲训非洲PLA 把雇佣军打得找不到北
中美战略力量对比,2025年开始加速逆转?
兰德公司献计“台独” “妙招”齐出威慑中
专为台海设计?解放军秘密武器曝光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废弃造船厂153天“复活” 让美国心惊
东大亲训非洲PLA 把雇佣军打得找不到北
中美战略力量对比,2025年开始加速逆转?
兰德公司献计“台独” “妙招”齐出威慑中
专为台海设计?解放军秘密武器曝光
俄方发出提醒,中国工业发展令美忌惮
096即将下水?性能真的超过了美俄?
华盛顿空难原因找到了
印度推出战斗机“隐形斗篷” 让雷达彻底失
相距不到10米 中美军机空中对峙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