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普通人要做好再熬三年的准备了
www.wforum.com | 2025-04-22 11:33:08  智谷趋势Trend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墙内自媒体智谷趋势Trend文章:想知道关税大战对于普通人的影响吗?

这里要先反驳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这个影响事先大家已经消化了,已经体现在现有的交易里了。

鬼扯,这个结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意外,其严峻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看看后面这些天包括东大在内的主要股票市场就知道了,钱是不会说谎的。

第二种观点是有人说这个对等名单只是一个谈判筹码,先抛出来等你来谈,只要你满足他的条件,过几周就回到原点了。

但如果说一开始的 54% 还有那么一丝谈判的空间,那么后面东大硬刚后老美关税持续加码至145%就说明,这次是完全不可能谈的了。

但普通人更该关心的不是谁输谁赢,而是这场对决将如何直接冲击你的钱包。

太过晦涩的专业词没必要多说,我们将从三个最简单易懂的角度拆解影响:

1、汇率崩滑:人民币若破8,进口商品价格飙升,你的购买力会被吞噬多少?

2、资产缩水:股市、房产、黄金……哪些资产会暴跌,哪些反而能避险?

3、出口熄火:当三驾马车只剩一驾,普通人收入增长的引擎还靠什么拉动?

这场对抗没有赢家,但提前看懂规则的人,至少不会成为代价。

汇率

对于普通人来说,影响最大的就是汇率。

18年中美贸易战的时候,很多人就吃了大亏,汇率从6.2被干到了快7的位置。

六个月的时间里,它往下滑的速度,比当时的房价还快。

汇率往下走,不说虚的,影响的就是购买力。

在购买力的概念中,一块钱本质不是一个数字,也不是一张纸,而是代表其背后到底能入手多少实物的商品。

中国现在很多东西是要进口的。

最有名的就是工业的血液——石油,中国对外的石油依存度已经超过了70%。

普通人要做好再熬三年的准备了

(图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还有芯片,虽然这几年中国已经在大搞芯片。但中高端的芯片,还是主要靠进口,这是中国进口量最大的几类产品。

购买力缩水了,同样的钱,你就买不到那么多东西了。

当汇率再持续往下走,资本肯定会出去。

因为全世界的钱都是足够聪明的,要跟着回报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当丧失购买力的时候,股市就凉了,甚至引发严重的通胀。

之所以强调汇率和投资收益率,是因为这是决定个人财富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因素。

接下来的汇率的三种场景。

第一种场景,也是最好的场景,到 7.4 水平。

第二种场景,也是国际投行们给出的预测,7.8 到 8 的水平。

第三种场景,不排除破两位数,目前看概率不大。

什么叫做最好的场景呢,那就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跟老美的谈判情况。最糟糕的情况是最后只有东大在硬刚,其他主要经济体都退让了,或者都在跟老美博弈。

第二个条件,国内刺激和对冲政策的力度。最重要是是否马上开始大放水,坚定地把内需和消费搞起来。

第二个最关键,很多人不知道,从去年924到现在,表面上在喊政策转向,在开始刺激了,但其实还是很谨慎。仅仅是管理预期,没有多少真金白银。

去年12月份央妈说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实际还是要看数据。

最近几个月央妈反而在回收流动性,净回笼大概是三千多亿,甚至这几天都还在回笼流动性,政策力度是远低于预期的,根本没有什么大放水。

第三个条件,东大的产能,能否顺利转移到美国以外的其他区域。

老美现在很狡猾,他不但盯着东大的出口,还注意到东大大量地转口到第三方,再转入美国的情况。

所以如果他把这个转口也切断了,那么我们跟第三方的贸易也会受影响。

三个条件如果同时实现最优,人民币能维持在7.4左右,如果只能满足一个条件,很可能就7.8到8。

最坏的情况,三个条件都不满足,以及硬刚没有回头路,可能会在东南小岛出现最坏的事情。

普通人要做好再熬三年的准备了

示意图

资产

第二个影响就是资产的价格,这是非常直接的。

18年的时候,股票市场从3500下滑到2500,呈现25%的回撤。

所以千万不要听有些人说这个关税影响已经被消化了,完全鬼扯。

我们为什么有自信,因为我们是把判断和自己的真金白银放到市场里去做验证的。

当时 517 楼市出救市政策就有提醒大家,任何一次回暖都是出手的好时机,是出手,不是入手。

当时好多朋友还不信,还有幻想。

实际上,你要是听了我们的,517 赶紧走,起码少损失 15% 到 20%。

现在很多人挂着走不了,想走走不了。

为什么这次关税大棒会对资产的价格产生如此大的冲击,这源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法。

当资金遇到重大的不确定的时候,基本上都要去找避险类的资产。

黄金和美债数字疯跳,就代表着背后的不确定性。

这段时间黄金的价格,就反映了4月3号带来的冲击。

不过黄金短期向下不代表它的价值也在向下,反而凸显了它的避险属性。

当大量的资产往下的时候,很多人就要拿现金补保证金了,不然真的要爆仓完蛋了,所以要落袋为安,出手一部分。

冲击的时候黄金会短期往下走,这个时候反而是你入手的好时机,中长期还是有机会。

黄金一度涨得这么疯的背后机制,本质是一种非常重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冒险了,想找一个稳稳当当的港口待着,黄金就是这样的一个避风港。

当然这个世界上还有别的避风港,但是没有黄金这么明显。比如现金,部分债券,还有保险类产品,这就是底层的规律和人性。

出口

第三个影响就是出口。

过去有三驾马车拉动东方大国经济往上走的说法,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最后一个是出口。

这两年消费很有压力,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多个会议(包括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3月份的两会)为此讨论了很多相关政策,强调2025年的重要工作目标即为振兴消费。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直言消费应摆在2025年政府工作中的第一位。

只看说什么意义不大,具体要看的是怎么做。

东大的语境向来含蓄,没到紧急时刻,不会在文件中多次刻意强调这个。

多次提消费,无疑印证了消费乏力的事实。

一个真相是,上面虽然在说要刺激消费,但是严格意义上整个的东方大国的体系是重生产轻消费。

重生产轻消费,因为核心更多的在于要安全,要去掌握产能,在于生产能力。

消费,按照上面的说法,只是叫享乐主义。

中华民族向来推崇勤俭奋斗,要一下子搞消费,是有点难。

那么转向投资行不行?

投资是过去十年东方大国的砖头行业、基建行业、核心拉动力。

但现在的投资为什么不行,不是不想投,是找不到地方投。

原来花一块钱能回来八毛,现在花一块钱出去能回来三毛。

所以说这几年我们就是真正的那种机器出口,大家有没有印象叫四个字,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就是生产的东西太多了,自身消化不了,只能把那个东西卖出去。

这其实某种意义上会跟外面形成了一些摩擦,因为这相当于是把我们的东西倾倒到外面。

不光是老美,印尼、小泰都跟我们有摩擦。

因为我们都是内卷的方法,那就以价换量,便宜,然后疯狂的出口。

这就是出口为什么能够把我们的整个经济就能够支撑起来。

如果川普挥动关税大棒,我们的出口会不会受影响?

三驾马车已经有两架驾马车熄火了。

如果出口这一驾马车再熄火,我们的经济基本面必将受影响。

接下来的事情真的是会影响到三年,大家要做好三年熬过去的准备。

如果说从老百姓的忍耐力来看,东方大国的老百姓肯定更强,我们什么苦没吃过,疫情都抗过去了,还有什么经历不了?

实际上,东大和老美关税超预期,双方正在进入比伤害力、比耐力、比谁更能熬的阶段。

川普目前的策略是广泛打击、极限施压。

东大则是精准反击、寻求对美压力最大化。

4月4日宣布对老美加征的34%反制关税中,农产品是一个重点;出口管控名单新增16家实体,不少是支持加税的老美制造商;将11家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波音的无人机子公司在列。

为什么?

因为老美民众面临通胀和短缺时更易有不满情绪,而东大民众更能忍,在经历过上一次贸易战后,东大企业和民众已经从心理和应对上有一定的自我调适,对现实“放弃幻想”。

综合来看,要比拼长期耐受力,体制和稳定性方面东大有优势,经济缓冲厚度方面则是老美。

关税之下,普通人如何对抗周期

川普的态度其实就是两点,要么你就忍受,要么你要把产业链弄过来,核心就是制造业,就是更关心安全,就是在算政治账,不是经济账。

我们既然选择了硬刚,就没有回头路了,势必奉陪到底。

关税战已无回头路,未来三年将是“比谁更能熬”的耐力赛。

简单说,就是普通人接受现实,放弃幻想;少听宏大叙事,多算个人账本:减少负债、储备现金流、暂缓高风险投资。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第三股势力已浮现 中国要防的不只美日
中国氢弹试射成功 非核氢爆技术大突破
歼-36空中原地直角转向 谁还怀疑机动能力?
中国涡扇-35问世 推力35吨超越美俄
乌军“换俘” 大半个亚速团为何都换回来了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第三股势力已浮现 中国要防的不只美日
中国氢弹试射成功 非核氢爆技术大突破
歼-36空中原地直角转向 谁还怀疑机动能力?
中国涡扇-35问世 推力35吨超越美俄
乌军“换俘” 大半个亚速团为何都换回来了
菲军舰夜闯黄岩岛,20国围观撑腰?
菲律宾军舰闯黄岩岛 已超中国海警能力上限
歼10抵达埃及参演 飞越红海美军没发现?
B-1B降落日本 中方“阳谋战”让美军后背发
白宫突传大消息 最高3521%新关税!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