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红箭10抛弃光纤改用无线电数据链 为何不怕干扰
www.wforum.com | 2019-03-20 19:12:37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近几年的武器展上,中国展出了以CM-501GA陆军超视距攻击导弹为代表的多种型号的陆军超视距导弹。这些武器大多数都使用无线电数据链传输指令。而中国目前现役的主力远程反坦克导弹使用的是光纤制导方式。此外国际上采用光纤制导的典型型号还有以色列的远程长钉。“红箭”10导弹是中国目前最先进的一款重型反坦克导弹,和中国此前研发装备的“红箭”8、“红箭”9等反坦克导弹不同,“红箭”10导弹使用了电视/红外图像加光纤传输的制导模式,不再是“红箭”8、“红箭”9等反坦克导弹采用的导引指令方式。

  红箭-10导弹系统应用到多种平台,采用通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安装在不同大小的平台上。目前中国部队装备的“红箭”10导弹发射车采用的是04A步战车的履带式底盘。除了首先出现的履带式底盘和刚刚出现的8×8轮式装甲底盘。未来还可能出现使用6×6轮式装甲底盘、4×4高机动轮式底盘的“红箭”10导弹系统。由于不同底盘的承载能力有所不同,所以这些底盘搭载“红箭”10导弹的数量也会存在不同。未来“红箭”10导弹系统甚至还可以搭载在小型舰艇上使用,可以作为打击敌方轻型舰艇或者是近岸目标的攻坚利器。

  红箭-10导弹的最大射程为1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大约为200米/秒,飞行速度并不快,这是因为它采用了光纤传输模式。细心观看红箭-10导弹发射画面就可以看到,发射时红箭-10导弹的尾部会拖着一条纤细的光纤飞向目标,红箭-10导弹就是通过这条光纤来传输画面。

  红箭-10导弹采用了发射后再锁定的作战模式,首先由其他平台提供明白的基本位置信息,红箭10导弹的发射车则向目标区域发射红箭10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红箭10导弹就会通过尾部携带的光纤来传输红箭10导弹电视/红外导引头的侦察画面,发射车的射手就根据这些画面修正红箭10导弹的飞行打击路线。这种打击模式的优点很多,例如可以打击一些不在射手目视范围内、被地形地貌遮挡的敌方目标。

  为了方便导引头搜索发现打击目标,红箭10导弹采用了高平飞弹道,在确定最终打击目标后就会俯冲下去打击目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攻顶模式。目前没有任何一款主战坦克能够抵御红箭10这种重型反坦克导弹的攻顶打击。

  光纤制导的导弹有两个学点,一是由于导弹飞行时带着光纤,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最高飞行速度,不过这对打击威力影响比较小。光纤制导的导弹无法超过音速,最大飞行速度大约200多米/秒。而无导线的导弹可以设计的速度很快,例如俄罗斯的菊花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6000米,最大飞行速度超过音速。

  二是光纤的线轴位于导弹弹体的后部,导弹一边飞行,一边向后面甩出光纤。这对于导弹是一个无法消除的死重量。一般来说,导弹的重量要将将计就计,减重需要以克来计算,以便增加射程,提高飞行能力。光纤的重量,大约每1000米150克左右,红箭-10这种射程10000米的导弹,就需要1.5公斤的光纤,再加上放线抽,导弹信号传输系统的总重量要超过2公斤,这对于一枚只有50公斤的导弹来说,死重太大,如果加大射程至25公里以上,携带光纤就得不偿失。所以,以色列在开发射程超过25公里的远程长钉-ER导弹时,就因此放弃了光纤制导,转为加密无线电数据链传输指令。

  未来,中国研发用于取代红旗-10的射程更远的反坦克导弹时,也会抛弃光纤,改为一种高速的数据链传输的导弹。例如我国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CM-501GA陆军超视距攻击导弹,射程超过40公里,采用红外热成像光学图像制导,具备“人在回路中”控制功能,双向数据链传输指令,使陆军有了自己掌握的战场精确打击手段。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巴铁向印军猛烈开火 中式装备亮了
美航母在中东遇袭 英法德俄失声
中国29个重型合成旅 但“土豪旅”只有7个?
俄乌战争提醒了中国:8000辆59式坦克不能丢
解放军能20分钟摧毁美国11航母? 中国专家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巴铁向印军猛烈开火 中式装备亮了
美航母在中东遇袭 英法德俄失声
中国29个重型合成旅 但“土豪旅”只有7个?
俄乌战争提醒了中国:8000辆59式坦克不能丢
解放军能20分钟摧毁美国11航母? 中国专家
情侣夜夜开窗激战响彻全区 居民忍不住…
以色列插手、歼-10C升空 南亚局势异变
中国高官傻眼 美国要向中国模式靠拢
越南野心与耐性 特殊军舰领先中国数年
忘恩负义?非洲小国强行扣押中国企业家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