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日本人用的掷弹筒是迫击炮的一种吗? | |
www.wforum.com | 2022-10-05 03:04:02 鹰隼试翼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日造掷弹筒确实是岛国奇葩的军工理念设计出来的一种自带糟点的武器,属于轻型迫击炮的一种。 今天就讲讲日本二战时装备最普遍的八九式掷弹筒。这款武器最大的特点,就是掷弹筒弹和手榴弹兼容。既可以使用专用的掷弹筒弹,如果在战场上专用的掷弹筒弹打完,也可以使用日本的香瓜手雷加个发射底火盂来用。 左边是标准的九一式手榴弹,右边下部就是加装的发射底火盂 至于威力,掷弹筒榴弹的杀伤半径在8米左右,其实就是和手榴弹的杀伤半径类似。八九式掷弹筒的最大射程,更是达到了700米。在抗战时期,日军的掷弹筒给中国军队带来了大量的杀伤,是最头疼的武器。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掷弹筒有这样几个优点: 第一,重量轻,携带方便。 日军把掷弹筒装备到小队。二战日军陆军一个小队50个人左右,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排级。 而当时中国的排级火力就是轻机枪。那么,如果中国军队和日军发生小规模遭遇战斗,双方都是轻机枪负责输出火力,我们是捷克式,日军是歪把子,但是日军装备了掷弹筒,一旦发现轻机枪火力点,可以用掷弹筒来打几百米范围内的轻机枪。 但是,当时中国军队装备的手榴弹,却打不到日军的掷弹筒和轻机枪。 这点,就很吃亏了。所以,在初期日军的掷弹筒很是猖狂。 所以,不管是八路军还是国民党军,都大量仿制了掷弹筒,同样装备到排级,用来保证排级的输出火力,遇到日军小队的时候不落下风。新四军部队则是制造了一批掷弹筒,同时也大量装备了枪榴弹,枪榴弹那个更好使,也能保证火力。 八路军部队的掷弹筒,是采用华北的铁轨制成,由于日军的掷弹筒弹是用两圈弹带来保证气密性,而我根据地无法搞到这样的高纯度铜材料,所以八路军的掷弹筒弹,直接采用了迫击炮弹的外形,后面加上尾翅,同时加长掷弹筒的筒身长度,构造更类似于迫击炮。 当时日本的掷弹筒小组,一般由两到三人组成,一具掷弹筒重量才2公斤多一些,掷弹筒手还可以携带8发掷弹筒弹,但是弹药这东西,越多越好啊!所以日军的掷弹筒手们,在紧急的时候每个人身上满装可以在胸前携带一个8发的弹药袋,屁股后面还可以携带一边一个4发的弹药袋,另外兜里还可以再揣可以用掷弹筒打出去的几个手雷,这样一个双人小组就可以携带36发到40+发掷弹筒弹,如果是三人小组,那么3个人可以携带的掷弹筒弹会达到50+发! 值得说明的是,掷弹筒小组中,携带掷弹筒的掷弹筒手不携带步枪,而弹药手还要背一支步枪,必要的时候保护掷弹筒手。 第二,射击精确。 同样是掷弹筒,日军的八九式掷弹筒线膛的,发射的时候膛线和弹带紧密结合,赋予掷弹筒弹旋转,弹道飞行稳定。 我们的掷弹筒是滑膛的,并没有膛线赋予炮弹旋转,最初研制的时候,用我们造的掷弹筒打缴获日军的掷弹筒弹,炮弹出膛之后是翻跟头的!所以后来直接改成了迫击炮弹的水滴外形+尾翅来解决自造掷弹筒弹的飞行稳定问题。 日军老兵的掷弹筒射击精确度极高。根据抗战老兵们的回忆,轻机枪如果在原地打出三到四个弹匣还不转移阵地,日军的掷弹筒就招呼过来了。而且准头极高,基本上两三发就能把轻机枪打哑。 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的夺岛战中,日军的掷弹筒给美国大兵们带来了很大麻烦。一听到掷弹筒发射的声音,美军士兵立即就会拼命找掩体,不然掷弹筒弹马上就掉头上了。 所以,如果缴获了日军用的掷弹筒,美军也是爱不释手,有的还拿来玩,结果有的人把掷弹筒的那个瓦形座板放在大腿上击发,直接把大腿弄折了。 第三,弹种丰富。 日军的掷弹筒,配备的弹种很多,用于在战场执行不同的任务。应用最多的自然是杀伤榴弹了,除了榴弹,还有烟雾弹,照明弹,化学毒气弹等等。 还有前文我们提过的,日军当时装的香瓜手雷,九一式手雷(手榴弹),也是可以用掷弹筒打出去的。此时这个手榴弹的下面需要加一个发射药盂,采用螺纹和手榴弹相连接。 不过,发射香瓜手雷的时候,由于没有铜弹带来保证气密性,所以发射距离会大大缩短,最大能打200米,不过这个距离也已经比手掷的距离远多了。 八九式掷弹筒的发射原理比较特殊,我详细讲一下这个。 首先,从普通迫击炮来理解。迫击炮有方向机,高低机,用来调节炮筒的方向角,高低角,炮弹从炮口装入,然后依靠自身重量落到炮筒底部,底部的击针击发迫击炮弹尾部的发火管,发火管通过传火孔点燃发射药包,火药燃烧,将迫击炮弹推出炮膛。 而八九式掷弹筒是采用高低压的发射原理,和普通迫击炮的发射大相径庭。 先说标准的八九式掷弹筒弹,底部有九个小孔,中间一个,外圈八个,这九个小孔,有何玄妙? 原来,中间那个小孔,是发火孔,被击针击发之后,底部药盂里面的火药就引发燃烧了,然后火药燃气从周围八个小孔里喷出,这时是高压,喷到掷弹筒的筒体里,筒体体积相对药盂来说很大,高压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减小,这时就是低压了。 然后,这个高压和低压气体,一起推动炮弹飞出炮筒,飞向目标。同时,膛线通过弹带赋予炮弹旋转,如果底火里面多放一点火药燃烧时间长一点,那种情形你能联想到什么?对了,就是107毫米火箭弹,尾部也是一圈喷火孔,是不是有点类似? 这还不算完,八九式掷弹筒发射的时候,角度是固定的,就是45度!那么,假如一个目标距离250米,另一个目标距离400米,怎样用固定角度的掷弹筒打中不同距离的目标呢? 八九式掷弹筒采用了一种螺杆式调节装置,在掷弹筒上有一个调节旋钮,和炮筒中央的螺杆相连接,转动旋钮,螺杆就可以在筒体里面上升,下降。 当螺杆在筒体里上升的时候,筒体中的气体空腔体积增大,发射时膛压就会降低,同时掷弹筒弹被击发的位置距离掷弹筒口距离变小,发射距离就会降低。比如,要打250米处的目标,掷弹筒手就要转一会旋钮,把螺杆升起来。 当螺杆在筒体里下降的时候,筒体中的气体空腔体积减小,发射时膛压就会升高,同时掷弹筒弹被击发的位置距离掷弹筒口距离变大,发射距离就会增大。比如,要打400米,500米处的目标,掷弹筒手就要把螺杆降下来。而要达到最大射程,就要把螺杆完全放下来。 至于方向调节,这个比较简单,在掷弹筒筒体上直接刷了一条白色油漆线,掷弹筒手将白线方向和目标对准即可。 再说击发装置。这个装置原理很简单,我们上面说的套筒正中央的调节螺杆,螺杆是中空开孔的,击针就放在里面,有个击针簧,做各种发射准备之前先把击针拉下,等到做好发射准备,一拉扳机,击针就会上升,刺到掷弹筒弹正中央的击发药,点燃火药。 这些精心的设计,线膛,高低压发射,保证了八九式掷弹筒弹的优良的弹道性能,如果是老兵来操作,命中率非常好。 但是,八九式的这些优点,恰恰也伴生着一堆糟点。我们继续说。 要克制八九式掷弹筒,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复制,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民国时期的兵工水平,无法复制复杂的八九式掷弹筒弹!于是,无论是当时国军的兵工厂,还是八路军新四军的兵工厂,走的路线都是走了生产难度降级但是保证威力的轻型迫击炮弹路线。也即是改线膛为滑膛,改底部排气专用掷弹筒弹为带有尾翼的迷你迫击炮弹,改固定角度螺杆调节发射气压为固定装药手工调整掷弹筒发射角度来调节发射距离。 所以,八路军的兵工厂,生起化铁红炉,搞起焖铁炉,再搞个皮带车床,就可以生产掷弹筒弹了!照样可以保证威力!比较一下,日本原装掷弹筒弹,需要用铜,需要复杂的加工,可以说,造价便宜的八路军掷弹筒弹更有竞争优势。 日军的八九掷弹筒,是可以打得很准确的。但是,这严重依赖于老兵的个人熟练技术,换个人来打,打飞是经常的事情。和我们的滑膛掷弹筒相比,日本八九式掷弹筒的发射就太繁琐了! 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掷弹筒的使用都是非常流行。到了抗美援朝时期,掷弹筒就紧急从全军撤装,改用威力更大,有方向机高低机瞄准镜的60炮了,毕竟60的口径比起50口径的掷弹筒弹来说,更好用! |
|
|
|
![]() |
![]() |
中国光纤无人机曝光 实现超远距离致命一击 |
![]() |
菲护卫艇闯入黄岩岛,南海闹了三年将剧终? |
![]() |
“氢弹试爆”是一场乌龙 科技无需夸张叙述 |
![]() |
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 |
菲律宾被川普摆了一道 南海反包围开始 |
![]() |
中国光纤无人机曝光 实现超远距离致命一击 |
![]() |
菲护卫艇闯入黄岩岛,南海闹了三年将剧终? |
![]() |
“氢弹试爆”是一场乌龙 科技无需夸张叙述 |
![]() |
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 |
菲律宾被川普摆了一道 南海反包围开始 |
![]() |
俄专家谈中国非核“氢弹”:一种新型热压弹 |
![]() |
美军轰炸机突然飞抵日本 要掀桌子了? |
![]() |
中媒痛批:“美国佬又选这日子搞事情,太坏 |
![]() |
翻脸了 乌克兰召见中国大使 |
![]() |
俗语“女不进藏 男不入川”是何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