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士兵头顶的钢盔罩 为何是蘑菇形状? | |
www.wforum.com | 2024-06-09 16:05:18 战史探索者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2023年10月6日凌晨,位于加沙走廊地带的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突然对以色列南部的多座城市实施火箭轰炸,而先前渗透进入以色列境内的武装分子也开始行动,突袭其定居点及军事设施。 面对这一系列打击,向来有“中东小霸王”之称的以色列如同被人打了黑棍,损失惨重。而“哈马斯”的这一系列攻势,像极了50年前的“赎罪日战争”。不仅阵亡了上百名军人,连少将都被哈马斯抓获,成了阶下囚。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两国联合对以色列发起攻击,目标直指以军控制下来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图为突破以军“巴列夫”防线后,架桥渡过苏伊士运河的埃军车队 ▲“哈马斯”武装分子攻入加沙边界区域的以军军营,顺带缴获了辆“梅卡瓦”主战坦克,坦克兵都被拖出来游街示众,摄于2023年10月7日 就在袭击发生的次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称,将会出动所有的力量来摧毁“哈马斯”。同时,以色列国防军也下达动员令,仅在2天的时间内就召集了30余万预备役军人参战。许多以色列人甚至是乘坐飞机回国响应征召,由此可见其动员效率之高效。 就在“哈马斯”动作频频之际,以色列北部也并不平静。为策应“哈马斯”行动,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使用火炮、火箭弹对戈兰高地的多个以军据点发动攻势,一度让以色列陷入了“南北夹击”的局面。 目前的局势来看,以军的重心是放在了南部的加沙地带。大量的军用装备、航空器都在对加沙实施打击,仅一晚就打击了200个目标,还炸死了两名“哈马斯”官员。而头戴“蘑菇形”盔罩的以色列士兵也已经控制了加沙边境,并要求民众尽快前往埃及,不要逗留。 ▲正在定居点收集遇难者遗体的以军士兵,他们中有人头戴着标志性的“蘑菇罩”头盔用于伪装 这种奇特的盔罩名为Mitznefet,是一种类似厨师帽的军用伪装,比步兵们使用的头盔要大很多。这种覆盖物的主要目的是打破戴头盔使用者的独特轮廓,同时为了战术优势,防止反光,使其在必要时更容易伪装。 在希伯来语中,“Mitznefet”与祭司使用的头巾同名,后者是以色列大祭司在第二圣殿时期于耶路撒冷圣殿佩戴的。而这个名字来源于闪米特语的词根,意思是“包裹物” “Mitznefet”最初是以色列军方于1994年正式采用的制式装备,目的是为在南黎巴嫩冲突中,与伊朗支持的黎巴嫩游击队作战的以色列军队提供战术优势。后来被改为配有双面伪装材料,一面用于沙漠(棕沙色),另一面则用于林地(绿色)。盔罩也便于折叠,能被拉下用于遮挡、保护使用者头部的任何一侧免于阳光直射。 外媒称,自2015年起,这些奇特的伪装盔罩还曾被提供给乌军使用 ▲手持步枪,头戴Mitznefet伪装的以军士兵。除了伪装外,它还具备遮阳的功能 当然,此类伪装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当士兵在移动时增大了头部的横截面积;因为,体积过大,影响士兵转动头部的灵活性,且容易被外部物件勾住,尤其是密度间隔小、或低矮杂乱的空间,如在丛林、灌木林等。因此,这种装备无法适应不同地域作战要求。 ▲士兵展示的Mitznefet伪装盔罩 ▲一名参与联合军事演习的“狞猫”(Caracal)营的以军女兵,她头戴的就是棕沙色的盔罩 ▲除了以色列外,还有部分国家也曾使用过Mitznefet盔罩,比如上图中的波兰军人,均来自第11装甲骑兵师 ▲“哈马斯”武装分子也曾使用过缴获的Mitznefet盔罩。其中一人还手持比制的P-90冲锋枪 ▲2022年的巴赫穆特战役中,一名在前线作战的乌国土防卫旅女兵正在向网友展示前线实况,其身着制式的MM-14迷彩,头戴Mich-2000型头盔,盔罩则采用的是Mitznefet |
|
|
|
![]() |
![]() |
中国氢弹试射成功 非核氢爆技术大突破 |
![]() |
歼-36空中原地直角转向 谁还怀疑机动能力? |
![]() |
中国涡扇-35问世 推力35吨超越美俄 |
![]() |
中国光纤无人机曝光 实现超远距离致命一击 |
![]() |
菲律宾军舰闯黄岩岛 已超中国海警能力上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