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苏57换装矢量航发 五代机就差歼20了?
www.wforum.com | 2024-12-11 23:16:57  海事先锋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一不留神,传闻已久的俄罗斯最新型航空发动机“产品-30”,突然就曝出了装机测试的消息。从俄罗斯联合发动机公司公开的视频和照片来看,一架机身编号052的苏-57测试机的左侧发动机,换为了带有二元矢量喷管构型的全新型号,而右侧发动机则仍是使用圆形喷口的117S发动机。据悉,这款带有二元矢量喷管的发动机就是“产品-30”,将接受实机飞行测试。目前看来,测试还处于早期阶段,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未来苏-57测试机的两台发动机都将换为“产品-30”。若一切顺利,这款新型航发就将获得定型,列装于量产型苏-57。

图片苏-57测试机换装了一台“产品-30”

看起来,在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的三款国产重型五代机中,苏-57成为了继F-22之后的第二款采用二元矢量技术的战斗机。放弃以往惯用的三元矢量,改走与美国相同的二元矢量技术路线,显然说明俄罗斯战斗机工业最终也认为后者是更优之选。于是乎,“压力”似乎给到了中国国产重型五代机歼-20的身上。虽说我们的新一代航发“涡扇-15”也已装机试飞,但从此前流出的相关照片来看,其仍未加装矢量喷口,这被很多人视为是一种“遗憾和不足”。然而事情真是如此吗?恐怕未必。

图片“产品-30”采用了二元矢量喷管

从以往的相关报道中来看,曾有装备俄制苏-35战斗机的解放军飞行员在采访中表示,“推力矢量发动机是个好东西,可在格斗空战中更好地抢占有利位置”。而在美媒对F-22战斗机飞行员的采访中,受访飞行员则称“矢量发动机对近距格斗空战有帮助,但在95%的情况下都是用不上的”。事实上,在美国于早期对推力矢量技术的探索中,得出的结论是“在战机不超过0.6马赫的飞行速度状态下,推力矢量发动机能为提升机动性发挥出最佳效果”。而在现代空战中,这基本就属于近距离格斗空战的速度范围之内。

图片换装“涡扇-15”进行试飞的歼-20

这样想来,已然开始测试“涡扇-15”的歼-20依然选择不使用推力矢量技术,恐说明在中国空军对五代机的使用方法和战术思维中,近距离格斗空战是“能不打就不打,能避免就避免”的。只要能让敌我双方避免进入近距离格斗空战的状态,那歼-20就无需加装矢量喷管,进而避免增加这个“用不上的死重”。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歼-20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即“避免被敌方战机贴上来”。

图片

描绘越南战争空战的画作

仔细想一想,若想避免被敌方战机靠近,己方战机需要拥有一项最基本的性能优势,那就是更快的飞行速度。无论是以使用枪炮类武器为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战,还是进入导弹化时代的越南战争期间的空战,一个从实战中得出且始终未曾动摇的结论是,“飞行速度更快的一方会在空战中占据更大的主动权”。

图片歼-20明显侧重于高速飞行

原因很简单,拥有速度优势的一方可更加自由地做出选择,如进入战场的时机、脱离战斗的时机和对攻防阵位的抢占。即便在空战中居于以少打多的不利境地,只要飞行速度和加速性都比对手更好,那己方也可较为从容地摆脱对手的攻击和追击,进而确保自身起码可处于不败的地位。说白了就是,“想打时就能打,因为对手的速度无法摆脱我;想跑时也能跑,因为对手的速度追不上我”,这样就能把主动决策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从歼-20的机身气动布局再到已经公开的部分飞行性能数据,其大概率选择的就是这一技术路线和战术思维。

图片

推力矢量技术对歼-20来说不一定有必要

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推力矢量技术对于歼-20来说并非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F-22还是苏-57,它们采用二元矢量发动机一事,恐不会动摇解放军空军的五代机空战思维。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另一支战略力量 引起美军高层忌惮
泽连斯基突然变了
跑道总长5公里!神秘飞机现身中国西北机场
中国公开“机器狼”生产线 真正的巷战利器
中国“筋斗云”发动机 时速5000公里飙车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另一支战略力量 引起美军高层忌惮
泽连斯基突然变了
跑道总长5公里!神秘飞机现身中国西北机场
中国公开“机器狼”生产线 真正的巷战利器
中国“筋斗云”发动机 时速5000公里飙车
突然背刺中国?俄或对印出口战略级武器
新052DL换装国产双面盾 防空能力接近055
中国电动车又露馅了
高铁玻璃害死了多少块苹果手表
中共“传奇上将”的告密功夫也够传奇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