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M:网络中心战时代的轻量化155毫米火炮 | |
www.wforum.com | 2024-12-28 17:26:27 阿隆随录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德军对轻量化灵巧型155毫米自行火炮的追求,是受后冷战时代德国陆军提出的“系统炮兵”概念所牵引的。系统炮兵是指大型部队(师)、作战分队和作战支援分队战斗编成内所有的炮兵部队以及炮兵作战相关的指挥、侦察和火力系统通过中央指挥和射击指挥系统互联,进行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联合体。其主要特征是炮兵部队的侦察、指挥与火力实现数字化、一体化。在各种作战行动中,“系统炮兵”要作为一个系统发挥作用,要求投入作战的部队之间具有高度的互通性,其实质是网络中心战环境下军事变革的一种自我驱动。网络中心战的实质,是通过成熟的网络化部队,提高信息共享程度、态势感知质量、协作和自我同步能力,在广阔空间实施高度同步的联合作战,极大地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在作战理念上,主张以网络为中心来思考和处理作战问题,通过所有作战要素网络化,力求取得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和社会域的全面优势。物理域是作战体系中的各种物理中心、终端和平台以及连接它们的各种网络所存在的陆、海、空、天有形空间,也是多种作战力量实施机动、打击、保护等活动的空间。信息域是创造、收集、处理、传输、共享信息的领域,是争取信息优势的关键领域,也是促进作战人员间信息交流的领域。认知域存在于参战人员的思想中,既包括知觉、感知、理解及据此做出的决策。社会域是人们交流互动、交换信息、相互影响、达成共识的群体活动空问,涉及文化、信仰、价值观等。 在作战体系上,依托全球信息网格,建成传感器、指挥控制和交战三大网络。传感器网络包括各种侦察卫星、侦察舰机、陆基侦察阵地,以及具有感知能力的武器平台,把所有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信息融合在一起,迅速产生作战空间的态势感知能力;指挥控制网络包括“全球指挥控制系统”、“战区作战管理核心系统”、“海上联合指挥信息系统”等,对传感器网络和交战网络起支撑作用,对作战行动进行指挥控制;交战网络负责对目标迅速实施打击。 在作战流程上,各作战单元以“即插即用”方式接入网络,形成“传感器-指控中心-射手”无缝链接,缩短观察、判断、决策和行动周期,提高指挥速度,加快作战节奏,最终实现“发现即摧毁”。作为交战网络的一部分,在网络中心战时代,由于炮兵部队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C4ISR)技术在广阔分散的作战地域遂行进攻、防御作战,以及维持稳定和支援行动,所以传统炮兵部队的作战方法也随之发生变化。强调“先敌发现、先敌理解、先敌行动、决战决胜”。将“进行接触、摸清情况、调动预备队”的传统进攻模式,改变为“用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对敌实施侦察、在非接触条件下摸清情况,将作战部队调动到有利位置,在有利时机进行交战”的新模式。这一切不仅意味着炮兵作战行动要从“命令驱动式”(command-push)转变为“侦察牵引式”(recon-pull),也意味着仅仅对后机械化时代的炮兵装备实施信息化改造,并不能完全适应网络中心战时代的战场要求,只有以信息化作战的要求为出发点,寻求更轻、更灵巧型的炮兵装备,才能够制胜战场。 转型的产物 将PzH2000称为现代大口径履带式重型自行榴弹炮的里程碑并不是夸张,该项目经过严密的理论验证、谨慎的设计构型、完善的测试过程,虽然项目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才开始服役,其间历经了冷战结束的剧烈变化,但PzH2000的原始设计仍然没有落伍之处,从其设计研发、测试到投产服役,无处不显示德国人在设计上的出色眼光与务实态度。 PzH2000是高度自动化的,从行驶中停下来到备便射击花不到30秒,完成射击并驶离阵地也控制在30秒之内。由于先进火控系统准确度高,加上工业机器人级别的自动装填系统赋予的高射速,PzH2000能在高精确度射击的情况下实施“打带跑”战术。射击精度在35千米射程时圆概率误差(CEP)仅246米,并具有多发炮弹同时弹着能力(MRSI),能在单次射击中便给单一目标沉重的打击。相比之下,同时代的美国“十字军战士”155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虽然号称是由于过度追求技术先进性,才导致的项目流产,但实质上,其技术前沿性和复杂性均没有超出PzH2000。 事实上,PzH2000自行榴弹炮一经服役就成为现代化履带式自行榴弹炮中的领军者,至今其综合性能仍优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同类,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唯一缺点是太贵。不过,PzH2000毕竟是一款冷战烙印明显的重型装备,不但与冷战结束后,军事技术变革从机械化向信息化乃至网络中心战的发展趋势有所背离,更与德军自身的转型有所冲突。 截至1989年,联邦德国国防军最大的成绩是保卫了德国安全和欧洲的和平,结束了东西阵营的对峙且没有放一枪一弹。1990年两德统一后,前东德国家人民军顺利并入联邦国防军,使国防军总数达到52万。根据有关两德统一的协定,统一后的联邦国防军总人数到1994年应减少至37万。在裁军的同时,联邦德国国防军也逐渐突破了领土和集体防御的职能,在北约防区之外进行军事部署,干预地区危机,执行维和任务或缔造和平,成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与北约、欧盟对外干预力量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联邦国防军实现了由保家卫国、实行集体防御,向在北约之外使用军力的转变,正在成为一支国际干预力量。从1991年开始,德国国防军身影遍及欧亚非三洲,而且还参加了科索沃战争。对德国来说,是否参与北约或欧盟的维和行动或军事行动已成为两难抉择。如果参加,等于放弃了战后的一贯立场。如果不参与,则会面临盟国的压力,在大西洋之间产生摩擦或扩大大西洋之间的裂痕;或者对欧盟的共同外交和安全防务政策产生不利影响。这表明任何使用武力的决定都将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哪怕这个决定意味着参与安理会授权的集体行动,这引起了国防军出兵海外是否违宪的争论。赞同者主张,既然德国能够维护集体安全也必须承担集体安全的责任,无论是维护和平还是创造和平与建设和平,国防军都可以与盟国一道在海外进行军事行动;反对者则认为,所有军事行动都必须得到联合国授权,国防军的任务也只能是维和行动。分属两派的各个政党争论激烈,最后诉诸联邦宪法法院。 1994年7月,宪法法院的裁决为国防军成为国际干预力量开了绿灯,裁决声明德军可以参与多国军事行动,但条件是有助于和平目的,得到联合国授权的集体行动,联邦议会的简单多数同意。实际上,德国防军转型为一支国际干预力量,是国际安全局势使然,也是德国外交与安全政策转变的结果。冷战后德国从一个东西阵营冲突的前沿国家变成了一个不再面临入侵威胁的国家,正如1992年《国防白皮书》认为的那样,“威胁德国生存的大规模进攻的危险不存在了”。但是德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增加了。例如在冷战结束后的十年里巴尔干半岛重新成为了“火药桶”,搅得欧洲动荡不安,与巴尔干国家接壤的德国受到的冲击更大。面对这些严重的威胁,德国政府主张国防军应参与国际行动。当时的国防部长吕厄认为,“联邦国防军是北约保卫欧洲的支柱,但我们不能局限于此。以前是威胁,今天是不稳定,我们必须从根本上与我们最重要的联盟伙伴一样承担同样的责任”,而且德国人逐渐认同了与盟国一起使用武力终止诸如种族屠杀等暴行的行动。 最后,联邦德国国防军参与了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这是德国外交政策“分水岭”的标志。也正是从那时起,由于与后冷战时代德军军事转型的导向相契合,更轻、更灵巧型的炮兵装备受到了青睐。1994年年初,德军提前一年完成了军队减员计划。1996年,进一步将军队员额削减到33.8万。在改革过程中,联邦德国国防军虽然多次超出领土范围之外,与北约一道参与国际危机管理,从而突破了国土防御和北约范围内的集体防御限制,成为一支冲突和危机干预力量。但是,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军队对冲突、危机反应迟钝等弱点。为建立一支更轻便、更机动的军队,能够快速部署在危机发生地,以应对冷战后欧洲的安全挑战,德国对军队结构进行了调整,把国防军分成两类:一种是依靠动员的防务主力军,它是国家防御和联盟防御的骨架,其结构和装备沿袭国防军旧制;另一种被称为行动危机反应部队,大约有5万人,主要用来参与北约和西欧联盟在欧洲的危机干预行动,同时也是为了推动防务主力军的动员和部署。这种部队具有高度机动性、灵活性,可以在防区外部署,其任务包括进行多边参与的危机管理、人道主义干预与维和任务。 这种改革尝试从1992年开始,并于1995年6月以武装力量的条例形式指导国防军进行改革。令人感兴趣的是,无论是沿袭国防军旧制的传统动员部队还是危机反应部队,都对更轻、更灵巧型的炮兵装备有着同样的需求。正如前文所述,为了应对冷战后欧洲和世界安全局势的挑战,统一后的德国对其联邦国防军进行了改革,主要是调整联邦国防军职能结构,由过去的专守领土防御和集体防御,转变为一支以能力为导向的国际干预力量。联邦国防军的转型对于欧盟共同的安全与防务政策、欧盟防务一体化建设和北约新战略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能力为导向的国际干预力量”这样的定位,令更轻、更灵巧型炮兵装备的价值突出出来。一方面,相比于PzH2000这样的传统重型炮兵装备,轻便的灵巧型炮兵装备具有操作使用成本低廉的优势; 另一方面,重型炮兵装备的进攻性性色彩过于浓烈,而轻便的灵巧型炮兵装备在形象上则要温和得多,这对于后冷战时代转型的德国联邦国防军来讲,意味着更大的任务灵活性。所以虽然冷战结束后,德国在事实上停止了PZH2000后继型号的研制,但对于轻便的灵巧型炮兵装备却开始抱有巨大的热情。 德式风格浓郁 后冷战时代,德军对更轻便、更灵巧型炮兵装备的首次尝试是AGM模块化火炮系统。2004年9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陆战装备学术年会上,德国KMW(克劳斯·玛菲&韦格曼)公司提出了概念。2004年10月,德国AGM概念炮模型又出现在华盛顿举行的美陆军协会展览会上。从总体上来说,“阿格姆”(AGM)自行榴弹炮的技术风险较低,使用了PzH2000自行榴弹炮的成熟技术,拥有完整的全封闭式炮塔,但完全自动化操作,而且底盘直接搬来了M270自行火箭炮的底盘,以实现轻量化目标,同时降低采购成本。大体来说,AGM自行榴弹炮的火力模块总重量为12.5吨,全长10.42米,宽2.97米,高3.06米,使用莱茵金属公司的L52型榴弹炮,备弹30发,有效射程30千米,使用底排增程弹时射程增加至40千米。这种系统将火炮整合到一个采用高硬度铝板制成的密封式无人炮塔之中,具有极高的模块化水平,可安装到多种车辆平台之上。全套系统的操作只需要2名车组人员,而PzH2000自行榴弹炮的车组人员数量为5名。装在M270多管火箭炮底盘上时,全车重量为27吨,与之相比,PzH2000自行榴弹炮的总重量为55吨。其采用的M270多管火箭炮底盘具体型号为M933型运载车,本质上是一种加长型的“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底盘,其车体80%为通用部件。M933运载车爬坡度60%,涉水深1.1米,可爬越垂直1米的墙。运载车驾驶舱采用铝装甲结构,为乘员提供安全的弹道防护,车内安装的M13A1气体微粒过滤器装置与乘员防护面具相连接,可有效保护乘员不受到化学、生物制剂和放射性沾染物的侵害。采用M933运载车的AGM自行榴弹炮配备了独立的辅助电力系统,确保在发动机关闭的情况下,火炮也能射击。其射速为6~8发/分,具备多弹同时命中目标的能力。进入和撤离射击阵地的时间均为30秒以内,可有效地避免遭到反炮兵火力的攻击。由于战斗全重比PzH2000自行榴弹炮大幅降低,外形轮廓也相对较小,长不过9.5米,高不过3.07米,宽不过2.98米,适合用“空中客车”A400M运输机对它进行战略或是战役投送。当然,相对于PzH2000采用M270底盘的AGM防护性有所较低,但仍可抵挡轻武器和炮弹破片的攻击,而且理论上可以加装整体式三防系统,能在核生化条件下作战。 总的来说,该系统的优点不少:模块化程度高,适用多种平台、全自动化、仅需2人操作、火炮性能突出、全自动瞄准等。遗憾的是,尽管研制者KMW公司很高调,AGM自行榴弹炮从问世到现在已经有10多年了,却尚未获得任何订单。究其原因,KMW公司认为问题很可能出在配用的M933型运载车不被认可上。尽管采用M933型运载车底盘的AGM战斗全重比PzH2000大幅下降,但两者同样是履带式底盘,公路机动性和耐久性相比没有实质性改变,而且除了M270多管火箭炮外,M933型运载车使用范围有限,成本较高,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使用M270多管火箭炮底盘的AGM性价比不高,难以受到潜在客户的青睐。所以在汲取了早期型AGM火炮失败的教训后,KMW公司在2010年之后开始尝试将AGM炮塔与其他可能的底盘进行组合。 最初考虑的对像包括“豹”2主战坦克以及美国通用动力欧洲陆地系统公司(GDELS)ASCOD中型通用底盘。这其中所谓的ASCOD2中型通用底盘实际上是早先由奥地利施泰尔-戴姆勒-普赫与西班牙圣·芭芭拉公司联合研发的“皮萨罗”步兵战车,这种步兵战车底盘在经过改进后被英国陆军选中,成为其新一代装甲战斗车车族的通用底盘,用于发展包括“阿贾克斯”重型装甲侦察车在内的一系列作战或是辅助车辆。由于具备良好的可拓展性,ASCOD2底盘与AGM炮塔的结合并不存在技术问题。不过,由于包括德国国防军在内的潜在客户,对继续发展一种履带式底盘的155毫米自行火炮抱有疑问,所以KMW公司很快又将AGM炮塔底盘匹配问题的注意力放到了轮式底盘上。于是,从2016年开始,出现了采用“拳师犬”8×8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底盘的AGM自行火炮新版本。“拳师犬”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底盘是当今世界总体性能最好的8×8轮式装甲底盘之一,不仅机动性好、防护能力强悍,最重要的在于惊人的承载能力。标准的“拳师犬”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全重为24吨,在目前各国研发的8×8轮式装甲车中已经属于重量级选手了。而基于“拳师犬”8×8轮式装甲底盘发展的各型作战、专用车型,最大战斗全重可达36.5~38.5吨,相当惊人。 事实上,“拳师犬”底盘由两个部分组成:平台(驱动模块)和可移动任务模块。动力系统采用MTU8V199TE20涡轮增压柴油机,动力组可以在现外场条件下在30分钟内更换,“拳师犬”采用全轮驱动,前四轮转向,螺旋弹簧双叉臂独立悬架。最大单位功率高达24千瓦/吨,最小单位功率为15.6千瓦/吨,强悍的动力为高水平的机动能力提供了保障。可移动任务模块的设计框架,则使得“拳师犬”可以快速更换模块以满足不同的操作要求,同时也赋予了最低改动下,一底盘实现通用平台的能力。在防护方面,“拳师犬”仅仅凭借基础装甲就可以达到北约STANAG45694级防护标准,可以在200米全向抵御14.5×114毫米弹药,而在抵御地雷方面则达到了STANAG4569Ⅲb级的水平。至于挂满高级模块化装甲防护的状态下,可以达到STANAG4569VI级,正面可以在500米抵御30毫米APFSDS弹药。“拳师犬”装甲车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以人为本,在公路上的最高时速达到了103千米,为了让乘员有个相对安静和平稳的乘坐环境,悬挂系统的减震和车内降噪设计也是下了功夫。座椅都是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的,而且乘坐空间比较宽敞。以AGM炮塔作为任务模块的“拳师犬”,被重新命名为RCH155自行榴弹炮。其战斗重量39吨,长10.4米,宽2.99米,高3.6米,最大行驶速度100千米每小时,最大行程700千米。 有意思的是,在RCH155自行榴弹炮被推出的同时,KMW还公开展示了一种采用HX3卡车底盘的AGM“卡车炮”。这种卡车实际上是莱茵金属与曼恩卡车与客车有限公司(MANTruck&BusAG)的合资企业——莱茵金属曼恩军用车辆公司(RMMV)研制的,继2004年推出第一代HX系列,2012年推出第二代HX2系列之后,2020年推出的第三代RMMV军用卡车被称为HX3。所有卡车都配备各种型号的曼恩D26系列柴油发动机和ZF自动变速箱,使用曼恩全新的EE电子架构车载系统,并配备了防地雷设备。HX3系列的总重可以达到38~50吨。在底盘悬挂系统方面,虽然HX3继承了前两代HX系列的钢板弹簧悬挂,却提供基于液压气动悬挂系统为基础的后桥主动悬挂系统,悬挂运动行程更长且阻尼多级可调;其中HX3的10×10车型的后桥就采用了这套悬挂系统。HX3还将随车标配像豪华SUV那样的多种驾驶模式,有助于驾驶员在非铺装或湿滑路面、陡坡、涉水等情况下,对车辆进行控制,减轻驾驶压力和失误。另外,HX3装配了大量的技术性电子元器件,配备了自动载荷处理系统(ALHS)、紧急制动辅助系统(EBA)、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车道偏离警告系统(LDW)等。HX3还对驾驶室和前杠等进行了重新设计,可配备装甲驾驶室(IAC),但是具体参数并未对外透露,在此以HX81重型坦克牵引车为例,估计这套装甲驾驶室总重不小于4.5吨,可抵御7.62×51毫米穿甲弹、炮弹破片或8千克反坦克炸药的爆炸冲击。为便于驾乘人员开启厚重的装甲车门,HX3还在驾驶室侧下设计有控制液压装置的按钮。就通过能力而言,该车型在无需准备的情况下,就可在1.2米深的水中行进。改装后,涉水深度可达1.5米;而且还能够穿越宽达2.5米的战壕。HX3系列同样设计有车顶武器站,分遥控或人员操作两种,可搭配机枪或榴弹发射器。在车辆主被动软防护方面,HX3系列除了能在车顶安装类似于烟幕发射器的ROSY系统,还采用融入红外防护技术的全新LED大灯。将之前的“全车断电静默模式”升级到“数字静默模式”,通过屏蔽车辆的无线电收发信号,来抑制车辆被发现的风险。与之前的HX2系列一样,HX3系列包括4×4、6×6、8×8和10×10底盘,但推销重点是最后的两种型号。 2021年年初,莱茵金属集团公开展示的卡车版AGM155毫米自行火炮的原型车,就是采用了HX3系列的10×10底盘。另外,与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配套的各种系统,特别是雷达车都采用了HX3系列的8×8底盘。莱茵金属目前展示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10×10原型车,并没有公开旋转炮塔内的155毫米火炮系统的性能,只是称之为“火炮卡车单元(ATI)”,但一般认为这仍是原汁原味的AGM模块式炮塔。 也意味着采用HX3系列10×10卡车底盘的AGM自行火炮,将成为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防护力最好的“卡车炮”。十分鲜明地反映出新时代德国国防军对炮兵建设的独特理解。 炮兵指挥与控制系统及部队编成使用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与AGM炮塔进行整合后,作为155毫米自行火炮底盘使用的“拳师犬”装甲车或是HX3卡车,均安装了大量的信息化设备,以适应网络中心战的作战能力要求。在这些信息化设备中,除了具有1553B标准数据总线的车载电子计算机、能够实施高质量数字式、电话式和真迹复制式通信的新型通信设备、LINGX导航设备外,还有一部分是被称为“阿德勒”2的炮兵指挥与控制系统终端组件。“阿德勒”射击指挥系统是“系统炮兵”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装备,对一体化指挥、侦察、火力系统运用和作战支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阿德勒”射击指挥系统有1型和2型两种型号。“阿德勒”1能综合处理炮兵所有侦察和火力系统的数据,缩短炮兵部队的反应时间并统计武器弹药的消耗,但不具备全般指挥支援能力以及对指挥所工作的全般数据处理支援能力。“阿德勒”2系统的软件则符合当前的IT标准,具备发展成符合网络中心战要求的炮兵指挥和射击系统的条件。主要改进包括:采用与“福斯特”陆军战术指挥信息系统相同的图形操作系统;采用模块化软件设计,简化软件维护,可集成来自陆军未来指挥信息系统的其他软件包;采用面向未来的用户服务器设计和商用的加固便携式计算机,可下车操作;与北约“炮兵系统合作行动”(ASCA)项目范围内各盟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的指挥和射击控制系统相兼容等。而就安装在各类AGM155毫米模块式轻量型自行火炮的“阿德勒”2的炮兵指挥与控制系统来说,其C3可以同目标侦察与探测系统相连接。这些系统主要指的是炮位侦察雷达、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和“护栏”通信情报系统,营、连、排各级的射击指挥系统均可以与数字信息装置、其他的射击指挥系统、多管火箭炮火炮连用计算机系统、情报综合分析系统“阿法兹”、机载目标移交系统、地面站设备和指挥员战术终端进行直接连接,有效提高综合打击及战场应变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高垂直度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外,通过澳大利亚墨尔本陆战装备学术年会、美陆军协会展览会等场合的公开介绍,各类AGM轻量化自行火炮的编组使用也深刻地体现了网络中心战时代的特点。大体来说,AGM轻量化自行火炮主要以营为最大建制单位进行使用。1个AGM“灵巧”式炮兵营由1个营部、1个营部勤务连和3个发射连组成,每个连配备9部炮车。在作战时的单位火力配备上,一个AGM炮兵营的布置范围大概是13个阵地地域。其中有9个3×3千米大小的排作战地域,3个连部阵地和一个营部与营部勤务连阵地。如果是进行分散作战,还要增加4个阵地,分别是3个连辎重队和1个营辎重队。 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战场态势和进行作战,AGM炮兵营的战时编制是这样的:它由营部、连部、作战分排、射击指挥中心、情报分排、测地计划和协调分队、联络分排、通信/电子分排、无线电分排、人事与行政管理分排、营补给分排、医疗队、营部勤务连的炊事分排、营维修保养分排构成。这些作战编制制度有效地分化清楚了各自的责任和主管范围,并确定了彼此的分工,提高了整体的作战能力。透过各种分工明确的职责划分,分管人员只要作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其他的工作自然有人会去做。 这样的好处是避免了互相之间的扯皮和推托现象出现,再加上各部门间紧密的沟通,则更有效的强化整体作战效能。 作为直接参与作战的连一级发射单位,它也有自己独立的编制体系和制度。按照规定,连的划分是这样的:它由连部、连作战中心、连炊事排、连补给排、连维修保养分排、战地救护组、弹药排、发射排部、发射排和发射分排组成。由此可见,发射连的编制是基于独立作战和分散作战的原则设定的,为了提高战场上的快速打击和高度机动能力,独立编制有效地加强了作为灵巧型支援力量使用的AGM炮兵营的单位作战能力。适应了未来战斗的小型化,分散化和独立化的特征,并成为了一个小型的战场火力支援体系。这其中联络分排主要由联络参谋负责,构成人员为一名联络军士和一名联络员组成。当营被指定加强或执行全般支援兼加强任务的时候,该分排负责提供与被支援或被加强炮兵部队之间的联络,必要时,他们还要加入火力支援协调组执行协调工作。 为了有效承担必要时的火力协调任务,该分排还配备有一部射击指挥系统。测地计划与协调分队。该分队主要由侦察和测地参谋负责,构成人员为一名主测地员和一名汽车驾驶员。该分队是作为营战术作战中心的一部分进行工作的,职责是计划和协调营的测地工作,该分队并不承担实际的测地任务,它是作为管理中心而存在的,主要是收纳和安排各连测地分排的测地情报和测地计划。射击指挥中心主要由营射击指挥参谋负责,构成人员为一名射击指挥计算机主操作手,一名射击指挥计算机操作手和四名射击指挥专业人员。该中心拥有所有发射连的战术控制权,同时为各连提供战术射击指挥。测地分排的任务是为各发射排提供准确的地形资料和所有的测地保障作战时,测地组组长要向连作战参谋提出连作战测地计划建议,然后是利用测地系统建立起直接与各排连接的测地控制点。在编制上,AGM灵巧型炮兵营强调自主性,这种优秀的编制结构可以使营向连或排下达战术任务。AGM灵巧型炮兵发射连的装备可以脱离营的直接指挥执行独立作战任务,完成各种标准或非标准的作战行动。如果发射排可以得到一定的加强,同样也会具备半独立的作战能力。在AGM灵巧型炮兵营的生存能力问题上,被动规避和强化装甲并不是好的措施,所以在作战上非常强调“打了不用管”和快速占领及退出阵地的战术手法。 结语 尽管在冷战结束后,德国陆军对AGM系列模块式灵巧型炮兵装备进行了长期摸索,但德国陆军装备的发展却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未来几年内,德国联邦国防军的预算和财政投入受到限制,而空军和海军的大型装备(飞机、舰船)却一直占据大部分国防预算。另一方面,陆军却被视为已具备相对“精良”的装备。近几年,德国陆军陆续采购了一些新式装备,如“家犬”装甲输送车、“虎”式支援直升机和NH90轻型战术直升机等,“美洲狮”步兵战车也将逐步交付。不过这些装备的采购量较少,而且交付周期较长。 因此,德国陆军的能力空缺依然存在。AGM系列模块式灵巧型炮兵装备迟迟没有获得德国陆军订单的原因正在于此,这不可避免地也要影响到AGM系列模块式灵巧型炮兵装备的出口前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