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新一代“战场出租车”——AMPV | |
www.wforum.com | 2025-02-07 20:39:20 阿隆随录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3月15日报道,美国陆军第3步兵师所属的第1装甲旅级战斗队于近日接收了首批AMPV“多用途装甲车辆”。这标志着已服役63年之久、总产量超过75000辆、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武装力量曾经装备,有着“战场出租车”之称的M113型装甲输送车终于迎来了替代者。M113型装甲输送车为何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美军出于何种考虑,才决定换装AMPV“多用途装甲车辆”?这款最新型的“战场出租车”设计上有何特点?要厘清个中头绪,还要从M113的设计特点说起。 经典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首场机械化战争,以坦克、自行火炮为代表的钢铁洪流成为了各国陆军主要的突击力量。然而战争实践表明,哪怕是集火力、机动性、防护性于一体的坦克,脱离步兵支援后亦会陷入“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囧境。二战时期,美军的机械化步兵多乘坐半履带输送车伴随坦克冲击。这种车型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未能实现兼具轮式车辆和履带式车辆优点的初衷,反而放大了二者各自的缺点。尤其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半履带式输送车没有顶盖,车体侧面装甲也聊胜于无,实际上并不能给机械化步兵提供多少战场防护力。 有鉴于此,上世纪50年代,美军开始为机械化步兵寻求一款“能让步兵在有防护的情况下跟随坦克行进和战斗的车辆”,并要求“成本要低,战斗全重要轻于M59装甲输送车”。参与竞标的FMC公司于1956年着手研制有铝合金装甲的T113和钢装甲的T117两款样车。前者铝装甲厚31.75毫米(1.25英寸),后者钢装甲厚9.53毫米(0.375英寸),二者的防弹能力相当。通过对比试验,美国陆军认为铝装甲更容易焊接,更厚实的装甲令车体刚度更好,而且T113空重较T117轻6%,因此最终选择了T113,并于1960年定型为M113型装甲输送车。M113型装甲输送车为铝合金焊接结构。车体首上甲板固定有一块防浪板,浮渡时放下防浪板以保持车辆水上行驶的稳定性。车体两侧垂直装甲板较高,浮渡时干舷高度可达0.3米。车体右前部为动力舱,左前部为驾驶室。驾驶室上方开有一个带扭力弹簧的舱门,舱口安装了4具M17型潜望镜。驾驶室左侧车体壁上挂有1具备用的M19型红外潜望镜。需要时能十分方便地安装在舱口。车长座席安排在载员室中。 车顶中部的指挥塔上装有1挺备弹2000发、高低射界-21~+53度的M2HB型12.7毫米机枪和5具M17型潜望镜,由车长负责操纵。车长座椅后面可坐1名士兵。载员室两侧面对面各坐5名士兵。在不搭载士兵时,M113的载员室内可塞入6.54立方米的各种补给品。 M113的推进系统由发动机、传动箱、变速箱、控制差速转向机构、侧传动器、联动轴及方向接头等组成。除侧传动器外,动力装置的所有总成都安装在动力舱内。动力通过差速器传递到左、右侧传动器,直接与主动轮相连接。为便于动力装置的安装、拆卸与维修,车体首上甲板上开有一个铰链连接的可开启舱盖,并在动力装置上方装有一个可开启的百叶窗。发动机、变速箱及传动装置合为一体,采用三点固定法固定在车体上。 M113装有1台克里斯蒂公司生产的V形、8缸、双排气缸呈90度夹角的75M型水冷汽油发动机,当转速达4500转/分时,输出功率达160千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包括容量达302升的燃料箱、燃油泵、油路开关、螺线管式燃料断路活门和燃油滤清器。发动机冷却系统由风扇、水泵、冷油交换器和容量达36升的水散热器组成。其中,水散热器安装在排气百叶窗口处。 M113的传动装置包括传动箱、阿里逊TX200-2半自动变速箱、转向控制差速器和侧减速器。动力由发动机经传动箱传至变速箱。变速箱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每个前进档都有几个变速位置,能根据发动机油门开启大小、车辆行驶速度及预选档位范围自动换档。驾驶员只是在必要时才操纵变速杆变换档位。变速杆操纵轻便,仅需4~5千克的力量即可挂上任意档位。差速器安装在动力舱前部,通过万向接头联连器与变速箱连接。差速器由锥形齿轮箱、转向装置、转向制动带和输出轴组成。 左转向制动鼓通过一个行星齿轮系与左输出轴相连接。右转向制动鼓以同样的方式与右输出轴连接。输出轴则通过传动轴与万向接头连接到侧传动器。 M113的行动装置由履带推进装置、扭杆悬挂及液压减震装置等组成。右侧履带由64块履带板组成,左侧履带由63块履带板组成。履带板两面均挂有橡胶块,以减少车辆行驶噪音及保护路面。如果在冰雪地行驶时,可取下橡胶块以增大履带板与地面的附着力。履带板的销耳内有橡胶销耳衬套,履带板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夹角仅会使橡胶销耳衬套变形,而不会令履带销与履带销孔间产生磨损、冲击和噪音,履带板使用寿命籍此延长到4500千米以上。如果路况好,履带板最高寿命可达14000千米左右。 M113每侧有5个负重轮,无托带轮。主动轮前置,诱导轮后置。在第1、第5负重轮上各装有1个筒式液压减震器。该车浮渡时,靠履带划水产生的推力前进。2个分别装在车体上部和车底甲板下的排水泵,用于在车辆浮渡时排出车内积水。水泵进水口装有金属网,防止杂物进入而堵塞和损坏水泵。2个水泵排水口分别位于车体顶部的左前方和右后方。 M113采用24V直流供电系统。两块串联在一起的12V蓄电池安放在位于载员室右后方的蓄电池箱内,为全车报警和照明装置、仪表板、信号灯等用电器提供能源。驾驶员左侧的仪表板上有各种手动开关指示器和自动转换电器开关。驾驶员正前方的前视潜望镜下方有块信号面板,上面装有各种信号指示灯和警报按钮。 除上述标准配置,M113装甲输送车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加装车底反地雷装甲板、浮囊、“三防”检测报警器、载员室和动力系统加温器等专用设备。
枝繁叶茂 M113型装甲输送车越野机动性能优越,可空投空运和水陆两用。采用不同零部件和改装车顶结构,即可适用多种用途,因而一经问世便深受西方军队青睐。美军于1959年便签订了首批900辆的采购合同。1960年初,在食品机械化学公司(FMC公司)的圣何塞兵工厂投产并开始装备部队。1962年,即与联邦德国签订了1132辆的出口合同。不过,M113服役后暴露了不少问题。FMC公司根据部队使用反馈,于1963年设计定型了M113A1型装甲输送车,并于1964年9月投入大量生产。通常人们所说的M113,实际上指的是M113A1型。 其与M113的最大区别,是换装了功率为158千瓦的6V53型水冷柴油机。此举在减少了车内着火危险性的同时,也令该车最大行程增加了150千米。为适配柴油机,该车的传动装置也改为阿里逊TX-100-1全自动传动装置。该装置换用了FMCDS-200可控差速器,有3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转向机构增加了原地转向功能,从而令M113A1的机动性能大为提高。 M113A1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各批次之间的技术状态或多或少有些区别。其中,一些较晚生产批次换装了6V53T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增至191千瓦,传动装置换用TC-300变速器。悬挂系统采用一种扭杆套筒式悬挂,负重轮垂直行程从150毫米增至229毫米,并可换用LVTP-7型两栖装甲输送车所用的履带块。车体垂直侧装甲上部改为倾斜状,并在车体两侧各开有2个射击孔,便于士兵在车内朝外射击。车体两侧各加装3具潜望镜,其中有2个分别位于射击孔上方。车尾上方也加装了1具潜望镜。士兵座席由长条凳改为高度可调的单人座椅,车顶加装换气风扇。车长指挥塔上可加装1门M39型或HS820型20毫米机关炮,由车长在车内实施遥控射击。 继M113A1之后,FMC公司还改进出了M113A2。M113A2悬挂系统采用新型减震器和高强度钢制扭杆,并在第2个负重轮上增加了1个减震器,负重轮垂直行程为225毫米,诱导轮安装位置提高了0.05米,车底距地面高度也增至0.425米。M113A2在尾门两侧增设了2组外部燃油箱以替代车内油箱,从而增大了车内可用容积,并进一步降低了车内发生火灾的概率。此外,该型号还采用了新式加温器,改进了发动机冷却系统,采用了独立的膨胀水箱,提高了冷却效率。M113装甲输送车家族中最为现代化的型号,是将发动机功率提升至205千瓦,换用阿利逊X-200-4型传动装置和静液无级转向机构的M113A3。其驾驶室内换装了叉形方向盘、自动变速杆及制动踏板,令驾驶员操纵更加轻松方便。 在漫长的服役岁月里,M113因应美军需求,发展出一系列变型车,形成了一个庞大车族。其中,M106/M106A1/M106A2系列107毫米自行迫击炮车,是在M113底盘上安装了1门朝后射击的M30型迫击炮,方向射界为左45度至右43度,车顶甲板上开了一个可开启的三瓣状顶舱盖,车内可容纳5名炮班成员,搭载88~93枚107毫米迫击炮弹。 M125/M125A1/M125A2系列80毫米自行迫击炮车,结构与M106/M106A1/M106A2系列类似,但搭载的M29型81毫米迫击炮方向射界扩展到360度,携弹量增至114枚81毫米迫击炮弹,并拥有1挺M2HB型12.7毫米车顶机枪作自卫之用。M163型“火神”自行高炮,是在M113上安装了1门M61A1型6管20毫米“火神”机关炮,并加装美国海军MK20型火控系统而成。M548/M548A1型运输车,是在M113A1和M113A2基础上,去除铝制装甲而成的纯货运运输车,载重量可达6吨。 M577/M577A1/M577A2通信指挥车,在M113基础上增加了载员室高度,在车顶前部外置了1台汽油发电机组,并随车携带1顶帆布大帐篷,必要时可在车尾后方展开架设,形成一个更宽敞的指挥中心。 这个系列的通信指挥车主要充当步兵、炮兵移动指挥所及流动通讯指挥中心。 M113A1/M113A2发动机拆装工程车,在M113系列车顶左侧加装了1台小型吊臂和1具重型绞盘,车顶右侧有1扇向右开启的大型顶舱盖,车内备有1台M113装甲运输车所用的发动机,以及维修用的零部件。M113A2抢救牵引车,在M113A2基础上加装了1台液压驱动绞盘和1个用于抢救牵引的牵引钩,车体后部还装有2个驻锄。如果在松软的地形上实施抢救作业时,还可以在2个驻锄中间增装1个备用的驻锄。车上还装有起吊能力达1.5吨的液压吊臂。用手动控制的液压泵和液压油缸,即可使吊臂上下运动。 M901/M901A1型“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是在M113基础上增装M27型炮塔,炮塔上集成双联装“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导弹制导系统及辅助发电机组。该炮塔可升降,车内另有10枚备用的“陶”式导弹。必要时,该导弹发射装置可拆下,移至车下使用。 M981综合火力支援车是在M901/M901A1型“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基础上,增装AN/TVQ2、AN/TVQ-4夜瞄系统、地面导航系统及通信设备而成。M1059烟幕施放车采用M113A2底盘,在其车顶上增加了2台M54型烟幕发生器,车内增装1台空气压缩器和1个容量为44升的雾化油箱和2个油泵而成。 通用考量 M113系列装甲输送车及其变型车,在上世纪60~70年代可谓性能不俗,故被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武装力量所采用,总产量超过7.5万余辆。据统计,美军采购了超过2.4万辆各型M113并一直沿用至今。从1960年至当下,在长达60余年时间里,美军参与的所有地面武装行动中,都能看到M113系列装甲输送车的身影。除美国外,采购量居前列的国家分别是以色列(6500辆)、联邦德国(3800辆)、意大利(3500辆)、土耳其(2000辆)、瑞典(1475辆)、沙特(1260辆)和约旦(1220辆)。不少国家还购买了生产许可证,以便在本国生产与组装M113系列装甲输送车。 不过,金无足赤,M113系列装甲输送车自然也不例外。该车型最令人垢病的,是防护能力不足。在越南战场上,甚至连AK47都能在近距离击穿M113的侧装甲。而这个车型因先天不足,战斗全重不超过13吨,因此难以显著提高装甲防护力。这个缺陷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致命。 于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美军M1系列坦克作战的重任,改由战斗全重可拓展到30余吨的M2“布雷德利”系列步兵战车承担。但M113型装甲输送车因其价格低廉、用途广泛,仍在美军装备系列中占有一席之地。 以美国陆军三类旅级战斗队中,战斗力最强的装甲旅级战斗队(ABCT)为例,其下属的每个诸兵种合成营拥有136辆各式车辆,分别是M1A2主战坦克29辆,M2/M3“布雷德利”系列步兵战车36辆,M113系列装甲输送车27辆,“悍马”车32辆,各种卡车12辆。 由此可见,美国陆军现役M113的保有量仍十分可观。从简化后勤和提高防护能力两方面考虑,美军迫切需要替换掉M113系列装甲输送车,为此盯上了M2“布雷德利”系列步兵战车的底盘。 M2“布雷德利”系列步兵战车底盘的承重能力达30吨级以上,发展潜力远超M113系列装甲车的底盘。其采用1台康明斯VTA-903T型涡轮增压水冷柴油机驱动,转速达2600转/分钟时,输出功率为378千瓦,几乎是M113最高功率的2倍。M2“布雷德利”系列步兵战车采用通用电气公司的HMPT-500型静液机械式自动传动装置。其特点是一部分动力由液压系统传递,其余动力由机械传递,具有无级变速、无级转向双重功能。它将变速箱、转向机、制动器和倒档机构结合成一体。可与发动机一块整体吊装,拆装方便,可维护性好。变速箱有3个档位,一档时为液压式无级变速,二、三档时为液压机械式无级变速。三个档位均可实现无级转向。M2“布雷德利”系列步兵战车行走装置采用高强度扭杆悬挂,每侧有6个直径610毫米的双缘负重轮、3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负重轮最大垂直行程高达355毫米,远超M113系列。液力减震器分别装在第1、第2、第6对负重轮上。锻造履带板为单销式,装有可拆卸的橡胶衬垫。 根据美方公开的数据,采用这样的底盘后,M2“布雷德利”系列步兵战车从静止加速到32千米/小时,耗时仅为7.7秒;从静止加速到48千米/小时,耗时19秒;从静止加速到64千米/小时,耗时25.2秒。足见其瞬时加速性非常出色,有利于提高战场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有鉴于M270型等陆军主力远程火力支援装备采用了M2“布雷德利”系列步兵战车底盘,尚在发展中的M109A7/A8自行榴弹炮在保持M109系列底盘构型不变的提前下,也用M2A3步兵战车441千瓦V8康明斯VTA-903T柴油发动机、变速箱、负重轮总成、履带、平衡肘对相应部件进行了替换,因此美国陆军于2012年启动旨在替换现役M113系列装甲输送车的AMPV“多用途装甲车辆”项目时,强调要基于1997年开始投产的M2A3“布莱德利”步兵战车的底盘研发,与后者保持高度的通用性。 据悉,AMPV“多用途装甲车辆”包含M1283型装甲人员输送车、M1284型装甲物资输送车、M1285型装甲救护车、M1286型装甲指挥车和M1287型120毫米自行迫击炮这5个子型号。因为M2A3“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底盘既成熟又先进,所以AMPV“多用途装甲车辆”的研发难度很低。无非是为前者换个外壳,再增加一些红外夜视仪、数字地图、战术信息网络等货架设备即可。所以,预计采购量高达2897辆的该项目一经推出,就引发了通用动力公司和BAE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 出于人脉、利益输送及利益平衡等诸方面通盘考虑,美国陆军在此次竞标中明显偏向BAE公司。通用动力公司于2014年抗议未果后,默然退出了竞标。没有了强劲竞争对手的BAE公司于2017年公开了AMPV“多用途装甲车辆”的首辆样车,2018年与美国陆军签订了低速生产合同。2022年,美军订购了133辆AMPV“多用途装甲车辆”,并要求在2023年第1季度交付其中的72辆。作为项目中标方,BAE公司计划在2023年将AMPV“多用途装甲车辆”的月产量提高到16辆的水平。 不过,有消息称,此次交付美国陆军第3步兵师第1装甲旅级战斗队的AMPV“多用途装甲车辆”,并非是全新生产的,而是利用库存M2A3“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翻新改装而成,不免令人怀疑其真实性能。而且该系列车辆的防护水平仅能达到全向北约Ⅳ级,即防御14.5毫米枪弹的水平。相对于其30吨左右的战斗全重来说,只能说中规中矩而已。加之美军用于替换现役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GCV项目至今没能尘埃落定,库存的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一辆辆改装成火力大幅弱化的新一代“战场出租车”,如果突然要面对实力旗鼓相当的对手,这么做怕是得不偿失之举。 |
|
|
|
![]() |
![]() |
两架F-35C迫降松山机场 在黄岩岛对峙落败? |
![]() |
俄乌战争:两个犹太人击碎了普京的大帝梦 |
![]() |
世界特警挑战赛落幕,中美排名差距有多少? |
![]() |
非洲小国卢旺达:装备一堆中国武器 |
![]() |
大开眼界!因缺乏车辆,俄军用驴子运送弹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