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无人机取代反坦克导弹,中国该学吗? | |
www.wforum.com | 2025-02-10 16:28:02 海事先锋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战场则是检验军队和装备战斗力的最佳场所。然而,只要是“血与火的实战中所获得的经验”,就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吗?怕是未必。这一次,被广泛视为“上三常”之一的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战场上的一项“实战经验”,恐就很难入得了解放军的法眼,即根本不值得参考和模仿。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国内相关设计局正在研发一款名为“刻耳柏洛斯”的新型装备。从内容介绍和效果图片来看,这款以地狱三头犬之名命名的新型装备,基本可确认为是一台车载光纤站,一辆“刻耳柏洛斯”可同时操控多架小型自杀式无人机,各无人机均以光纤同车载光纤站相连。得益于此,仅需一辆“刻耳柏洛斯”,就能对远距离上的多个目标发动自杀式袭击,且基本可免受各类电子干扰。有俄罗斯国内军事专家称,“刻耳柏洛斯”有望在不久之后,淘汰地面部队使用的各类反坦克导弹类武器。
那么,光纤制导自杀式无人机,能让反坦克导弹成为博物馆内的“文物”吗?仔细想来,问题的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关于俄罗斯发展车载光纤站一事,与其说是抗干扰能力强的光纤制导自杀式无人机,在乌克兰战场上表现优异,倒不如说是“战斗民族”试图掩盖自己在第四代反坦克导弹领域的技术不给力和产品空白,以至于不得不用“刻耳柏洛斯”这种“二流替代品”,来寻找新的出路。
首先需要承认,得益于光纤的存在,无人机飞手的一切操作指令,都可免于遭到任何形式的电子干扰。只要光纤没扯断,“人在回路中”就不会出问题,自然可保证自杀式无人机的高命中和高杀伤。不仅如此,与使用大量精密电子元件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反坦克导弹相比,光纤制导自杀式无人机的成本低得多。用一架光纤制导自杀式无人机去摧毁一辆坦克,比用一枚反坦克导弹去摧毁一辆坦克便宜许多。
乍看上去,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发明出的这种装备,属实是把低成本和高效能进行了“完美结合”。仿佛让诸如美制“标枪”、以色列“长钉”、欧洲NLAW、中国“红箭-12”和“红箭-16”等先进但昂贵的第四代反坦克导弹,一夜之间就成了“低效费比武器”。然而,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
刚才说到,由于连接操控设备和无人机的光纤存在,才让无人机免受外界电子干扰,这就决定了光纤制导自杀式无人机的飞行速度不可能很快,否则就可能不慎扯断光纤,进而失去抗干扰能力。不光是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和机动动作要受限制,操作无人机的飞手和控制设备,也不能有什么较大速度的运动,这同样是为了避免扯断光纤。也就是说,在命中目标之前,操作人员和控制设备基本只能停在原地。如果是在一线战场上,长时间停留在同一位置上的人员和装备,很容易被敌方发现并招致打击。
相比之下,因采用数字红外图像制导技术而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的第四代反坦克导弹,因没有导线或光纤的限制,故可放心大胆地提高导弹飞行速度,适合快速打击时敏性很高的目标。不仅如此,导弹发射后,射手即可立即转移位置,根本无需为导弹提供制导,从而可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自身安全。上述两大性能特点,恰恰都是光纤制导自杀式无人机所不具备的。对此,想必俄罗斯军方和该国军工业也是心知肚明。
俄军工业之所以把研发重心放在光纤制导自杀式无人机和车载光纤站上,而不是发展第四代反坦克导弹,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即俄罗斯羸弱的电子工业技术水平,搞不定精密的数字红外图像制导导引头。在中国、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的反坦克导弹,早已达到全球第四代水平的今天,俄军现役最先进的反坦克导弹,均还停留在第三代的程度上,即激光驾束制导。
而激光驾束制导的两个局限性,就在于激光束容易受到气象条件和战场烟雾的干扰;以及导弹发射后,射手和发射装置不能有较大的运动,否则就难以实现对导弹的全程制导。在导弹飞行过程中,一旦发射阵位暴露并遭到打击,射手将很难继续为导弹提供制导,以至于可能导致导弹脱靶。 中国“红箭-16”反坦克导弹外贸型号 可以说,俄罗斯是因玩不转数字红外图像制导和第四代反坦克导弹,才只能转而大力研发光纤制导自杀式无人机和车载光纤站,这并不值得解放军学习。对于工业强国中国来说,我们只会在光纤制导自杀式无人机和第四代反坦克导弹方面“全都要”,这才是一个军事技术强国该有的选择。 |
|
|
|
![]() |
![]() |
俄军轮番轰炸乌机场,炸毁大批北约战机 |
![]() |
光美曝光绝密“地下核长城” 此为国防真底 |
![]() |
官方首次公开,99A坦克拦截能力远超想象 |
![]() |
裸体邮轮出发 2300人脱光狂欢 但“严禁爱 |
![]() |
俄军夺取军事重镇 乌军主力损失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