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6机背开口较大 是一台变循环发动机? | |
www.wforum.com | 2025-03-27 21:42:00 国平视野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来自互联网的视频和截图显示,3月25日,中航集团成飞公司研制的外界所说的歼-36,在成都上空进行了第三次飞行测试。歼-36是中国航空科研人员对技术的探索和付出心血的结晶,显然为了满足21世纪的装备需求,标志着中国在实现空军现代化方面的追求。 与3月17日的第二次飞行测试一样,歼-36并无歼-20S双座版这款外界所谓“第五代半战斗机”的伴飞。表明成飞公司对飞机的稳定性越来越有信心,歼-36项目推进的速度较为顺利,正在有条不紊地持续进行飞行测试。 在接下来的阶段,歼-36还将执行飞行验证工作,以获得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数据,为这款三发动机驱动的第六代战斗机的最终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和入列,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歼-36,2024年12月26日,实现了首次飞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成为当日堪称重磅的国际和军事新闻,全球各大媒体对此纷纷予以报道,对其性能进行了各式各样的解读。 在世界战斗机研发装备史上,搭载有三台航空发动机,尤其是在其机体背部位置,竟然也设置了一台发动机,这是极其罕见的现象,这也是歼-36令外界印象极其深刻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战区、防务新闻等涉军网站,普遍认为歼-36搭载了三台国产涡扇某型发动机,输出持续不断的澎湃动力,让其获得了大航程、大作战半径和高载弹量。 当然,也有网友和个别媒体则称,歼-36机采用了背部进气道,三台发动机中,其中有一台极有可能是变循环发动机(又称自适应航空发动机),兼具了涡扇/涡喷两种发动机工作模式的特点。 通过对发动机某些部件的尺寸、位置、几何形状等改变,来调节其热力循环参数。能在爬升、加速和超音速飞行时,将涵道比减小,让其接近涡喷发动机的性能;在起飞和亚声速飞行时,又可增大涵道比,以涡扇发动机状态,来降低工作时噪音和油耗。 歼-36,第三次飞行测试时,根据视频截图来看,机背位置DSI进气道较为醒目,进气道开口也较大,可见发动机的进气量会很充足,动力系统是非常给力的。 变循环发动机,由于需要实现部件几何形状等的可变调节,当中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机械设计、控制技术和材料科学等多方面的难题,不仅技术复杂程度高,而且研发难度极大,制造成本也相对也较高。 倘若歼-36机背的确有一台是带试验性质的变循环发动机,那么十之八九也处于测试验证阶段。与歼-36原型机进行飞行测试一样,也处于测试验证阶段。最终定型和投入批量生产,或许要在2030年以后了。 如果真是变循环发动机本身和歼-36战斗机,未来定型和批量生产,是大概率且进程已经不可逆了。中国的航空科研人员定会以“咬住青山不松口”的态势,将歼-36项目进行到底,不达目标,绝不罢手。 歼-36,与当下第四代战斗机和第五代隐形战斗机相比较,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其机体上未见有鸭翼、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属于一款“三无”高性能战斗机,并被外界公认为是第六代战斗机。 背部式进气道的设置,理论上也为机腹的内置弹舱设计,提供了较为可观的空间。从网络上披露的CG效果图来看,歼-36拥有一个主弹舱和两个副弹舱。 副弹舱的尺寸,要大于中国空军现役歼-20战斗机的机腹隐蔽舱。可携带“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和“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执行远程制空和截击作战任务。为其它型号的军机,扫清空中的航道,扩大空中的战果。 主弹舱的尺寸,外界称大于B-21“突袭者”轰炸机弹舱。能挂载“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空地”-20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等尺寸较大的精确制导弹药,让歼-36具有强大对海/对陆攻击能力。 歼-36,一旦成建制大批量装备,无疑将成为实现战略转型的中国空军的一柄“空中利刃”,战时能凭借极其出色的全频谱隐形性能,突破现役防空系统的拦截,决胜于千里之外。 |
|
|
|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