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辆伊拉克政府军的M1A1主战坦克在伊拉克北部埃尔比勒以南约40公里的阿尔金库夫利小镇,被库尔德武装击毁。在战场上一辆坦克被击毁,本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这辆坦克的被击毁,却在国内引发了众多军事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原因很简单:击毁这辆M1A1主战坦克的,据称是一枚中国制造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
一说起“游击战神器”,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一代传奇63式107mm火箭炮。但是在世界各地的武装冲突爆发地区,“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名声并不比63式107mm火箭炮低。上世纪70年代,中国陆军准备替换当时的主力反坦克导弹“红箭-73”,在参考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几种反坦克导弹后,吸取了美国“陶”式与欧洲“米兰”反坦克导弹的一些优点,设计出了中国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红箭-8”。1987年,“红箭-8”开始投入批量生产。“红箭-8”反坦克导弹弹重11.2公斤,直径120mm,全长875mm,采用聚能破甲战斗部和压电引信,制导方式为光学瞄准跟踪,红外半自动制导、有线传输指令。这款导弹采用多种发射平台,可由步兵携带、履带和轮式发射车、直升机等多种方式发射。
在“红箭-8”投产的1987年,中国就与巴基斯坦签订了“红箭-8”导弹的出口合同,随后在1988年,两国又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建设一条“红箭-8”导弹生产线。巴基斯坦将自行生产的“红箭-8”命名为“绿箭”反坦克导弹。随后“绿箭”导弹出口到巴尔干半岛原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的波斯尼亚地区。在波黑战争中,“绿箭”导弹经受了实战的考验,多次击穿塞族武装的M84主战坦克前装甲。此后,“红箭-8”导弹的出口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先后出口到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泰国、缅甸、柬埔寨、孟加拉国、埃及、波黑、叙利亚、智利、委内瑞拉、马里、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等20多国,总数量超过一万套,导弹数量更多。其中,部分国家还对获得的“红箭-8”进行了逆向仿制,并大量生产。
由于引进了“红箭-8”导弹的很多国家对军备出售管控不严,所以,这种导弹出现在当今世界的各大热点战场上,如波黑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中。三十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战场上,都能见到“红箭-8”导弹的身影。在近年的中东地区,“红箭-8”及其仿制型号,已经成了所有装甲兵们的噩梦。由于“红箭-8”导弹的价格低廉,简单易用,因此不管是政府军,还是反政府武装,都喜欢使用“红箭-8”对战场上所见到的任何坚固目标发起打击。此次毁在“红箭-8”导弹下的M1A1,只是这款反坦克导弹的又一个牺牲品罢了。
在“红箭-8”导弹之后,中国又研制了“红箭-11”反坦克导弹,这款反坦克导弹采用了激光驾束制导,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与攻顶模式,性能比“红箭-8”导弹要强很多。但是这款导弹,尚未经过市场的检验,目前在世界各地大杀四方的,依然是老当益壮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