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设想的未来武器 中国CM-501GA实现了 | |
www.wforum.com | 2025-02-17 19:52:37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在第十二届中国航展上,一辆不起眼的军车引发了海内外军事爱好者的高度关注。这辆军车后部安装着一组垂直发射装置,外形酷似海军052D驱逐舰上的垂发系统。 这款名为CM-501GA的多用途精确打击系统,不仅让美军20多年前的"未来战争"设想成为现实,更展示了中国在精确打击领域的创新突破。那么,这套打击系统究竟带来了哪些突破,才会如此令人惊喜呢? 美军的PPT走进现实1997年,美国陆军提出了一个颇具未来感的设想:在战场上部署一套网络化火力打击系统,让它能够在目标区域上空进行30分钟的巡航,执行战场监视、目标搜索和精确打击任务。 美军将这套系统命名为“网火”(Net Fires)的系统,设想是采用“网络中心”的概念,将原本集中在少数几种较大、较重型武器的主要战术功能,分散到一系列较小、较轻的平台上。 这套系统需要能够在没有外部电源的情况下进行72小时无人值守作战,并向战术指挥官提供对高价值目标的快速精确火力打击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实时对目标毁伤进行评估的功能,核心目标是满足美国陆军在小规模冲突中对防区外目标侦察和快速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需求。 然而,从2004年6月开始研制到2010年5月,这个野心勃勃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 首先是巡飞弹因技术不成熟在2004年9月就被取消,随后整个项目也因技术不成熟、成本过高、可靠性低等问题停摆。就连原本对该系统感兴趣的美国海军,也放弃了在濒海战斗舰上装备这套系统的计划。 然而,在第十二届中国航展上,中国展出的陆军多用途精确打击武器系统,让这个“PPT武器”变成了现实。特别是其中的CM-501GA系统,是在2014年航展上展示的CM-501G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将导弹发射方式从倾斜发射改成了垂直发射,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弯道超车”。 从技术壁垒到创新突破一直以来,实现垂直发射系统面临着两大技术难题。首先是导弹发射时产生的尾焰会损坏发射车辆,这就要求只能使用传统的倾斜式导弹挂架。其次是野外颠簸环境下保持发射系统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吉普车这样的轻型车辆上,发射装置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问题当年让美国望而却步,他们只敢在稳定的驱逐舰上使用这种技术。 中国的解决方案展现了独特的创新思维。通过成熟的冷发射技术,导弹先由气压、弹簧或气体爆炸装置推送出发射箱,到达安全高度后才点火,完美避免了尾焰对载具的损害。虽然美国也有冷发射技术,但并未达到中国这样的精通程度。同时,特殊的减震防震设计确保了系统在野外环境下的稳定性,即使在野外高速机动时道路颠簸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不会导致发射系统失控自行发射。 更令人惊叹的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CM-501GA采用了宽带无线数据链和图像制导技术,实现了"人在回路"的精确控制。导弹可以自动接收来自传感器平台、指挥控制平台和武器平台的各种实时信息,同时将自己收到的图像和数据传回指挥部。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在几秒钟内对导弹的飞行方向和目标进行微调,甚至可以修正或重新选择目标。系统还支持导弹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A射B导的方式判断目标价值,避免了火力的重复浪费。 一个比美国人想得更远的系统这套系统的实际作战能力远超美军当年的设想。CM-501GA精确打击导弹射程达到40公里,对静止目标的打击精度小于1米,打击移动目标的命中率高达90%。配套的CM-501XA巡飞弹可以在目标区域巡航30分钟,控制半径达到70公里。 这套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不仅可以安装在不同底盘上,还能接入包括卫星、无人机在内的网络信息系统。这种灵活性让它特别适合在高威胁区域执行侦查打击任务。与传统的火炮和火箭炮相比,它具有反应更快、后勤保障更简便的优势。 与普通无人机相比,这套系统在高威胁区域具有独特优势。 无人机虽然侦查能力强,但体积大、生存能力差。而CM-501系列的巡飞弹可以在高威胁区域执行"一次性"的侦查打击任务,即使被击落损失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这套系统不仅实现了美军当年的设想,更以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和实战价值,展示了中国在精确打击领域的创新能力。 它既能作为传统火力打击的有效补充,又能在对抗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实现了把“052D搬上陆地”的构想。相信这种性能先进、用途广泛的系统,在未来战场上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