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泰国媒体消息,在2017年泰国防务展上面,中船重工展出了国产出口型常规潜艇系列,吨位覆盖200-2000吨级,可以满足不同客户要求。
从相关报道,可以看到中国常规潜艇不但实现了系列化,还实现了家族化,根据根据客户订制潜艇型号,能够更好满足用户需要,从而提高了潜艇效费比。
按照泰国媒体说法,国产出口型常规潜艇以S26T潜艇为基础,而S26T型潜艇又来源于中国海军041型(北约称之为元级)AIP潜艇,潜艇长度为77米,宽度为8.6米,最大潜深300米,水下最大速度17节,在使用电池情况下(保持20%能量)水下航程260海里,使用AIP系统可以提高到768海里,自持力20天,如果混合使用电池或者AIP系统,那么水下航速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到2000海里,自持力65天。艇员36人,最多可以搭载48人,船体分为6个隔舱,潜艇配备比较完善水声系统、火控系统和艇载武器,可以发射反舰导弹,首艘将会在2023年交付泰国皇家海军。
在S26T的基础上,中船重工又发展了两型稍小AIP潜艇,1100吨潜艇长度减少60米,宽度为5.6米,艇员18人,采用AIP推进情况下,水下航程800海里,混合模式下为3000海里,海上自持力最多可以达到30天,600吨潜艇则进一步缩小到50米,宽度减少到4.5米,最高速度15节,使用AIP系统时可潜航400海里,使用混合动力航程可达2000海里,载员15人,自持力20天。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国产出口型常规潜艇家族系列具备不同尺寸、吨位,可以满足不同用户需要,我们知道,各个国家国情不同,安全环境、潜在威胁、任务需要也不一样,相应对于潜艇要求也不一致,举一个例子,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横跨两大洋,因此对于潜艇远洋作战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海军潜艇多为大型常规潜艇,而德国考虑到波罗的海狭窄海域作战,对于潜艇尺寸和吨位就有一定限制,如果根据不同用户研制不同型号潜艇,那么就会让研制费用迅速增加,提高潜艇成本和价格。
这样为了降低费用,避免重复设计,许多国家在研制新型潜艇实现了系列化和家族化概念,也就是说新一代潜艇以原型艇为基础,整体设计、潜艇结构、系统设备、艇载武器基本一致,仅仅是尺寸和吨位不同,相应潜艇航程、武器装备、艇员数量等有所差别,同时潜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方便增加或者减少设备,也为日后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这样设计单位就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发展不同潜艇型号,既可以向用户提供更加适合型号装备,又降低了成本和费用,具备最佳性价比,国外新一代潜艇基本上都实现了家族化设计,例如俄罗斯最新拉达级潜艇,就拥有不同级别型号,并且以标准排水量的不同分别命名为550、750、950、1450、1650和1850型。
除了实现家族系列化之外,中国相关部门还批准可以出口一系列先进技术和设备,也增强了国产出口型潜艇作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例如所有潜艇都配备了AIP系统,这让中国成为当今少有能够提供AIP潜艇的国家,相比较之下俄罗斯至今还不能出口AIP潜艇,另外国产出口型潜艇还配备有综合水声系统,它包括拖曳线列声呐、舷侧阵、艇艏综合阵,具备全向探测和警戒能力,艇载武器包括线导重型反潜/反舰鱼雷、潜射反舰导弹、反潜导弹等,还可以布放水雷,潜艇配备了先进指挥控制系统,可以综合全艇探测、导航和武器,实现信息统一处理和综合显示,能够同时跟踪和攻击多个目标,并且这些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和购买力进行增减,从而进一步提高潜艇性价比。
由于做到了根据用户进行订制,加上一系列新技术、设备运用,有力提高了国产出口型常规潜艇作战能力和竞争能力,国际市场已经找开,目前国产出口型常规潜艇已经拿到了巴基斯坦8艘、泰国3艘AIP潜艇订单,另外还有不少国家已经表达了购买潜艇的兴趣,这里面既有阿尔及利亚、埃及等传统购客户,也有沙特、阿联酋等新兴客户,这充分表明国产出口型常规潜艇得到国外客户认可,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有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获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