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人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拍到了一架运-20型大型运输机,相比先前亮相的运-20型运输机普遍采用的浅灰色机身主基调、在机身前部编队灯带上方涂刷黑色“中国空军”字样、在机身后部编队灯带下方涂刷彩色中国空军飞翼军徽、在垂尾中段涂刷黄色五位数战术编号、在垂尾靠近顶端部位涂刷彩色中国国旗的标准涂装,这架落地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的运-20型运输机采用了完全不同的“低可视度涂装”。
从吃瓜群众纷纷拍摄的照片看,这架特殊的运-20机身延续了灰黑色的主基调,但位于前部编队灯上方的“中国空军”字样被取消,后部编队灯带下方的彩色空军飞翼标志被更改为银灰色描边、中心镂空飞翼军徽,垂尾中段的五位数战术编号字体变小、同样改为银灰色,而位于垂尾上端的彩色中国国旗被取消。
毫无疑问,这是传说中的“运-20低可视度涂装版本”第一次落地民用机场、首次在众人面前公开亮相,也是中国空军运输机部队第一次实锤正在按照去年中国空军的统一要求、开始更新低可视度涂装。
中国空军之前的运-20标准涂装
众所周知,根据《解放军报》2020年3月13日的报道,中国空军于当日出台了《空军飞机涂装及标识喷涂规定(试行)》,按这份《规定》,中国空军所有的军用飞机均应按照“涂装也是战斗力”的要求,按照“统一、规范、低可视、可操作”的原则,加强空军飞机涂装及标识管理,以适应实战化任务需求。
而在具体操作上,空军飞机对低可视度涂装的要求将按照“新机新办法,老机老办法”处理,即“新生产的飞机贯彻低可视度涂装,现役老旧飞机统一标识规范”,把握住“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逐步完成中国空军所有飞机的标识统一、低可视度化。
歼-16的低可视化涂装在2018年首次曝光
那么,现在已经过去快一年时间了,中国空军作战飞机涂装“低可视度”化推进到哪一步了、具体到某一个机种或机型上又都采取了怎样的涂装方案呢?我认为,根据国防部网站公布的公开照片分析,中国空军于2020年开始的这一轮涂装更新,在总的操作原则上与我去年猜测的差不多,可以用如下几句话来形容:
对新生产的飞机,出厂即采用低可视度涂装喷涂;对现役的飞机,采取“区别对待”策略,部分飞机回厂重涂、部分飞机保持不动、部分飞机有限改进;而对接近寿命末期的老飞机,则采取“基本不动”的态度,甚至连低可视度战术编号都没有换、坐等飞机到寿淘汰。
咱们就着中国空军的现有机型来一一说明:
目前中国空军依然处于装备状态的支援机,大概包括以“空警”系列和“高新”系列为代表的战役级AEW/ISR/ELINT机种,以运-20、伊尔-76MD、运-9、运-8、运-7甚至运-5系列为代表的战役/战术级运输机,以伊尔-78M和轰-6U为代表的加油机,以及一部分承担特种任务的航测机与专机等;
处于装备状态的战役级主战飞机,包括了以轰-6H、轰-6M、轰-6K、轰-6J为代表的战役轰炸机,以及以轰-6N为代表的远程战略轰炸机;
处于装备状态的战术级主战飞机,包括了以歼-20、歼-16和歼-10C为代表的“新质作战力量”,以歼-11B/BS、歼-10A/S、歼-11A、苏-30MKK、苏-27SK/UB为代表的第三代战斗机,以歼轰-7A为代表的战斗轰炸机,以及最后一部分歼-7、歼-8系列飞机;
此外,中国空军列装的无人机、教练机、直升机等咱们暂且都不计算在内。
2020年12月赴巴基斯坦演习的歼-10C,由于低可视化涂装加上渣画质一度被认为是抹掉涂装直接移交给巴基斯坦。
在这么多机种、机型中,战役支援类飞机在涂装更换方案上,算是比较明确地贯彻了“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更新原则:截止目前,根据国防部网站发布或在民用飞行设施公开的照片,能够确定使用了低可视度涂装的,只有新生产、最新装备部队的运-20型战役运输机。
所有其余的飞机,不管是“空警”还是“高新”,是“鲲鹏”还是“大伊尔”,均未发现任何更新涂装的迹象,不仅全机涂装没有更换为低可视度涂装,甚至连部分细节,诸如空军机徽、战术编号等识别标识都没有更换。
不过,这也不难理解,一方面,战役支援类飞机即使在战时也往往活动在空军进攻战役的战役地幅纵深,几乎不可能需要像战术飞机一样实施穿透对方攻势防空地幅、打击对方纵深目标的高烈度作战任务,相应的对于低可视度涂装的要求不算很高;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战役支援类飞机本身就不要更新为低可视度涂装,比如运-9救护型飞机,其机身是要求喷涂鲜艳的红十字标识、表明自己的和平身份的;最后,由于战役支援类飞机都属于大型飞机,要实施全机重新喷涂,无疑要占用宝贵的定检厂空间,且一架一架地涂过去,所耗费的工时不少,花费的资金也不少,一影响部队战备,二对国家财产造成浪费。
因此,预计中国空军所有战役支援类飞机的涂装更新,可能都会选择比较稳妥的“逐步推进”策略,利用飞机返厂定检维修,甚至实施中期改进的时机,对现役的飞机实施低可视度涂装的逐步更新。
说完了支援类飞机,咱们来说说以轰-6系列为代表的战役级主战飞机,同样是根据去年一年国防部网站发布的照片显示,轰-6系列轰炸机在涂装的更新上既贯彻了“新机新办法、老机老办法”的策略,也贯彻了“有限升级”的策略:
一方面,起码根据目前所有公布的照片,我没有发现有轰-6系列轰炸机对涂装实施了更新,基本上都延续了原有的涂装方案,尤其是涂刷在机身后部的鲜明的彩色中国空军“红星飞翼”军徽并未被改成早期轰-6甲的镂空军徽,可以说没有改动;
另一方面,起码有一部分新造的轰-6K和轰-6J却使用了“小打小闹”式的涂装更新方案,也就是机体涂装与标识基本保持不动、而将原本喷涂在进气道前方、贯穿整个机身侧面的大型五位数红色战术编号抹掉,重新喷涂的战术编号位于垂尾下方,字体更小、且采用了黄色战术编号,看起来反而有点儿像中国空军战术飞机在涂装更新之前采用的战术编号了。
不过,总体而言,轰-6这种战役轰炸机也不存在实施纵深攻击的任务需求,其对战机涂装的低可视度要求并不比战役支援类飞机更高,故而轰-6系列飞机对涂装的更新相当“不走心”倒也不出意外。
不过,未来咱们倒是可以看看,轰-6系列飞机在实施中期升级改进、或实施大定检的时候,是否会对涂装进行更新,尤其是在将来轰-20型飞机列装的情况下,轰-6K/J/N是否会吸收轰-20型飞机涂装的有益静压,非常值得期待。
最后则是中国空军列装的诸多战术飞机,先说以歼-20、歼-16和歼-10C为代表的空军“新质作战力量”好了,这三个型号算是比较彻底地贯彻了“新机新办法,老机老办法”的更新原则:
从最新公布的三型飞机的照片来看,最新列装部队的歼-20、歼-16和歼-10C都已经用上了彻底的“低可视度涂装”,包括全机颜色以灰黑色调为主、采用低可视度机徽与战术编号等,这与美国空军装备的那一票F-15、F-16也没啥区别了。
但在之前已经装备部队的飞机,比如歼-16之前的生产批,最早列装歼-10C的“大红鹰部队”等,已经装备的飞机倒是都没有实施涂装更新,估计等着中期改进或定检去“稳步推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大红鹰部队”的歼-10C似乎有几架涂装实施了“小改进”,重新涂刷了后机身,顺带更改了低可视度机徽,但这也带来了该机全机颜色不一致的缺憾,看起来十分突兀,不知道后续是否有补救措施。
再说以歼-11B/BS和歼-10A/S为代表的“较新质作战力量”,这两个型号在一定程度上算是贯彻了“有限改进”的原则:目前能确定的、有公开照片证实的,还是只有实施中期升级改进、更新了航空电子系统的歼-11B型战斗机,改进后的歼-11B型战斗机将原先极具特色、当然在空中对比度也极其强烈、非常容易在远距离识别的纯黑色雷达罩更换为灰色雷达罩,算是部分达到了低可视度的要求,但是还不清楚它的机徽、战术编号是否实施了改进。
目测伴随着歼-11B型战斗机改进工作的推进,所有的歼-11B/BS都要按照这一改进标准实施低可视度涂装升级,也算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吧。但是,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架歼-10战斗机更新低可视度涂装的照片出现,不清楚是所有的歼-10A都未开始实施改进,还是没有正式公布。
至于歼-11A、苏-30MKK和苏-27SK/UB这三种性能处于早、中期三代机水平的战术飞机,再加上歼轰-7A这种比较特化的机型,这四个机型在中国空军中已经装备了二十年上下(少的十几年,多的三十年),已经处于寿命的后半期,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出现一张“低可视度涂装”的照片,不清楚这些飞机将要采取类似于歼-11B的“有限改进”策略,还是直接像歼-7和歼-8系列一样干脆就不动了。这同样需要我们继续保持关注。
最后,则是中国空军目前依然维持了一定的装备规模、但战术地位与战术作用已经逐步降低的歼-7B/L/G、歼-8F/H/FR这几员“老将”,目前也没有发现这些第二代战斗机有任何更换涂装的迹象,再考虑到这些二代机将在未来五年左右基本全部退出现役(可能歼-8FR还能多坚持几年),估计中国空军的第二代战斗机采取的涂装更新策略只有一条:“统一标识规范”。未来我们应该不会看到歼-7G或歼-8F使用低可视度涂装的场面了。
最后,我还是那句话——尽管涂装换了,但中国空军“红星缀双翼,雄风震九天”的气势永远不会改,机翼上的红星被改成了镂空的低可视度星,心里的红星将成为中国空军永远的标识,带领空军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