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抗战史上最出色的战役策划
www.wforum.com | 2009-04-01 00:21:02  中国历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众所周知,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一系列战役的胜负,而战役的胜负则取决于双方参战部队总战斗实力的强弱高下,所以一场战役的胜负结局实际在战役的策划阶段就已经被决定,而一场重要的战役又往往对整个战争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一场关键的战役将能扭转整个战局,在两国交战时,关键性的战役对总体实力较弱的一方至关重要,如果战役效果不理想,则整个战局将无法挽回的迅速失败,所以弱者对抗强者必需寻找制造一个关键性的战役,并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是唯一的挽救必然迅速灭亡局势的机会,而凇沪会战的策划与实施就是抗战时国军策划的一场完美的关键性战役,这场性命悠关的关键性战役,最终完全达到了战役预期目标,使中国摆脱了迅速失败的命运,并使日军在战略上不知不觉中走向了畸途末路,可以说是奠定了二战结局的最关键战役,如果凇沪会战没有爆发,则二战结局将大不一样。

  1930年代,日本经过长期的发展训练,练出了一支实力非常强大的武装力量,在整个东亚地区无可匹敌,而日本国内的经济也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为了夺取更大的资源与市场,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并巩固新获取的满洲基地安全,日本的陆军把目光投向了毛子国远东地区,陆军指出这就是下一步要入侵的目标,要对毛子国开战。而海军则对南洋垂涎三尺,指出这有帝国最需要的石油,橡胶,稀有金属资源,日本帝国下一步的目标应该是这里,以后在合适的时机要对英美开战。随着日本国力与军力的增强,以及日德同盟的逐渐形成,海军与陆军都摩拳擦掌杀气腾腾,准备寻找机会大干一场,但海军与陆军在南进与北进的争论上却一直争论不出结果,无法形成统一认识,所以日军迟迟无法有所行动,要不然早就打起来了。

  在日本海陆军就南进与北进争论不休时,狡猾的毛子与英美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中国,由于德国在欧洲的复兴与发动战争的风险日益临近,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招惹日本动手,造成自己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所以都希望日本去进攻中国,拿中国当诱饵,把日军的军力拖进去,而中国灭亡后,日本在中国的打理将会分散日本的注意力,日本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消化这一胜利果实,这样毛子与英美就可以专心料理德国,不必担心自己两线作战的被动了。因此毛子与英国的间谍部门下了大力气,频频制造事端挑唆日军攻击中国,而德国则希望日本不要打中国,留着力量配合自己的作战。而对中国进行作战,在当时的日本海陆军的眼里,实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甚至没有拿到桌面上讨论过。

  在日军眼里击败中国只是举手之劳,高级官员认为,中国对日本利益无丝毫威胁,犯不着去考虑中国的存在。但日军一些陆军中下级军官就不这么想了,在那些中下级军官眼里,中国就是块张嘴就能吃掉的肉,虽然没石油,没橡胶,但也有煤炭,有粮食,有市场。这么块不花代价就可以吃到的肉,干嘛不先啃上一口???在日本高层南进北进争论不休的时候,陆军的一些中下级军官可等的不耐烦了,急于建功立业的他们早就盯上了中国,已经做了不少准备,既然南进北进无法确定,那他们就决定先啃上中国这块肥肉一口再说,于是就爆发了77事变,事变发生后,海军与陆军高层实际都不支持,认为扩大冲突把军力投入中国,对于南进或北进没有好处,所以事变爆发后,很快就有了逐渐平息的事态,但这时毛子的情报机关发生了作用,共铲国际人员策划了通州事变,这样日本全国震惊,群情激动,一致要求讨伐中国,严惩暴支。

  通州事变一爆发,陆军的高层就沉不住气了,决定对中国进行武力讨伐,为了不妨碍日军日后的南进或北进作战,日军精心制定了一个有限度讨伐作战计划。而日本的天皇则认为,反正南进北进未决,闲着也是闲着,如果不需要投入多大力量就能吃到一块肥肉,那何乐而不为,于是就找了陆军将领询问,打中国会有多大消耗,要投入多大力量,要多长时间,能捞到什么好处???陆军元帅一听,胸脯一拍说道:打败中国3个月就够了,用不了几个师团,消耗不了什么战费,至于好处嘛,起码是华北5个省的一部分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日本可以从这获取到大量的粮食与煤炭供应。总之,不但不拖南进北进后腿,还能有助于日后的南进北进,壮大日本帝国的国力。天皇闻之大喜,自然是立即下诏:进击华北,严惩暴支。于是大约3-4个师团兵力的日军就趾高气昂的开进华北了。

  那个时候全日本都没把打中国这事当回事,不过一个小小的讨伐战而已,日本就是计划打下华北,让中国承认日本在华北有特殊利益。至于军力强弱对比,那日军的单位战力几十倍于国军,根本就不用考虑国军能够有效抵抗,总之把华北搞下来,中国拿他们根本没办法,搞下华北以后就逼中国签字承认日本在华北的特权。如果敢说半个不字,日军一股做气拿下武汉,截断中国沿海经济基地与内陆资源基地的联系,则中国经济命脉被切断,将导致沿海经济区瘫痪,政府税收锐减,国家财政无法维续,只能被迫让步。至于中国用武力收复武汉重新打通经济命脉,那是笑话,想都不用去想。所以解决中国实际就是几个师团几个月的事,快的话,1个月就能达到目的班师凯旋。

  日本的这一战争打算,实际也出乎希望看到日军吞噬中国的英美与毛子预料,早知是这样,毛子也未必会去下心思挑唆日本攻打中国,因为日本根本不准备全面攻打占领中国,自然不会有大量的兵力物力投入,也打不了几天时间,攻打中国不但拖不了日军北进或南进的腿,相反还能让日本发笔不小的财,反壮大日本以后南进或北进的实力。

  而日军3个师团开进华北以后,那作战比原先策划的都顺利,日军进攻保定,地上是前面坦克开路,中间步兵跟进,后面大炮炮击压阵,天上成群飞机轰炸。国军虽然集结了40万大军在保定,但在保定集结的部队,大部分是军阀部队,根本就没几个人见过坦克,也没遇到过远程大炮轰击,更没见识过飞机轰炸。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上,还没看见日本兵长啥样,就被日军的炮击与轰炸打垮了打散了,少数几个胆大点的,躲过了炮击与轰炸,坚守战壕不退,一定要看看日军长啥样,结果2条腿的日本兵没看见,先看见一群能跑的铁怪物,枪弹打上去没有用,铁怪物嘴一喷吐了发炮弹过来,接着又喷过来一排排子弹头,顿时阵地上就乱成了一团,士兵们死的死跑的跑都散了,40万大军绝大多数就是这样,连日军长啥样都不知道,就被打垮了,日军步兵干脆是坐在汽车上一路说笑进的保定。

  不要说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军阀部队,就是中央军52军上去以后,正好遇到日军2个师团,打了2天就只能撤退了,实力太悬殊了,地面火力差了十几倍,日军又有绝对制空权,日军的士兵无论战术训练水平,还是对手中武器的掌握程度,都远超国军,所以打了2天伤亡了5000多人,而对面日军竟就只伤亡了100多个,再不撤那铁定全军覆没了。日军打下保定以后,洋洋得意的在保定玩了几天,发电给中国国民政府,没的玩了,赶快答应条件,大爷这就撤军了,再打下去那是无意义的。

  实际上早在77事变以前,中国国民政府早就自己做过日中总体战力比较,计算日本与中国一旦爆发战争,中国能顶多长时间,为了保险还秘密请英国,德国,美国的军事人员计算核对过,结果除德国人算出了国军大概能支持6个月外,其他结果大同小异,都是中国2-3个月就失去有组织的抵抗能力,日军在3个月内就能彻底瓦解掉国军主力,国军主力覆灭后,如果国民政府还不投降,那日军将能够迅速占领中国华北,华南,华中地区,国民政府只能流亡国外或青海地区,也就是说一旦开战,中国迅速灭亡无法避免。不过国民政府的决战测算,可不是按日军投入3-4师团讨伐华北的作战模式来计算的,而是按日军一下就投入15个师团大举南下,灭亡中国来计算的。

  而日中战争正式打响以后,日军搞的是有限讨伐,虽说有限讨伐并不会使中国遭到灭顶之灾,但是有限讨伐更难应付,因为日军战线短,可就近依托满洲基地作战,此外华北平原交通方便,一马平川,铁路公路较多,便于日军机动与补给。相反,国军的工业基地在江南,如果在华北作战,国军战线长,江南道路恶劣,向华北输送给养效率不高,而且到了华北平原,国军机械化程度极低,火炮数量极少,一马平川地形,只有利于日军进行机动与发扬火力,那国军还有屁指望能够有效作战。

  依照当时的实情进行计算,国军1个师即使标准师也只有9000人,各种枪械3800多支,国军正规军的战斗力是按33制编组计算,1个师3个步兵团,1个炮兵营,3个步兵团共9个步兵营,27个步兵连,81个排,243个班,2673个步兵,1个炮营为75mm山炮12门,这2700步兵与12门山炮实际就是国军1个师的主体战斗力。按步兵与炮兵分开计算战力,各以为100为基准数,1个师的战力指标为步兵战力100,炮兵战力100。而日军为4单位师团,总兵力22000人,步兵为2个旅团,合计4个联队,16个大队,64个中队,256个小队,1024个分队,步兵数量高达11264名,仅依靠数量就达421战力基数!!!炮兵方面日军为1个炮兵联队,48门150~75mm榴弹炮或野山炮,仅依靠数量就达400战力基数。此外日军师团的辎重,工兵单位均为联队,而国军的正规师均为营,而且同样差距很大,而且日军的辎重工兵单位是机械化单位,而国军的辎重工兵单位则是徒步单位,即使远距离行动也全靠徒步,数量相差2倍,效率相差16倍,包括通讯在内,国军1个师与日军1个师团比较,后勤支援能力差距高达1比16!!!如国军能力以100为基准数,则日军高达1600!!!此外日军的师团还有骑兵单位,这骑兵联队实际是快速装甲侦察搜索部队,以24辆坦克或装甲车为基础,另有乘马骑兵或乘车步兵2个中队,而国军的师无这样的单位。当时按照国军计算标准,1门炮具有100个步兵的威力,1辆坦克也具备100个步兵的威力,1个骑兵具备2个步兵战力计算,则国军1个师总战力为145。而日军1个师团总战力则为640,相差7倍,而这仅数量差距。

  而武器性能方面,国军的步枪准确射程为200米,日军步枪准确射程400米,国军狙击手除了极少数拥有专业狙击枪可以准确射击600米距离目标外,其他狙击手都是用普通步枪,只能准确射击200~250米距离目标,而日军普通射手就能准确射击300米距离上的目标,此外日军在掷弹筒与轻机枪的密度上超过国军1倍,还有国军所不具备的其他火力,武器效能方面实际相差4倍,同样素质的士兵进行接近交战使用国军武器接战与使用日军武器接战,保守估计损失比为4比1。也就是说1个日军具备4个国军的杀伤力。此外日军步兵普遍受过4年军事训练,至于炮兵与其他技术兵种更不用说,日军的战术战技与武器掌握程度远超过国军,按最保守估计,1个日军至少相当1.5个国军,所以综合考虑最保守估计日军1个士兵至少具备6个国军的杀伤力。这样进行总体计算则日军1个师团总战力至少达3840,而国军1个师145的总战力仅是日军1个师团1/26.5。1个师的实际作战兵力则仅是日军1/4不到,平原地区1个师对日军1个师团进行野战,双方杀伤比按蓝彻斯特方程计算为50比1!!!进行山地防御作战为18比1!!!

  以长城抗战为例,国军投入10几个师与8000日军作战,国军伤亡36000多,日军才伤亡3000,这还是国军为山地防御,而日军为攻击的情况下打出的伤亡比,并且并非1个师与日军1个师团所进行的较量,国军是3~4个师一起上阵迎击日军联队规模部队的进攻,而打出的这个伤亡比,实际比按公式计算出理论数字还高的多,3~4个师一起上阵防御日军联队规模的进攻,伤亡比竟高达12比1!!!长城抗战的敌我伤亡数字摆上来,是人都要灰心丧气,这比任何计算出来的结果都还要糟糕几倍,要按这样兵力对比下打出的杀伤比打起来,我靠,那还抗个毛战呀???

  长城抗战结束后,虽然国军大吹大刀队,鼓舞民心士气,一首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豪迈军歌唱遍了大江南北。但是10几个师被区区几千日军打垮,并伤亡了36000多人的事实,也是绝对让国军最高统帅部震撼!!!此外更早的128上海抗战实际也是长城抗战的翻版,国军用优势兵力在上海迎战日军,是以比长城抗战更大的伤亡比输掉了战役!!!那么抗战到底还有没有前途,日后日军又打来了还要不要抵抗???这就成了摆在国军最高统帅部面前的一个大课题。很明显按照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判断,如果日军真进行大举入侵,在那样的兵力对比下,爆发出了如此惊人的战场杀伤比,那么中国的抗战是没有任何前途的,那样的抗战根本就是徒劳的,抗不抗都一样,中国连计算出来的3个月都抗不了。

  战场上的事实如此绝望,摆在国军最高统帅部面前的答案似乎只一个,那就是日军以后真的大举进攻,那么国军唯一的选择就是投降,因为这仗根本没有办法打,日军真动用15个师团杀进来,就是全国军队压上去也不过是去迎接一场大屠杀而已,日军快则十天半月,慢则个把两个月就能把国军杀的干干净净!!!如果国军最高统帅部接受了这样一个似乎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自然以后也就不会有什么8年抗战了,二战的历史将完全改写,日军100%会北进攻击毛子国,自然毛子也就永远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了。现在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上纵然还有美国的席位,那也不是主流力量了,因为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将会蹲着日本与纳粹德国,还有他们的跟班意大利与满洲国。

  然而国军最高统帅部并没有轻率的得出投降才是唯一出路的结论,国军最高统帅部门,对各种数据进行了认真的核对,努力找出对敌策略,以及分析为什么实战中国军的实际战绩竟比纸上计算还低好几倍的原因,因为纵然纸上推算对日军的战力估计偏低,也不会低到低估了日军几倍战力的地步,所以要连失败的原因都不清楚,那么找到应对之策就纯属白日做梦了。长城作战的失败,实际为国军最高统帅部门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贵研究资料,如能破悉长城作战失败的根本原因,那么国军最高统帅部门就有可能找到破解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应战对策,否则一旦开战,中国必然是死路一条。

  经过大批高级军事策划人员的不懈努力,最终国军经过检讨终于查明了长城作战彻底失败的原因。

  首先,长城抗战固然国军在参战总兵力,作战形态与地形方面有很大优势,但参战部队并不是全部达到标准师的水平,不是日军的战力被低估了,而是国军的战力不达标准,否则10几个师至少1450的总战力,应该是能够抗衡不足半个师团日军的。

  其次就是航空力量的作用在作战前没被考虑进去,而128抗战与长城抗战国军并没有投入空中力量,只日军单方面出动航空力量进行支援,这样国军的活动就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并且兵力的调动受到日军的监控,无法对日军构成突然打击,却能让日军找到合适的机会打击战场上的国军,这就限制了国军的战力发挥。

  此外就是机动力的差距,日军的机动能力高于国军,可以迅速把兵力集中到1个作战方向上去,而国军则行动迟缓,无法立即将足够兵力迅速输送到战斗爆发点,这样日军在爆发战斗中,并不是绝对数量劣势,而是交战双方兵力差距不大!!!因此日军得以用很小的代价轻易攻击得手,并给予国军守军重大杀伤!!!而大量的援军还没到达作战地点,需要增援的地点就已经失守了,随后日军又可以快速的移动兵力,对其他地点发动攻击,这样国军庞大的兵力并不能发挥数量优势,大量的部队在增援的路上跑来跑去疲于奔命,还没见到日军,部队就已经被拖垮了,等遭到日军的攻击时实际战力已经不足刚投入战场时的50%!!!

  正是以上原因导致了国军遭到了大失败,10几个师的兵力在山地防御战中被区区几千日军所击溃,并且打出了骇人听闻的杀伤比,这要是根据杀伤比按总兵力投入去计算,那日军1个师团的战斗力比战前的纸面推算足足高了6倍!!!而即使是纸面推算的数据,国军也无丝毫可能应付的了日军的大举进攻,1个师才145的战力,20多个师去对抗日军1个师团,那日军动用15个师团,国军就要400多个师去平衡,国军哪来的那么多部队???

  实际上如果日军指挥呆板,并也没有投入航空兵力,能够让国军发挥出兵力优势,在防御战中用10几个师至少1000多的总战力,去平衡掉日军不足半个师团也就是1700左右的总战力,搞出个长城防御战胜利,导致日军攻势失败,那对国军反是大大的有害,因为那样国军就不能从长城抗战中得到任何其他有用的信息与数据,所掌握的还是战前通过纸上计算就已得出的内容,那以后找破敌良策恐怕就找不出了。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他妈,这话对于长城抗战来说一点不假,正是有了长城抗战的大失败,国军的最高统帅部才能在蒋中正总统与蒋百里将军的带领下,找出了正确的对日作战的大战略,策划出了一场成功扭转整个二战历史的决定性大战役——凇沪会战。可以说凇沪会战这个战役对中国的命运与二战的结局有着决定性影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关键的一战。

  在详细剖析了长城抗战的失败原因以后,未来的对日作战前景顿时一片黑暗,由于空军的劣势比陆军还大,根本无法弥补,至于部队的机动能力在短期内更加不可能缩短差距,至于精整国军战力,使所有的师都达到标准师程度,实际也不大可能在短期完成,而这比事先纸上计算还要恶劣6倍的敌我交战实力对比,可以说已经宣告了国军未来如果对日作战,必然是迅速失败无疑。

  按当时情况看,如果日军几年之后大举进攻中国,国军要想能顶住,那简直是不可能的,长城抗战中出现的3个问题,依靠国军自我建设完善,没指望解决。

  首先,中日交战双方战力差距短时间内无法弥补,国军不可能编列出战力更强的师,这倒不是枪械不够的原因,而是后勤保障的原因,国军没有大量的机械化工具等技术器材,如果把1个师的战斗步兵数量从2000多提高到5000人,那么1个9000人的师根本无法保障部队的作战,而缺乏补给保障的部队,即使战斗步兵从2000多提高到了5000人,战斗力不但不会提高反会下降,而要有效保障5000战斗步兵作战,那国军的1个师将要达到18000人,这和当前的2个师没有区别,而且那么大一个师,却缺乏机动的灵活性,无疑还不如分成2个师,因此在可预计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军的组织编成结构无法改变,自然依靠增加每个师的战斗员数量,来提高国军作战部队的单位作战能力的方法,没有可能实现。而全面提高武器性能,依靠武器性能的进步来提高战斗力依然不可能,财力方面国军没有那样的承受力,不可能使国军全面换装新式武器。实际上不但提高国军标准师的战力不可能,就是让多数部队达到标准师的战力短期都渺茫。因此在提高国军部队战力方面是无计可施的,整体上国军的部队战力不会超过纸面上的计算水平,只会比纸面上计算的还低!!!而依靠纸面上计算出的战斗力去与日军决战,那是没有什么希望成功的。


  而机动力差距更加无法弥补,国军不可能短期内组建出大量高机动性的机械化部队,未来的战争必然还是日军拥有机动优势,国军的数量优势难以发挥,日军在实战中对国军的杀伤能力依然还是要超过纸上计算水平。

  至于航空劣势,解决的方法一是大量扩充空军,使国军的空军在飞机数量上与性能上追赶上日军的陆航与海航,也就是建设出一支大规模高性能空军武力。二是加强地面防空火力建设,部署大量的高射炮,高射机枪,形成高密度的绵密对空火力,限制日军航空力量在战场上的威力发挥,降低日军航空兵对国军部队的威胁。三是加强训练使飞行员拥有更高的驾驶能力,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战机威力。这第一个办法与第二个办法对国军来说,那简直和放屁一样,国军要是有钱能够建设起一支大规模高性能空军,或能为陆军装备大量的高射炮,高射机枪,组建出庞大的高密度的绵密对空火力网,那陆军早TMD大炮遍地响,坦克满地爬了。这第三个办法虽然可行,但并不起太大作用,因为日军的飞行员也不是缺乏训练的蔫货,双方航空武器在数量与性能方面的差距,足够让日军航空力量轻易压倒国军的航空力量,使战场上的空中局势一边倒。

  以上可以看出,通过加强自身力量,使国军在短期内就成长为可以在日军大规模攻击时,能够与日军长期抗衡的强大武力,那是根本不现实的。所以国军最高统帅部门把目光放到如何使日军对国军的杀伤力打击效率降低的方面去了。如果要降低日军对国军的杀伤力与打击效率,那么绝不能指望日军会自己裁军,降低日军的数量,降低武器装备水平或降低训练水平,自我削减战力。国军最高统帅部明白,日军的数量,武器装备水平以及训练程度,只可能加强,不可能削弱。那么国军最高统帅部将如何去降低日军的杀伤威力呢???曾经在日本学习军事,对日军非常熟悉的蒋百里将军与蒋中正总统,秘密召集了一些非常可靠并具有高度军事素养的人才,经过多次极其秘密的讨论,终于拿出了一套非常高明的应战方案,有了这套应战方案,一旦实施,只要日军上了当,就能严重降低日军的作战效能,使日军遭到重大损失,并且失去战略主动权,这样国军就能够创造出奇迹,变不可能为可能,在与日本发生的全面战争中长期与日军周旋下去。该应战方案被策划出以后,参与制定的人员要求严格保密,不准泄露任何此应战方案信息,不留任何记录,避免泄密,由于严格的保密,至77事变时,日军未能探得该计划的任何信息,因此国军按该计划进行作战一举成功,这个作战计划实际就是看似平常的凇沪会战方案。

  要了解凇沪会战方案的阴险与高深,首先要明确凇沪会战的策划原理,从上面内容大家已经可以看到,日军与国军的战力差距实际是没有办法弥补的,而无论是纸上计算还是长城抗战的实战结果,国军的抗战举动都是没有前途的。短时间加强国军战力到可以抗衡日军那根本不现实,而降低日军的战力与杀伤力,那是说的容易,做起来就难了,怎么降呀???让日军步兵和坦克开进沼泽地去作战,让日军的大炮泡在灌满粪汤的茅坑里作战,让日军的飞机不起飞在地面作战,那日军当然是要战力与杀伤力大减,问题是有那么傻的日军吗,答案自然是没有。所以必需有个连环套,让日军将沼泽地看成公路,把粪坑看成平地,把地面看成天空。这样日军一旦上了当,那再爬出来就难了。那么凇沪会战的策划到底在什么地方有如此惊人的高深谋略呢,下面就是凇沪会战的策划原理大剖析。

  国军要想在与日军爆发大战后能够长期坚持下去,首先就要降低日军的战场威力,反过来就等于提高国军对日军的杀伤力,否则真是10几个师打日军半个师团不到的兵力,伤亡比12比1的水平,或按纸上推算的那样1个师对1个师团,伤亡比18比1,就是吃一麻袋的伟哥,看到抗战这个大美女也要萎掉。而提高国军对日军的杀伤力,那么国军的数量优势就一定要能够发挥出来,在战场上交战时一定要有3倍以上数量优势,但日军有机动优势,日军的集中速度比国军快的多,国军想在战场始终保持3比1的交战数量优势,那是很困难的,所以战役绝不能在日军给国军制造的战场上打,一定要在国军为日军制造的战场上打,这样国军才能够拥有交战数量优势。

  可不要小看数量优势的作用,按蓝彻斯特方程计算,交战双方数量对比如果达到3比1,那么双方的伤亡比将是1比6,日军1个师团是22000人,国军用3倍兵力去阻击那就是7个师的兵力,7个师将拥有日军1个师团2倍多的战斗兵力数量,而日军战斗效能纸上计算就至少高达国军6倍,考虑到国军各部队战力不齐,而日军的火力加强速度高于国军,到真开战时日军的战斗效能将会是国军的10倍,如果战斗兵力数量没有优势,那么双方的杀伤比将是异常惊人的,但2倍的数量优势将大大降低日军的杀伤比,在2比1的数量优势下,双方如果战斗效能相同,那么杀伤比将是1比4!!!而日军虽有10倍的战斗效能,仍然能够取胜,但日军的杀伤比就大大降低了,日军只有10比1的杀伤比,而同样数量的战斗兵力情况下,日军的杀伤比将是20比1。而国军处于阵地防御状态,日军处于攻击状态时,按照通常攻防标准,国军将会提高至少2-3倍的战斗效能,按3倍战斗效能计算日军的杀伤比将是1.2比1,日军的战斗效能优势将几乎被完全抵消,按2倍战斗效能计算,日军的杀伤比也将降低到3.6比1,这样日军将遭到重大伤亡!!!

  由于日军不可能不做准备的去突击坚固要塞,如果日军突击坚固要塞,那一定会集中更强的火力与兵器,战斗效能将会更高,所以战场也不能选择为要塞,因为日军不傻,他不可能说,你修个大大的坚固要塞,窝7~8个师在里面蹲着,告诉日军这就是我选择的交战地点,你拿1个师团过来冲吧,日军就傻呼呼的派1个未经特别加强的师团跑来决战,搞1.2比1的杀伤比了,因此决战地点不可能是预设要塞,所以防御中也不可能有3倍战斗效能,只能是野战工事防御,最多提高1.5倍左右的战斗效能,并且日军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你说在哪决战,那就在哪决战,肯定是你某个方向打了他,而那个地方他不愿放弃,他才会应战,才会过来找你拼命,所以这注定是场互有攻防的战役,防御战优势并不为国军独有,双方的杀伤比,应是野战对攻模式,也就是10比1的杀伤比。

  按照日军10比1的杀伤比计算,战役中国军虽能支持很长时间,但这样的损失比,国军经过几次战役也将难与维续,这样的杀伤比只能延缓失败,不能避免失败,只能说纸上计算只能打3个月,现在你牛B,能打2年了,仅此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败的问题。所以除了要能调动日军在自己的预设战场决战外,还要采取其他手段进一步降低日军的杀伤比,按照军力以及国力潜力的计算,如果国军想要把战斗更长时间的拖下去,那至少要把日军的杀伤比降低到5比1左右的程度,而且不是一个战役,而是所有的战役平均起来,杀伤比维持在5比1左右。这才是战役策划的真正难度,策划出1个2个使日军的杀伤比降低到5比1左右的战役,实际困难虽然不小,但并不成问题。问题是要在未来的战争中把日军的杀伤比长期限制在5比1左右,这才是应战规划的真正难度。这实际是要规划出一个巨大的包含陆战空战与后勤的大战略。要使一个成功的战役结束后,能够迫使日军接着再去打一连串得不偿失的战役。

  那么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呢???有,这就是凇沪会战的大策略。一般认为日军如果进攻中国,那么他从北方华北平原一路席卷过来,日军将依托满洲基地利用华北地区良好的路况进行补给支持,日军将占尽机动,火力,补给,航空的优势,日军的重炮兵部队与坦克部队,能够紧随部队推进,成千上万吨的弹药,能迅速运往华北各地,上千架飞机转眼间就能部署过来,选择华北平原任何一处集结兵力作为预设战场与日军主力交锋,实际都是自杀行为,别说5比1的杀伤比,就国军的武器,训练,后勤保障能力,就是20比1以下的杀伤比都搞不出来。所以必须开辟第二战场,分散日军在华北的兵力,并且使日军在华北方向的兵力,无法与第2战场形成合力,此外第2战场上国军一定要拥有不能大大低于日军的补给能力,航空力量,机动能力,要能形成局部兵力,补给,以及航空力量优势,否则日军的杀伤比根本降不下来。另外第二战场一经开辟,国军就应该能掌握整个战局的战略主动权,不能让日军有重新部署翻盘的可能,这样一个第二战场,那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上海。

  最高统帅部之所以看中了上海是因为那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在上海发动战役,日军必然应战。日军在上海有不小的利益存在,并有1个日租界,此外日军在上海的兵力部署非常薄弱,国军能够轻易的使上海日军陷入危局,这样上海一开打,日军就不得不从各地抽兵前来营救,而日军一抽兵营救上海,那么他的全局部署就被打乱了,而日军不救上海,则上海租界日军必将全灭,日租界也将被完全攻占,按日军的性格那简直是奇耻大辱,是绝不可能接受的,所以日军即使不愿意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他也会硬着头皮派遣援军的,所以只要国军发动战役,日军必然应战。

  其二,在上海作战日军不能迅速集中足够兵力。日军与中国开打的话,本质上不可能希望在上海大打出手,当日军摸不清国军战役真实企图,战役计划规模时,日军必然不会一次派遣出大规模的援军,这样等到日军援军抵达后,国军又投入早已经准备好的其他部队把日军的援军也给死死围住,并以绝对优势兵力给予重创,使其也陷入苦战,这样上海作战就将使日军陷入旷日持久伤亡惨重的血战,而日军再发援军,国军从全国各地赶到的部队也将相继到达,这样国军依然是绝对数量优势,日军仍无可能短期内达成战役结束的目标,等日军了解了战役的真实规模,必然抽调主力大军前来应战,那么在华北等地的日军就不再具备威胁力了,将无法以南下方式席卷中国。

  其三,在上海作战日军的部署将被高度分散。华北战场与上海战场距离遥远,两股日军难以相互支持,两股日军各自为战,这样日军的兵力就高度分散了,拳头就变成了巴掌,威胁力就大减了。

  其四,在上海作战日军的机动优势将不复存在。上海战场处于江南水网地带,不便于机械化的日军机动,日军难以发挥重炮兵,装甲兵优势,尤其日军的重炮很难跟上部队的推进速度,这样日军的火力与机动性将大减,日军难以利用机动优势围歼国军,国军主力在日军主力抵达后,有把握安全撤离战场。

  其五,在上海作战日军将难以掌握制空权。上海附近只有国军的机场没有日军的航空基地,而日军的海军陆军又严重不和,日本海军不可能派遣大量航空母舰到上海支援陆军作战,这样国军将有上海战场局部制空权,在日军地面进展不大,没能在上海取得陆地航空基地之前,国军将拥有战场上的绝对制空权,这样日军就倒大霉了,日军将会遭到严重杀伤。

  其六,在上海作战日军将容易吞下毒饵。当日军主力云集上海后,国军主力已经逃脱,而日军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不可能甘心就此撤军,重新部署,绝对会扑向南京,这样日军的进攻主轴线将被彻底扭转,一头扎进山地水网地区作战,这样一来日军的机动性优势将完全丧失,地面重火力也无法跟上部队的推进,日军的火力优势大打择扣,方便国军集中优势兵力接战日军。

  其七,在上海作战日军一旦扩大攻势,日军将把战局的战略主动权拱手让出,以后就没指望翻盘了。日军一旦进攻南京,日军将完全失去对战局的战略主动权,因为日军失去了机动优势,他不可能捕捉住撤退的国军主力,而花费了那么大的代价才得到的南京与上海,也不可能就那么无条件的撤军放弃,而日军要想保住这胜利果实,那就只能去追击消灭国军的主力,这样日军将被迫在山地水网地区,发动一连串的攻势追击国军,这将使日军消耗巨大的财力与战力,最终将达到攻势顶点,进退两难。

  其八,在上海作战有利于国军的补给作战保障,而不利于日军的作战保障。民国的工业基地战前都集中在江浙沿海,物资储备也大都在江浙地区,在上海作战国军直接依托后勤基地作战,补给保证充分,而日军则需要从本土或其他地区远道从水路运输补给,后勤保障难度大,而后勤保障力不足,将会导致日军的战斗效能下降。并且上海的持久作战,可以使江浙的工业与财力有充分时间沿长江向西南大后方转移,这样未来的一连串战役,国军可以始终背靠自己的后方基地作战,拥有稳固的补给线,而日军则距离后方基地越来越远,后勤补给将越来越困难。

(0)
相关新闻
苏联拍摄:震惊世界的珍宝岛战役(组图)(组图文) 史上独一份儿 老毛子的澡盆战舰
(图文) 电视剧又丑化解放军 原华野老战士愤(组图文) 四川江油悬崖惊现千支红军藏枪 都
(组图文) 解放军对台夜间作战最大损失:两(组图文) 南京被屠 是唐生智无能还是蒋介石
(图文)大陆有关部门参加吴石将军骨灰安葬仪(组图) 奇闻:米格23突入北约 最后燃油耗尽
(组图) 太猛了,居然有人背着马克沁水冷机(图)今天去墓地无意中看见钱壮飞的墓 才知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军史钩沉"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太快!福建舰海试跑出30节 仅2款舰艇能跟上
中国039C也下饺子?性能数量双双超越苍龙级
这是暗助中国? 德国总理最新表态
以前从未有过!中国最近的外交出现明显变化
中媒怒讨说法 黄仁勋回应了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太快!福建舰海试跑出30节 仅2款舰艇能跟上
中国039C也下饺子?性能数量双双超越苍龙级
这是暗助中国? 德国总理最新表态
以前从未有过!中国最近的外交出现明显变化
中媒怒讨说法 黄仁勋回应了
中国手握生产炮弹的王牌 战争潜力十分惊人
华人花巨资建中式宫廷风豪宅,如今1折贱卖
神秘少将统领习近平御林军 力保“随时能
北京即将迎来一位新生的强有力助手?
美惊叹中国造船业发展 二级船厂建055型大驱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