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史海钩沉 > 正文  
亲历者追忆:“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研制
www.wforum.com | 2024-09-02 14:47:19  中国航天科普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东风五号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业头15年发展的集大成者,也代表着中国前20多年科技工业的最高水平。它的研制成功,是中国建成第一代战略威慑体系的关键一步,也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战略安全保证。

  8月26日,《国家记忆》栏目推出《东风五号传奇》之《潜心铸长剑》,重温中国洲际导弹研制过程,共同回顾了那段难忘岁月,向大家展现了中国国防科技事业自力更生,奋起直追的奋斗历程。

  推出了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自力更生,奋起直追。

  1956年10月8日,新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有关导弹和火箭的研制工作也随之展开。在首任院长钱学森的亲自挑选下,一批专家学者先后被调入五院。

  1964年,中国的尖端武器事业取得重大进展。6月29日,中国首型中近程导弹“东风二号”飞行试验成功。4个月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随着两弹技术的突破,洲际导弹的研制也被提上了中央专委的重要议事日程。

图片

  孙家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

  时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室

  主任

  在搞“东风二号”过程的同时,聂荣臻元帅提出来,我们科研队伍要三步走,第一步是当前研制生产,第二步就是要考虑下一步发展,第三步就要考虑得更远。

  为了加速导弹工业的发展,1964年1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为基础,成立了第七机械工业部,统一管理导弹的科研设计试制生产和基本建设工作。

  1965年3月,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11次会议,批准了七机部提交的、由屠守锷等人参与制订的1965年至1972年《地地导弹发展规划》。按照这一计划,中国将在八年时间内研制出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中远程导弹和洲际导弹。这就是著名的“八年四弹”规划。

图片

  屠守锷被任命为“四弹”中难度最大、也最具挑战的东风五号洲际导弹技术总负责人(由于总师制度曾在一段时间取消,当时技术总负责人实际上相当于总设计师,总师制度恢复后,屠守锷被任命为“东风五号”总设计师),主持洲际导弹研制工作。

  王永志(生前采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时任东风五号副总设计师

  屠老总做“东风五号”总设计师,他完全瞄准国际水平来干的。国际水平当时最出名的是美国大力神2导弹、苏联的SS-9导弹,他就瞄准的这个水平搞的,设计非常先进。

  曾广商

  中国工程院院士

  时任东风五号伺服系统设计师

  从专业技术本身跨的台阶还是比较大的。当时有十大关键的新技术,就是十个难关。

  “东风五号”的设计方案,与“东风三号”“东风四号”的方案截然不同。

  “东风五号”除了采用全新的发动机之外,还首次使用数字计算机技术进行精确制导运算。大量的专业交叉与综合应用,对专精某个领域的众多科研人员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而艰巨的挑战。

  孙凝生

  时任东风五号控制系统设计师

  搞计算机的技术人员没有接触过导弹,所以对导弹的很多习惯都不甚了解,要做温度试验、振动试验、过载试验,这些当时都要跟他们慢慢地沟通,达到共识才弄,所以当时起步的时候是很困难的。

  崔鑫水

  时任东风五号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

  刚开始论证的时候,也就是晶体管计算机,一个写字台一样,要有那么大一个,但弹上放不下。

  如果说火箭发动机是一枚导弹的“心脏”,那么弹载计算机就是最强“大脑”。科研人员在控制专家梁思礼的指导下,不断改进算法,简化运算量,尝试让计算机的体积变小。

图片

  科研人员运用微积分中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为计算机“减负”,把复杂的计算方程,转换成一系列基本的四则运算,减少了近三分之一的集成电路,最终成功解决了弹载计算机的体积问题。

图片

  1966年9月,中国第一台集成电路数字式弹载专用计算机样机研制成功,洲际导弹新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弹载计算机小型化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大的困难还在前方。

  弹道设计被称为导弹设计总体中的总体,洲际导弹的射程通常在8000公里以上,但到“东风五号”的时候,射程是10000公里。而中国领土无论东西宽,还是南北长,最大长度都不超过6000公里。

  时任“东风五号”弹道总体设计组组长余梦伦院士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东风五号”的特殊弹道方案。

  余梦伦

  中国科学院院士

  时任东风五号弹道总体设计组组长

  所以我们这个洲际导弹的飞行试验(方法),中国是首创的。

  1969年,中国边境局势骤然紧张。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洲际导弹的研制进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加快研制进度,党中央决定集中力量办大事。1970年春,178个工厂、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在北京共同参与“大会战”,开展以洲际导弹为主的型号技术协作攻关。

  李法瑞

  时任七机部第一研究院总体设计部

  指导员

  我是3月份回来的,就参加了这个会战,当时全院上下总动员,设计部门、试验部门、生产部门、后勤管理、计划部门全都动员起来。

  李福昌

  时任东风五号总体系统设计师

  当时有些咱们国家都没有,靠进口那时候也比较难,就发动全国的一个“大会战”,专门给东风五号配套这些东西。那时候就起个名字就叫“705大会战”。

  1971年6月,第一枚洲际导弹总算达到了出厂要求。7月1日,凝聚着众人6年心血的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终于装上了西行的列车,运往位于大西北的东风发射场,准备进行低弹道飞行试验。

  时任东风五号控制系统工程师的李若菊和时任东风五号电气系统设计师的穆元良回忆了当时的试验情况。

图片

  1971年9月10日上午11时,第一枚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呼啸着直上云霄,向无人区的预定目标飞去。经过数据分析,由于二级发动机关机稍有提前,姿态控制系统出现短时振荡,导致导弹实际落点比预定落点偏远565公里。在首次飞行试验中,导弹总体方案得到了验证。

  之后,科研人员修改了导弹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对总体方案作了十项较大的改进。

  穆元良

  时任东风五号电气系统设计师

  从头到尾基本上没有沿用(“东风三号”“东风四号”技术),从发动机、弹体结构、伺服机构到控制系统,全都是新的,新的东西太多了。

图片

  “东风五号”初期试验接连受挫,周恩来总理对此十分重视,强调研制国防尖端产品不能只追求进度,必须讲究质量,并于1973年10月批准推迟洲际导弹的研制、试验计划。

  此后,研究人员对导弹的各个系统进行了反复检查和试验,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进行了改进设计,洲际导弹的研制步伐继续前行。

图片

  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历经五年多技术改进、厚积薄发的东风五号洲际导弹进行了四次低弹道和两次高弹道飞行试验,均获成功。至此,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各项特殊弹道飞行试验全部结束,进行全程飞行试验的条件已经成熟。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创业56年最大危机!分析师:英特尔的模式已经
终于动手了!菲9701舰“移动”2公里
中国拥有24艘055大驱 定改写全球海军局势
华为智能手机被荷兰ASML背后捅了一刀
歼20独特的鸭翼气动布局 得不到主流认可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创业56年最大危机!分析师:英特尔的模式已经
终于动手了!菲9701舰“移动”2公里
中国拥有24艘055大驱 定改写全球海军局势
华为智能手机被荷兰ASML背后捅了一刀
歼20独特的鸭翼气动布局 得不到主流认可
“风险太大”,美国不派人去修了
中国卫士-2D火箭炮性能超群 决定出口了?
习近平像东条英机一样做下大蠢事
中方3艘拖船已就位 仙宾礁事件要画上句号
对习宣传发冷热病 中宣部部长与蔡奇矛盾加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