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突击战车断崖式降级 30天死伤15000人 | |
www.wforum.com | 2025-02-11 15:21:39 星球调研室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目前的俄军在战场,可谓是有困境也有优势。 在顿巴斯前线,俄军的突击载具出现了“断崖式降级”的情况。 根据美国战争研究所发布的消息,在俄乌冲突的战场上,俄军的作战情况呈现出明显差异。在主攻区域,俄军还能够维持机械化进攻的作战模式;但在次要作战方向,受多种因素影响,俄军突击队可使用的载具极为有限。 俄军战场上的载具危机在托列茨克方向参与作战的乌克兰旅军官透露,俄军在一周的时间范围内,实施机械化进攻的频率较低,仅为1至2次。在这为数不多的机械化进攻行动中,俄军会出动数量较多的步兵战车,以此为步兵突击提供支援。 其余时候,攻击步兵分队多依靠摩托车、越野车和民用汽车。 摩托车、越野车以及民用汽车固然机动灵活,然而,其防护能力与专业的步兵战车、装甲运输车相比,却存在着天壤之别。迫击炮攻击或机枪扫射,都能给乘坐这些车辆的俄军造成严重杀伤,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俄军伤亡率不断上升。 有消息称,仅2025年1月俄军就损失了高达15000人,其中7000人阵亡。 俄军装甲载具的供应和损耗2024年,俄罗斯为前线提供了1500辆坦克与3000辆其他装甲车,其中85%来自旧库存翻新。当时,俄罗斯因战争对装备需求大增,可新造产能有限,只能启用旧库存。 俄乌冲突持续三年,苏联时期积攒的、有修复价值的储备坦克装甲车辆几近耗尽。当年苏联工业强大,储备丰富,但经长期消耗,如今这些军备已难以满足战争需求。 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现役的步兵战车数量为4000辆。然而,历经这场冲突的洗礼,这些步兵战车中的绝大部分都已被乌克兰军队击毁,所剩无几。 俄罗斯努力提升军工生产能力,一年能生产400辆BMP - 3步兵战车,翻新600辆苏联库存的BMP - 1和BMP - 2步兵战车,但补充速度远不及损耗。 目前,俄军仍存在约3000辆坦克的缺口。缺乏足够装甲车辆,俄军战场进攻受限。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俄军如何维持战斗并寻找转机呢? 俄军的火力优势尽管俄军在装甲载具方面遭遇难题,但不可忽视的是,俄军在战场上的火力优势显著,对乌军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2025年2月2日,在乌克兰境内,俄军发动36次空袭,发射3枚巡航导弹、62枚重型制导航空炸弹,出动992架自杀性无人机袭击。 炮兵和火箭炮兵对乌克兰阵地发动4500次炮击。库尔斯克前线,俄军空天军同日进行16次空袭,发射363枚导弹、重型火箭弹等弹药,还发射21架无人机攻击。 俄军依靠强大火力牢牢把控着战场主动权。即便进攻节奏迟缓,部队伤亡也较为严重,可俄军没有停滞不前,仍然保持着稳定的进攻态势,一步一步朝着既定目标推进,在复杂的战场上持续拓展作战成果。 然而,由于装甲力量不足,俄军无法充分发挥火力优势,导致作战效率受限、伤亡增加。 2月2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副州长兼“老虎”志愿兵分遣队司令谢尔盖-叶夫列莫夫当日在库尔斯克执行战斗任务返回途中车辆触雷被炸身亡。 乌军又该如何应对再将目光投向乌军一方,其作战面临诸多难题。 2025年2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社交媒体发文,要求乌军士兵坚守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和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前线阵地,冀望借此在后续与俄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乌军在不同区域的作战目的存在差异。在顿巴斯地区,乌军防御的核心目标是抵御俄军推进,防止战局恶化;在库尔斯克州,乌军的作战任务不仅是防守,还包括抢占部分俄罗斯领土,为日后可能的谈判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在库尔斯克州战线上,乌军不仅防御,还发起进攻、不断增兵。 尽管如此,乌军依旧面临两大难题。 一是兵力不足。 俄乌冲突延宕不绝,众多经验老到的部队以及久经沙场的老兵在战争中被不断消耗,几近殆尽。如果进一步降低征兵年龄,虽然能在短期内补充部分兵力,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导致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给国家带来更大的危机。 乌军兵力短缺,如同零件缺失的战争机器,在战场运转艰难。进攻时,部队零零散散,难以对俄军防线构成实质威胁;防守时,漫长战线漏洞百出,无法抵御俄军强攻,每一场战斗都显得力不从心。 二是美国态度和策略的调整影响巨大。 美国对乌军的援助在极大程度上左右着乌军的作战能力。若美国减少乃至停止援助,乌军诸多作战系统将会受到影响。 例如,若无美国提供的远程制导火箭弹与陆军战术导弹,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便无法施展效能;若美国不提供F-16战斗机的机载弹药和武器装备,它也难以有效作战。 这无疑是对乌军战斗力的沉重打击。在这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乌军还能坚守多久呢? |
|
|
|
相关新闻 | |
俄军轮番轰炸乌机场,炸毁大批北约战机 | |
光美曝光绝密“地下核长城” 此为国防真底 | |
40架J-10CE突入中东 为何令美法同时破防? | |
俄军夺取军事重镇 乌军主力损失惨重 | |
快讯:泽连斯基,重磅宣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