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试图入侵邻国 网民却一片叫好声? | |
www.wforum.com | 2025-02-12 23:05:55 军武次位面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春节期间,非洲大地上发生了非常“神奇”的一幕,在联合国会议上,非洲国家卢旺达突然遭到了中、美、俄“上三常”国家的一致谴责,被要求立刻停止对M23武装组织的军事援助,这一幕真是相当罕见。卢旺达的国家总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在国际上基本没有什么存在感。人们对它最多的了解,就是电影《卢旺达大屠杀》提到过这个国家的名字,关于其他方面的问题可以说几乎无人关心。这次它居然能一次性让三个大国同时动怒而其立场如此一致,那卢旺达到底是干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呢? ▲1月25日被M23摧毁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车辆,图片来源:网络 卢旺达这次的“出圈爆火”和资助武装军事团体M23有关系。M23是一个军事团体的名称,即“3月23日运动”(March 23 Movement)。它长期活跃在卢旺达的邻国刚果(金)境内东部的北基伍省及其首府戈马市附近,被后者视为反政府且带有恐怖主义色彩的军事组织。 M23在2012年时就曾短暂占领过戈马市,2013年冲突暂时缓解了,但从2022年开始,该组织再度活跃,并重新袭击了戈马市附近的许多地区,如鲁丘鲁、马西西、萨凯。 ▲ M23的坦克部队,图片来源:网络 从2023年10月份开始, M23就不断与刚果(金)政府军、当地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和东非联合体维和部队发生冲突。到今年年初,M23突然加强了对戈马的攻势,并在2月初自称占领了戈马市。不过据可靠消息确认,戈马市的大部分地区目前还在政府军手中,但是安全形势已经脆弱不堪。城区内到处都有交火发生,安全无法保障。《半岛》电视台报道,刚果(金)北基伍省的最高军事长官彼得·西里姆瓦米少将已经在前线阵亡。M23发起的武装冲突,目前已经造成几百人死亡,数百名政府军士兵投降,2.3万名平民流离失所。表面上看,这是刚果(金)境内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之间的冲突,和卢旺达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刚果(金)士兵在戈马巡逻,图片来源:网络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反政府武装团体之所以能长期存在,背后都少不了某些势力的资助,M23当然也不例外。刚果(金)就指责,M23背后的金主就是乌干达、卢旺达两国,尤其是卢旺达。那么问题是,卢旺达和刚果(金)什么仇什么怨呢?实际上,两国结下仇怨,还要上溯到卢旺达大屠杀时期。 卢旺达这个国家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漫长时间里,被德国和比利时先后作为殖民地。比利时人比较坏,在殖民时期故意引入了“种族制度身份”,按照不同的经济富裕程度,把卢旺达人,人为故意分成为了所谓的“胡图”族和“图西”族。这两个所谓民族的划分和叫法,本身都带有非常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比利时人还引入了纳粹用过的人种特征理论,通过身高、鼻子外形等将两者的区分固化,并在政治上强调“图西”族是优等族群,为日后的国内冲突埋下了隐患。 ▲1994年哈比亚利马纳坠机成为了卢旺达大屠杀的导火索,图片来源:网络 1962年卢旺达独立,当时执掌政权的“胡图”族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优等种族”身份,于是强制推行各种排斥“图西”族的政策,限制其教育、就业、参政议政的权利。“图西”族当然不干了,在周边几个国家建立了反“胡图”族政府的武装,准备推翻当局。1994年,“胡图”族总统的专机在首都被击落,当局政府认为是“图西”族所为,于是对其展开了系统性的屠杀,这就是卢旺达大屠杀。 这场大屠杀最终导致了约100万人死亡,卢旺达的总人口减少了10%。在这场大浩劫中,不管是政府高官军队还是民兵组织,甚至是平民都参与其中,导致卢旺达社会严重割裂。不过在1994年7月4日,“卢旺达爱国阵线” (RPF)终于攻入了基加利,终结了这场屠杀。但在这场浩劫中,有200多万人跑到了扎伊尔(就是今天的刚果金)境内。论谁也想不到,这些来自卢旺达的数百万难民,不仅导致了两次刚果战争,而且成为了刚果(金)与卢旺达持续冲突的关键因素。 ▲卢旺达大屠杀时期的难民,图片来源:网络 简单一句话来概括,卢旺达大屠杀,就是殖民者留下的反动派势力,在卢旺达做出的最后的最疯狂之举。好的一方面是,在这场大屠杀中,卢旺达诞生了一个强势总统卡加梅。卡加梅及其武装就是在大屠杀期间取得了政权,并且一直执政至今。卡加梅最厉害之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消弭了大屠杀带来的内部仇恨。 把比利时人搞出来的所谓“图西”族和“胡图”族彻底消灭,融合成立卢旺达人。能在基本没有国家观念的非洲人身上建立起国家观念,说卡加梅是“明君”绝对不过分。不止如此,卡加梅还成功带领着卢旺达发展了经济,大幅度提高了卢旺达人的平均寿命。虽然放在全世界范围内看,卢旺达还是穷的叮当响,但与很多非洲国家比起来,确实也算过得去了。人性是异常复杂的,如果说卢旺达人把卡加梅当英雄,这绝对没问题。但如果说卡加梅领导下的卢旺达国家,对刚果(金)来说也是个好邻居,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刚果(金)境内的反政府叛军,图片来源:网络 前文说到,数百万卢旺达人在大屠杀期间跑到了邻国扎伊尔。结果没多久,1996年到1997年之间,扎伊尔共和国就发生了一场内战。战争在时任扎伊尔共和国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政府和卢旺达、乌干达等国家支持下的反扎伊尔政府叛军之间展开。最终叛军取得胜利,叛军首领卡米拉自立为扎伊尔(刚果)总统。 不过卡米拉的屁股还没坐热,第二次刚果战争便爆发了。这场战争从1998年打到了2003年才正式结束,各方签署了《比勒陀利亚协议》,同意建立联合政府。这次战争相当惨烈,一共造成了约540万人死亡,被称为非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的总共有9个国家和20多个武装组织,整个刚果国家几乎分崩离析。直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刚果(金)政府仍被学者们认定为典型的失能政府。之所以如此,显然和这两次战争分不开关系。 ▲刚果(金)戈马市地区的资源分布,图片来源:网络 要说扎伊尔这个国家本来好好的,结果被来自卢旺达的难民搅得一塌糊涂。其中的是是非非,所有人一眼都能看得明白。不过如果大家就此以为,2004年后卢旺达放过了刚果(金),那可就太天真了。由于刚果(金)的政府处于失能状态,可偏偏刚果(金)还是一个钽矿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钽这种矿物资源具有高度的抗腐蚀性,应用领域包括电容和各种电子设备、半导体等,甚至在核反应堆和导弹中也有用途。更离谱的是,刚果(金)全国钽最丰富的分布地区,恰好就在和卢旺达接壤的北基伍省戈马市周边地区。北基伍省有大量的卢旺达难民后裔,卢旺达政府军也能轻易渗透参与行动,这对卢旺达来说还真是“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所以问题就很明显了,早在2013年左右开始,卢旺达和乌干达就在资助M23在刚果(金)境内搞事情。 M23一度占领了不少刚果(金)与卢旺达接壤的地区,然后偷采钽矿贩卖。刚果(金)人口1亿还多,武装力量有十几万人,虽说不上强大,但军队确实没有什么战斗力,政府对偏远地区和基层的控制力聊胜于无。戈马这样人口百万的大城市说被入侵就被入侵了,而且政府军基本是望风而降,基本不做抵抗,事后也无力清剿M23,省一级的最高军事长官直接被打死,刚果(金)军队的拉胯可见一斑。 ▲刚果(金)军队,图片来源:网络 更有意思的是,刚果(金)政府现在基本上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国际社会的阻挠、谴责和干预上,说白了就是自己没能力收复失地,真是“绥靖”的不能再“绥靖”了。说实话,这种方式放在过去或许还有用,因为当时法国还在非洲有影响力,甚至有能力发起“薮猫行动”。美国多多少少,也会对非洲的局势进行干预。但随着法国在非洲的控制力直接崩盘,美国总统川普上任后,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解决美国国内、俄乌冲突和中美关系问题上,根本不太可能管非洲的事情。种种因素的叠加,或许也是本就长期在刚果(金)搞破坏的卢旺达,突然决定“赌一把梭哈”的背后动因。 ▲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图片来源:网络 从性质上来说,本次的冲突就是卢旺达对邻国的一次领土扩张行动。M23组织的总人数只有4000人左右,其中约有一半都是卢旺达政府军的“换皮部队”。卢旺达本次行动的目的,就是给刚果(金)国内制造混乱,并且尽可能割走对方的两个东部省。这种赤裸裸的“侵略”行为,根本不值得中国政府支持。 虽然这种弱肉强食在非洲很常见,但并不代表它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只能说这是非洲长期失序而给人造成的一种反而很合理的错觉。更重要的是,中国虽然给卢旺达出售了不少的军事装备,甚至帮其培养了一些基层的军事官员,但这些军贸交易层面的问题,是纯粹的生意问题,装备卖掉了就卖掉了,不宜牵扯感情因素。这就好比卖给了别人一把刀,对方用刀捅了邻居,这种事也没什么值得我们高兴的。 ▲同样得到过中国帮助的坦桑尼亚,未来和卢旺达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很高,图片来源:网络 另外,中国援助的非洲国家已经非常多了,卖的军火也多了,卢旺达军事力量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基本不能认为是中国的功劳,相反和卡加梅以及卢旺达人自己的劳动才有最直接的关系。但是卢旺达就算已经取得了发展,仍有50%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上下。其国内土地拥挤,发展乏力,这才是其“侵略邻国”的关键动机。更值得警惕的是,在当前的大国竞争背景下,联合国的谴责也基本没用,几乎不会有任何一个大国有意愿主动介入、调停非洲国家的这种侵略战争。这也预示着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非洲各国之间的冲突和动荡可能会持续,这对于全球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而言,绝对不算是什么好事情。 |
|
|
|
![]() |
![]() |
官方暗示新型战机将服役 无可争议的世界第 |
![]() |
被盯上了!美军隐形技术被北京破解 |
![]() |
埃及敲定40架歼10C,配霹雳15导弹 |
![]() |
火箭军“地下核长城”曝光 警告意味明显 |
![]() |
俄乌冲突3周年:双方综合伤亡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