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文学 > 正文  
一觉醒来部队失踪 学生兵子弹上膛要拼命
www.wforum.com | 2012-11-02 03:20:04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今年正值对印自卫反击战胜利50周年,有幸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1师在西安举行的庆祝纪念活动,看着近600位当年为捍卫祖国尊严和疆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栋梁青年,而今已白发苍苍,心中不禁涌上一股感慨。英雄之气在会场久久环绕,使我顿时觉得有义务为他们做点什么。期间与几位当年参战过的老兵交谈甚欢,有两位让我至今印象相当深刻,他们是李兴亚老人和杨占勇老人。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其不同于其他士兵的背景。当年,他们是一群青春热血的学生兵。

    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中,向来不缺乏学生兵的身影,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丰厚的知识积淀使他们眼光独具。在世界的变革中,他们能够清楚辨明自己的位置,正值青春热血的年纪,强烈的正义感驱使他们为真理而战,每当面对民族危亡,总有一群这样的天之骄子义无反顾的携笔从戎,甚至舍生取义。

    当年一部抗战剧《我的团长我的团》让无数军迷为之动容,其中一个小角色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一个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学生兵。抗日战中跟大多数学生一样背着书篓,随着败退的队伍从北到南。在阵地上,他激情澎湃的演讲,虽然这些大老粗士兵们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但还是讷讷的听着。没人理解他说的是什么,甚至他死的悄无声息,但当得知他死了,所有人似乎都有所感悟。在战争面前,学生无疑是一个弱势群体,但当他拿起枪的那一刻,他会为自己的信仰而义无反顾。

    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知识、科技力量的强弱无疑成为了战争的主导。1962年,在国内极度困难,苏修美帝相继打压的历史背景下,有这样一群热血青年,毅然参军报国,而且是现代军人都闻之皱眉的高原之地——西藏。

    据李老回忆,当年他们这批兵有一百来人,为特种翻译兵,他和杨老是北京35中的同班同学,而且二人是同一间宿舍的上下铺。李老调侃的说,当年要不是杨占勇一句话,他可能就去海军了,也就没有接下来的故事了。李老从小成长在军人世家,当兵成为其贯穿整个青年时代的愿望,应征入伍对家里也是先斩后奏,没有事先告知家里。经过尽一个月的颠簸来到西藏驻地,当时还在队列训练,连枪都还没摸过,自卫反击战打响了。第11师奉命两线作战。当时相互激励共同入伍的好兄弟,而今也被迫分道扬镳。当时这批人有14个人分在了师部,随师部殿后前进,李老就是其中之一。李老回忆说:“当时大家的战斗意志非常顽强,学生嘛,心情都非常激奋,想着当英雄,为表决心还写过诗嘞”。杨老分在了31团的炮兵班,杨老说,当时有一条叫做贝蒂小道的路线马都上不去,战士们前拽后推,行军非常艰苦。说道这些无言的战友,李老感慨当时一匹马还救过他的命,由于几天几夜的长途行军,战士们疲惫不堪,山路狭窄,李老牵着马走在前面,一不小心脚下踩空,当时的本能反应就是抓住缰绳,战马拼命仰头往上拉才使得李老没有掉下山崖。

    杨老回忆说,第二战役迂回阶段,他所在的部队五头骡子,一头掉下山崖、一头吃了毒草,还有一头由于负重太多,背部磨烂了,无法再完成任务,这些卸下来的炮弹物资只能分发到每个战士身上,加上近10天的口粮,平均负重都在60斤,像杨老一样的炮兵负重就更多了,82迫击炮、75反坦克炮,都是战士们用肩膀扛上去的。杨老多次感慨说,那时候为了急行军,身上除了武器弹药以外其它的都要扔在路旁,以保证行军速度。那时候太累了,走着路就能睡着,经常是干部看部队太疲惫,就找个高台高唿为大家鼓劲,清醒些再继续行军。没有帐篷,战士们只能相拥盖着大衣相互抱腿而睡。李老说,那时候能睡上十几分钟都是莫大的幸福。记得有一次夜里行军休息,李老醒来发现身体凉了,知道不好,自己睡过了头,身边已是白花花的石头,不见队伍踪影,那时候部队已经乏到极限,起来就行军,无力再留心周围的人。那时的李老才18岁,说当时心里的确害怕,碰见印军怎么办,于是子弹上膛,手握手榴弹,随时准备拼命了。走了近一个小时,终于撵上了队伍,才放心下来。李老说,那次七天五夜的迂回行军印象太深刻了,拽着马尾巴走都幸福的不行。因此李老、杨老感慨的说,现在电视节目上一些自称为军事专家的人说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不存在后勤保障问题,那是胡说八道的,山路崎岖险峻,车辆根本无法通过,只能依靠人拉肩扛。但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而且是完胜,号称“打遍欧亚无敌手”的印军第七旅被全歼,另全歼印军第62旅、炮兵第4旅,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

    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此战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我们把印度强制性的拉回了谈判桌。杨老说,当时缴获印军的武器弹药全部擦拭干净,让印军举着白旗过来取。我追问原因,他说,小件物资可以拿走,那时候印军用的是英制口径,我们拉回去意义不大,而且运输极为不便,作为战胜方,我们并不是在求和,送还给他们的目的既是展现了我们泱泱大国的风范,同时也起到了震慑印军的目的。当时他和战友们就在不远处的房间里,亲眼目睹了交接仪式的全过程,也亲眼看见了印军交接时痛苦的表情!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毛主席说此战能保中印边境30年和平,而今已50载。当年的热血青年李兴亚、杨占勇如今已一头华发,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也已为共和国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让我们记住他们,记住和他们参加过那场战争的战友们,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打出了现在的和平安宁,这些不容我们后辈人忘记!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光纤无人机曝光 实现超远距离致命一击
菲护卫艇闯入黄岩岛,南海闹了三年将剧终?
台湾停飞所有战机 或与两岸军机对峙有关
篓子捅大了?美军连夜关闭3大基地
“氢弹试爆”是一场乌龙 科技无需夸张叙述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光纤无人机曝光 实现超远距离致命一击
菲护卫艇闯入黄岩岛,南海闹了三年将剧终?
台湾停飞所有战机 或与两岸军机对峙有关
篓子捅大了?美军连夜关闭3大基地
“氢弹试爆”是一场乌龙 科技无需夸张叙述
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俄军砸锅式打击 13枚导弹摧苏联顶级火炮工
菲律宾被川普摆了一道 南海反包围开始
俄专家谈中国非核“氢弹”:一种新型热压弹
美军轰炸机突然飞抵日本 要掀桌子了?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