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安倍成美国的麻烦制造者 骑虎难下
www.wforum.com | 2013-12-30 06:09:45  yimin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日本首相安倍参拜靖国神社风波再升温。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28日谈话,强调中国、亚洲和世界人民都不可欺,安倍须承认和纠正错误,采取实际行动消除严重错误的恶劣影响。解放军也首次措词强硬表态,要日本为后果负责。美国先前已表达过不满,27日停止美日防长例行电话对谈,如今安倍压力倍增,已成美国的麻烦制造者。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非始于安倍,80年代中曾根康弘、90年代桥本龙太郎、及本世纪初小泉纯一郎,都曾以内阁总理大臣身分,前往靖国神社向包括战犯在内的亡魂致敬。当然每次他们参拜,甚至只委派其他政府官员代表献祭,都引发中国和韩国政府严正声明表达不满。倒是过去鲜少因此事批判日本的美国,这次也表达不悦,显示安倍错判情势,踩越红线。

  美国驻日本大使馆这次声明,对安倍加剧日本邻国紧张关系的作为表达失望。敦促日本和邻国寻求建设性方法,处理过去的敏感议题,改善彼此关系,促进区域安全与稳定。虽然声明不长,也没有类似中韩的严厉谴责言词,却很明确地认定安倍行为显然会影响美日关系,冲击美国希望见到的东亚区域安全与稳定。

  过去,部分美国人并不清楚靖国神社是什么,以为它类似华府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是阵亡将士的最终归属,不同的是前者是牌位,后者为墓园。很多美国人不知靖国神社内供奉甲级战犯灵位,而神社内的博物馆「游就馆」竟然将他们描述为「烈士」;日本侵华战争被描述成「镇压土匪与恐怖主义」,而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被美化为「西方殖民主义下的解放战争」,着实荒谬。

  许多熟悉靖国神社和游就馆的美国学者认为,如果美国人对日本在韩国的残虐殖民统治,或二战期间对中国人民的屠杀暴行,能像对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史实般,有同样程度的瞭解,就不会认定中韩的抗议是过度反应;如果美国人看了游就馆的纪念文字,一定也不能接受日本对太平洋战争的解释,会加入严厉谴责日本的行列。

  我们不相信欧巴马政府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已抱持开放态度。但至少华府认定,在美国推动再平衡亚洲政策,需要日韩两个重要盟友合作参与之际,安倍的举措引起首尔强烈不满,已使美日韩三边关系的一边出现不稳,影响美国在这个区域的安全整合。同时,安倍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冲击早已紧绷的中日关系,使原本复杂的美中关系也平添新变数。

  安倍上台后,朴槿惠当选韩国总统,李克强也在今年3月就任总理,但自2008年以来,中日韩三国政府领导人的定期高峰会,今年因关系紧张而未能如期举行。安倍上任后,出访东南亚的泰国、越南、印尼,中东地区的卡达、巴林、科威特及周边的吉布地和土耳其,提出大量经援条件收买部分国家,但却未访问中韩两国,而朴槿惠早已风光在北京秀她的中文。中韩关系并非完全没有问题,但比起日韩及中日关系,显然要平顺太多,难道这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前耶鲁大学教授、华府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日本研究部门主任奥思林(Michael Auslin)就认为,日本此举等于在东北亚地区展开新冷战。安倍明知此举会影响日本与两个最重要周边邻国的关系,也可能引起美国不悦,难道意味他想藉外交上孤立,趁机建构自己想推动的日本自主安全?不可讳言,安倍希望增加国防预算,将二战后对日本参与共同防御的仅存限制废除,并修改和平宪法,成为「正常国家」。

  安倍也可能自认和冲绳知事达成美军顺利迁移普天间基地的协议,有功于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布局,因而毫无顾忌地迳自参拜靖国神社,却忽略此举对区域安定的负面影响。当美国国家利益受冲击时,安倍在华府眼中不过是个麻烦制造者。华府首波反应,是突然取消国防部长海格原定27日与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的电话会谈。

  美中陆续表达不满后,安倍究竟如何收场,已成东亚能否降温的关键,选择道歉、解释或坚不认错,安倍内有右派势力紧盯,外有强权压制,内外交迫,解铃还须系铃人,如今已骑虎难下,恐将自食其恶果。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俄军损失巨大!让中国空军战力也受质疑
2000枚航弹夜袭 俄乌进入“低成本绞杀”战
600万枚导弹,俄罗斯最大外援是谁?
日本舰船将停靠云壤 洪玛奈对华称呼变了
中国新型微型无人机 外观非常科幻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俄军损失巨大!让中国空军战力也受质疑
2000枚航弹夜袭 俄乌进入“低成本绞杀”战
600万枚导弹,俄罗斯最大外援是谁?
日本舰船将停靠云壤 洪玛奈对华称呼变了
中国新型微型无人机 外观非常科幻
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
搭载六代舰载机 中国10万吨核动力航母问世
日本暗藏灭国大招:隐形杀手正默默崛起
中国卫星成为美国“红海惨败”的遮羞布?
让美军B-21无处藏身?中国传闻已久“凶器”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