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破除“马六甲困境”? | |
www.wforum.com | 2014-11-26 01:40:58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万维读者网记者林孟编译报道:英国“诺丁汉大学网站”日前刊登澳大利亚邦德大学(Bond University)助理教授、中西关系博士后研究员戴维斯(Malcolm Davis)的文章说,能源是中国经济的命脉和繁荣的基础。如果能源进口受阻,经济放缓,繁荣不再,中国社会和政治不稳,共产党掌控的权力将削弱。 预料中国2020年时进口石油将占总需求的66%以上;到204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72%。因此,确保能源安全事关中国的命脉,而北京碰到的核心挑战,就是所谓“马六甲困境”——中国八成的能源和相当大部分的贸易,都仰赖这条最窄处只有2.7公里的水道。而附近的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为大部分不能通过马六甲海峡的巨型油轮,只能走这两条海峡。 中国企图通过缅甸和巴基斯坦修建两条输油管,以减轻对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的依赖。但是,这两条输油管都无法取代海上能源供应线。北京为破解“马六甲困境”,目前采取的重要步骤是扩大和其他国际参与者的海军合作,以便维持良好的海洋秩序,对抗海上恐怖主义和海盗等非国家势力的威胁。北京也支持沿海国家建立情报交换机制,通过“东盟地区论坛”等地区安全架构展开多国联合训练等。但这对中国在未来的冲突中突破“马六甲困境”并无帮助。因为届时对手很可能封锁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的中国海运线。 根据美国人争论不休的“空海一体战”(AirSea Battle)理论,有人提出了“离岸控制”战略,即对中国实行远距离封锁,其战略要点正是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习近平上台后,美国“重返亚洲”,以“再平衡”战略制衡中国的崛起,地区各国纷纷和美国加强安全联系,一个联合美国的地区势力隐然浮现。在北京眼中,美国的“再平衡”和地区内的拉帮结派,暗含遏制中国之意。于是北京选择在军事上以“反介入及区域拒止”(A2AD)战略应对。美国及其盟国则将此视为中国对美国在亚洲战略主导地位的挑战,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因此更形尖锐。 对中国来说,“离岸控制”战略更加坐实了“马六甲困境”。中国的因应之道是,建设可靠的远洋海军和远程空军,确保有能力打破远距离海上封锁。中国在2012年9月引入了“辽宁号”训练航母,并将在2020年代建成4艘国产航母。与此同时,大力建造相应的航母特混舰队水面战舰和辅助舰只。但中国海军的后勤能力尚不足以承担高强度的远洋作战任务。估计到2020年时,中国海军只能够承担适当的低强度远洋联合作战任务。 但海上能源安全是中国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最近宣布“海上丝绸之路”,目的是通过建设经印度洋海路沿线国家的港口等基础设施,增强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扩大中国跨印度洋的战略利益,统合从中国到欧洲的市场。“海上丝绸之路”为解放军海军发展远洋战力,提供了重要的战略依据。解放军海军噪音较大的“商级”核潜艇,已经被静音的先进“095型”导弹核潜艇所取代。中国现役的潜艇开始在印度洋活动。解放军先进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已经服役。更强大的“055型”巡洋舰,作为航母战斗群的护卫舰,可能在2017年入役。 在远程空军方面,中国正在开发新的“H-20型”隐形远程轰炸机,以匹配其“歼-20型”远程隐形战斗机。更令人震惊的是,可借助海上监视卫星打击3,000公里外海上目标的“东风-21D型”反舰弹道导弹,被视对付美国及其盟国的“反介入及区域拒止”战略利器。在海南岛部署这种导弹,便能够打击“第一岛链”内以及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的敌对目标,破除“马六甲困境”。 |
|
|
|
![]() |
![]() |
第三股势力已浮现 中国要防的不只美日 |
![]() |
乌军“换俘” 大半个亚速团为何都换回来了 |
![]() |
中国氢弹试射成功 非核氢爆技术大突破 |
![]() |
歼-36空中原地直角转向 谁还怀疑机动能力? |
![]() |
歼10抵达埃及参演 飞越红海美军没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