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教训警醒中国:歼-7、歼-8退役后需妥善保存 | |
www.wforum.com | 2024-11-03 00:04:15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中国歼-7、歼-8等老一代战机,曾在不同时期为中国空防立下汗马功劳。 在2024年虽然还有部分在服役,但随着这些战机退役,如何合理处理、有效利用这些功勋战机,成为了军事圈的热议话题。因为这不仅仅是对装备的尊重,更是对国家防务资源的有效管理。 俄乌冲突带来的启示 近年来的俄乌冲突,为老旧战机提供了创新的用途思路。 俄罗斯在战场上尝试了低成本、高效益的战术——利用苏-34轰炸机搭载滑翔制导航弹,对目标区域实施精准打击,极大地发挥了轰炸机的作战潜力。 此种战术表面上看是一种现代作战方式,但其精髓在于成本控制与效能平衡,这一点在使用退役战机时也同样适用。 中国的退役战机若进行适当改装,或许也能在类似战术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既能降低作战成本,又能保留战机的打击力。 在俄军的战术中,滑翔制导航弹成为了一个重要武器。 俄军在投入滑翔制导航弹时,利用高空飞行的苏-34战斗轰炸机提供初始速度,让航弹在滑翔过程中对目标进行打击,兼顾了打击精度和成本控制。 然而,这一战术的风险也很高,因为投弹过程中一旦被雷达发现,战机很可能暴露在敌方防空导弹的攻击范围内。 尽管如此,这一战术思路提供了新的方向:是否可以将老旧战机进行改造,赋予它们“自杀式无人机”的功能,以执行类似的投弹任务? 老战机无人化改装 为了让这些退役战机“物尽其用”,将其改装为无人机显然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式。 以歼-7为例,这款战机速度可达2马赫、飞行高度接近2万米,不仅适合高空飞行,也能为投掷滑翔航弹提供理想的初速度和高度。 通过简单的航电改装,歼-7完全可以执行“自杀式”打击任务——即在执行单次投弹任务后,无需飞返基地,而是直接击中敌方目标,这种改装让老旧战机在现代战场上再次焕发活力。 无人化改装不仅让战机在危险任务中“无后顾之忧”,还大幅减少了作战人员的风险。 2022年乌军的战术行动就是一个例证。 乌克兰曾利用图-141等老旧无人机,对俄罗斯重要目标进行多次精准打击,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这些原本上世纪的“古董”装备在现代作战条件下经过简单改装,仍能扮演有效的打击角色。 同样的思路也适用于中国退役的歼-7、歼-8战机,这些战机具备较高的飞行速度和一定的载弹能力,可以有效完成“自杀式打击”或短距离导弹投放任务,成为中国防空反击的低成本补充力量。 多元化的用途 除了无人机改造,退役战机在其他领域也可以发挥余热。 一个重要的用途便是将其用作训练靶机,为中国防空力量的实战训练提供真实目标。 相比于其他靶标,退役战机具备真机的飞行性能和空中动态表现,更能贴近实际战斗场景,提升防空部队的拦截精度和响应速度。 不仅如此,这些老旧战机还可以用于军事科研。 通过将其投入武器测试、战术实验等领域,可以为新装备的研制和改进提供实践依据。 例如,在进行新型导弹和武器系统的试验时,退役战机可以作为“靶标”检验新武器的打击效果及准确性。 同时,老式战机的结构和材料可以用于抗冲击性、抗损伤能力等方面的实验,为新一代战机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廉颇虽老,尚能一战” 正如古语所说,“廉颇虽老,尚能一战。 ”中国歼-7、歼-8等战机虽然逐渐退役,但其作为国家重要资产,仍具备极高的利用价值。 无论是充当“自杀式”打击任务的无人机,还是作为训练靶机,这些战机的价值并未因退役而消失。 此外,在中国海防空防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利用退役战机建立二线“空中防御网”,作为区域防御和威慑的一环,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通过精确配置,这些战机可以随时待命,在敌方的攻击威胁下发起低成本、高效益的反击。 这一战略不仅可以提升中国的空防力量,还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退役战机的价值。 旧战机的新使命 随着中国军力的不断提升和现代化武器的逐步列装,退役战机的再生利用已成一种趋势。 不同于以往的简单展示或废弃处理,这些老战机经过改装后,可以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实现“凤凰涅槃”。 通过与现代科技的结合,退役战机得以延续其“为国效力”的初心,也让中国在未来的防御作战中拥有更多的战术选择和手段。 如此看来,退役战机的命运不仅仅停留在博物馆展厅或训练场上,它们同样可以继续守护祖国的蓝天,为新时代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