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报告关键词分析:最多出现的是 | |
www.wforum.com | 2017-10-21 17:10:50 自由亚洲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美国“纽约时报”就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19大的长篇报告发表分析文章,指出报告中26次出现“强国”和“大国”、55次出现“安全”等词语,显示 中国正逐步脱离邓小平所提出的“韬光养晦”的方针,以及习近平看到了国内外的潜在危险。几位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分析人士也就此发表看法。 习近平在周三的长达三个半小时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会在2049年,也就是建国100年,建成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 到那时, 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根据美国“纽约时报”周四发表的分析文章, 习近平在讲话中26次使用了“大国”或“强国”来描述未来的中国, 并表示力争把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香港城市大学前政治学教授郑宇硕认为, 这反映了中国正逐步脱离邓小平所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目的是提高政权的认受性。 郑宇硕:利用民族主义作为政权的认受性、正当性的基础,因为经济发展到了目前的阶段很难维持高速发展。提出一个中国梦、强国梦,当然这想法也有助于提升习近平个人的威望、个人的影响力。 “纽约时报” 还指出,“安全”一词在习近平报告中出现了55次,次数是胡锦涛10年前作报告时的两倍多。习近平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北京维权人士胡佳则认为,“安全”与“矛盾”存在因果关系。 胡佳: 社会矛盾突出导致了中共体制的不安全,以及公众对各级官员和部门构成压力,这样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曾在以往的中共党代会上频繁出现的另一关键词:市场,习近平在报告中使用了19次, 远低于江泽民在1997年党代会上的51次。中国问题专家胡星斗指出,这反映了市场在经济中发挥决定作用的承诺淡化,政府主导经济被视为优先。 胡星斗:它更强调的是政府治理,民生改善,建立社会保障网等等。不仅是市场提的少,对民营企业提的也很少,只提了一次。但是民营企业现在存在的问题非常多,很多民营企业家不敢也不愿投资,希望把资金撤退到国外去。尽管在这之前也多次强调要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但实际上还是很少有真正的落地措施。怎样约束公权力对民营企业的各种敲诈勒索,怎样建立法制的保障,的确在这方面有不足。 |
|
|
|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