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郭文贵也算得上励志,他似乎决定就这样“单枪匹马”继续挑战中共,在收获无多之下依旧不断寻找新路径,考虑新办法。
尽管他的声量变得十分低微,曾经在舆论场中呼风唤雨的“郭大侠”,已经很难再聚拢到数量显眼的拥趸。
郭文贵的学习能力也是惊人的,他称得上最名副其实的“权力猎手”,对权力的理解和利用远超其同辈企业家。他对媒体炒作的熟稔,对围观心理的通透,对舆论爆点的起落,都运用到了游刃有余的精妙地步。
但这一切却并不能帮助他达到目的,形式的喧哗很难有效掩盖基础事实的贫乏。当他甚至不能证明其任何一个爆料的真实性时,不管抛出多么惊天动地的“震撼弹”,围观者都必定会渐渐掉头不顾,“公信力”成为他的致命伤。
特别近日又有消息爆出,香港高等法院以《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冻结了郭文贵高达87亿港币(1港币约为0.13美元)的资产,这位流亡美国多时的中国富豪,显然正面临最为困顿的境地。
从在美国一开始发声挑战中共,郭文贵很可能就高估了他的议价资本和议价能力。时至今日,除去在爆料早期吸引了部分西方媒体的追捧,以及短暂刺激民运团体的热情外,郭文贵几乎一无所得——他依旧是榜上有名的红通逃犯,名下的各类资产则不断被调查,过往的违法行为也相继遭起诉。他似乎在“勇敢”地对抗中共,但实际上不过是激烈的逃避而已。
美东时间11月20日,郭文贵在纽约召开一场记者会,并且找来前白宫首席顾问班农出席主持,这让他再度回到了一些并非主流媒体的版面。
郭文贵在记者会上称,他将揭开海航集团前董事长王健之死的真相,并且未来会设立一个基金会,用于调查中共的“司法滥权”。当然,诸如此类表述已并不新鲜,真正令郭文贵再次牵动舆论的,是他在记者会上开口直接批评中共核心习近平,这在他的逃亡生涯中,还是第一次。
毫无疑问,此举是郭文贵经营其“人设”的一大进步。但也到此为止,他对“郭文贵”的挖掘已经触底,这个舆论场中的另类IP再无任何开发可能。
说起来,这大概可以算是郭文贵的第三次“突围”了。
2015年初,在方正证券股权争夺战中全面败北后,郭文贵的资本帝国面临动荡,他的政商生态链亦随着中共反腐的推进崩解,这让“权力猎手”感到危险已经近在眼前。而随着财新等中国媒体的系列爆料,他更是再难栖身于阴影中,不得不冒险站到台前,试图挽救其资本帝国岌岌可危的未来,起码仍然能以一个合法商人的身份在中国继续存身。
为此,郭文贵不惜通过网络公开向财新传媒及其总编辑胡舒立发难,寄望于把水搅浑,模糊真相。
但郭文贵没有想到,这并非是财新、财经等媒体的个别行为,很多中国媒体都已经注意到这位神秘无比的富豪。中共对政商关系的整顿清洁,也使他的生存空间日渐逼仄。于是“发于畎亩,鏖战京华”的郭文贵,开始筹划他的第二次“突围”。
他借由与胡舒立开打口水战积累的关注度,摇身一变成为独自挑战中共的“战神”。大量惊人的所谓爆料将郭文贵包装成“知情人士”,他开始兜售自己的神秘,这让其爆料似乎更加可信。
他还极有新意地将习近平和王岐山做某种区隔论述,试着离间中共高层,进行政治上的要挟和绑架。这时候的郭文贵,在人设初步建立后,希望能通过舆情筹码同中共议价,仍旧保住他的巨额家财。
但之后事情的发展再次未能如愿,郭文贵不得不思考新的可能——联手班农,用其白宫背景拉大旗作虎皮,也就不难理解了。
只是班农的日子似乎也并不好过。他的政治野心在特朗普那里终归落空,转向欧洲扶持代理人的计划也磕磕绊绊。同郭文贵的联合,多半也是他的无奈之举,使其格局变得很低。
而郭文贵,他的这次“突围”又能否成功呢?当信用彻底破产,再多动作,大概也无济于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