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一场史无前例的涨价潮来了
www.wforum.com | 2025-04-14 16:56:59  智谷趋势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涨价潮又来了,但这次不一样。2025,一场史无前例的成本大挪移正在到来。很难有人置身事外。

  一、全中国最有钱的城市深圳,最近打算让自来水涨价13.05%

  目前听证会还没开,不过方案一和方案二,综合价格涨幅是一模一样的。就像成语里的猴子,“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区别,或许就在于有没有让你选。

  而在深圳之前,不少城市已经按下了涨价键。水费广州涨了34%,南京涨了26%,北京一吨水也快要5块钱了。

  燃气、电也都涨了,2023年一年,大陆全国至少52个市、县上调居民用气价格,基础居民气价(即第一阶梯气价)平均上调0.256元/立方。

  “顺价”一词也走进了大众视野。原来有些涨不是涨,而是“顺”。

  类似的还有,安徽等地进一步优化峰谷分时电价。以及之前的高铁涨价、广州地铁涨价、大学学费涨价等。

  不过,有心人也应该观察到了,一边是水电燃气等必需品涨价,另一边则是手机、汽车、化妆品疯狂打折。

  国家补贴力度,还在持续加强。今年的政府报告提出,要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越来越多品类也在纳入范围,汽车、家电、手机无所不包。

  如此反差,透露什么信号?为什么很多东西,一涨再涨?

  二、过去二十年,中国民众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享受到了优质的公共服务

  无论是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水电气,出行的高铁、地铁,还是大学学费,价格都堪称是世界良心。比如水价,很多城市就是成本倒挂,堪称白菜价。

  据国际水协会的调查,用水100m³以内时,2021年中国四大直辖市平均用水价格为0.7美元/m³,在全球173个主要城市中的排名均位于后10%。

  电价也长期处于国际较低水平。根据Global Petrol Prices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居民电价平均为0.531元/每千瓦时,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58.6%,工业电价也是不到全球平均价的六成。

  至于高铁、地铁、大学学费这些,更是跟欧美国家没得比,便宜太多了。无数外国人来了,都要喊一声“amazing!”

  不过,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羊毛终归出在羊身上。低价的秘密藏著哪里?四个字:土地财政。

  低廉的价格背后,其实是巨额财政补贴。高涨的房价里头,其实隐含著看不见的服务成本。

  而随著这两年房价下行,卖地价格腰斩,土地财政开始熄火了。2023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5.8兆元,跌破6兆,2024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跌破5兆,为4.8兆元。

  地主手里也没有馀粮了,财政压力自然就要上演大挪移。

  过去二十年,大陆将大量资金投向基建和公共服务,是因为工业化方兴未艾,基建拉动经济的效应明显,有路就有人走,有电就有人用。

  如今,随著城镇化完成以及人口老龄化,“补贴换增长”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补贴的意义也越来越小。

  2023年燃气调价时,“顺价机制”这一专业术语首次进入公众视野。通俗的说,是让水电燃气等公共服务价格逐步市场化。有专家就点评说,这是“过去靠输血维持低价,现在要自己造血活下去”。补贴时代,正在和我们说再见。

一场史无前例的涨价潮来了

资料照片(彭博社)

  三、除此之外,物价上涨其实也符合当下一个重要的方向——拉动内需

  当前经济的现状是一边不少企业在价格战中卷生卷死、裁员降薪,一边是居民对前景悲观,捂紧钱包不敢消费,导致内需不足,相互影响陷入恶性循环。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2月份CPI同比下降0.7%,PPI同比下降2.2%,并不乐观。想要打破僵局,让物价温和上涨是办法之一。

  简单来说,当市场普遍感受到“价格触底反弹”的信号,商家看好未来市场,觉得能赚到钱,就会扩大投资、增加招聘,老百姓有了工作,收入增加,也就愿意消费,也就形成了“企业赚钱-扩大生产-居民增收-敢于消费”的良性循环。

  央行去年第2季就说“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到第4季就是“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语气越来越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定在了2%左右,也充分说明大陆政府对物价适度上涨的重视。

  高铁、燃气、水电这些刚需行业,率先有动作,其实也是撬动“物价温和回升”的杠杆。

  天风证券的测算结果就显示,水电燃气价格上涨4%、6%、8%将分别带动PPI同比增速上行约0.5、0.7、1.0个百分点。

  今年政府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个规模可比2024年翻了一倍。同时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的品种也扩大到了12种,覆盖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到农村。

  与此同时,各大银行还贴心地准备了“消费贷”,部分消费年化贷利率也降到“2字头”。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也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主打的就是一个买买买。

  大力提振消费,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有助于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四、本轮深圳水费调整方案中,官方计算了涨价后对居民用户的影响:

  如果是一家四口,按第一梯队最大用水量计算,月均增加支出5.9元,算下来一天两毛左右。对于低收入人群,方案也有保障。

  应该说涨幅不算大。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意义深远。它意味著上一个公共服务免费或低价的时代,进入尾声了。

  从深圳方案来看,今后的公共服务将偏向“谁享受谁付费”,基本额度保障基本使用,基本额度外的超额部分使用成本将直线上升。这次水价的“温和调整”,既是对过往发展模式的修正,更是面向未来的探路。

  虽然人们直觉上不喜欢物价上涨,但从历史上来看,消费者物价指数高的那些年份,往往是就业更兴旺、经济更繁荣的阶段。

  反过来说,邻国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正是长期通缩伴随GDP停滞、失业率上升,企业压缩投资,影响至今。

  正因如此,温和通膨其实有利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缠身的背景下,如果能保持合适的CPI通膨率,随著时间的发展,物价上涨能够有效稀释债务,缓解偿还压力。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促进物价温和回升”都会是一个长期的政策导向,降准降息也会继续进行。

  去年年底,中国住户人民币存款馀额达到了151兆元。今年前两个月,人们还在疯狂存款,人民币存款增加6.13兆元,相当于全国人民每天往银行存入100亿。

  消费和投资的意愿下降,有钱宁愿存在银行吃利息,长期来看并不是一件好事。只有当躺平的钱重新活跃,经济的活力才能够被激发。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比原子弹还稀有的技术 全球仅三个国家掌握
美国副总统证实 有人想对中国动武?
中国空军数年内都打不过印度,如今呢?
中国核动力航母轮廓逐渐清晰 三大技术跃升
中国815侦察船没有武器,海盗敢抢吗?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比原子弹还稀有的技术 全球仅三个国家掌握
美国副总统证实 有人想对中国动武?
中国空军数年内都打不过印度,如今呢?
中国核动力航母轮廓逐渐清晰 三大技术跃升
中国815侦察船没有武器,海盗敢抢吗?
第二个“乌克兰”出现 准备与俄打车轮战?
川普说漏嘴了 胡塞武装真击沉过美军舰?
太尬了!川普拒绝与她握手…网络炸锅
朝鲜军人在俄实战经验已在全军推广
美国关税战同时 中国的4艘测量船南下太平洋
热门专题
1中美对抗2以哈战争3乌克兰战争
4美国大选5李克强猝逝6新冠疫情
7香港局势8委内瑞拉9华为
10黑心疫苗11“低端人群”12美国税改
13红黄蓝幼儿园14中共19大15郭文贵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