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却在我们身边真实发生着,比方说中美两国的坦克竟然用同一门坦克炮,这样的事实是否让人觉得难以置信呢?但事实真相却又是的确如此。这门原产于英国的坦克炮被技术封锁严禁出口,最后我们中国想了一个办法直接轻松破解。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暂时解除了对我国的封锁禁运政策,中美关系迎来了一个春天发展时机。以此为契机,我国得以在这段时间内接触到了诸多世界先进水平的西方军事科技,包括我国直20直升机的原型,美国西科斯基直升机公司生产的黑鹰直升机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的。与此同时,我国还从欧洲获得了一门威力强劲的坦克炮:英国皇家兵工厂制造的L7型105毫米线膛炮。
当时的我国装甲兵还在使用着老59这种过时的坦克作为主力,像96和99这些较为先进的主战坦克在当时一个都没有。对比当时西方世界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和苏联的T64、T72主战坦克,我国的老59显然已经严重过时,在装甲防护、主炮火力、机动性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短板不足。在新型坦克项目一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情况下,为大量老59坦克换装一门威力强劲、足以击穿可能对手的主炮就成了当务之急。
英国皇家兵工厂设计制造的L7型105毫米线膛炮,是北约第一代制式坦克炮。该型坦克炮在设计之初专为对付苏联的T54中型坦克设计,具备上个世纪60年代时最顶尖的火力参数和性能指标。在滑动弹带出现后,L7线膛炮还具备发射新一代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能力,穿甲火力方面大幅度提升,搭配新型穿甲弹可对当时苏联主力坦克T72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击穿正面装甲。这样一门强大的坦克炮即便诞生20年后到了80年代仍不过时,我国通过中间商奥地利从英国进口了这门优秀的坦克炮并获得全套技术与图纸。
在进口L7线膛炮时,英国曾经通过中间商奥地利和我国签署有一份协定合同。合同中规定进口此炮30年之内中国不得出口,这对于当时迫切需要打开国际军火市场的我国来说无疑是个糟糕的消息。我国军工专家对此想出的办法是拉长英国原版L7线膛炮的身管倍径,在提升穿甲火力的同时,令我国仿制生产的83式线膛炮和原版L7线膛炮有了本质区别,不再受条约合同约束成为一门新型坦克炮进而可以顺利避开霸王条款进行出口。至今仍在我国服役的59D型主战坦克上,便装备后期进一步改进来的94式线膛炮,除此以外,我国最新型15式轻型坦克的105毫米线膛主炮也是源于L7线膛炮技术。有意思的是,美国早期型105毫米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以及更早的M60“巴顿”主战坦克上所使用的M68坦克炮,也是基于进口英国L7线膛炮仿制得来。所以毫不夸张地说,中美坦克还真就有一段时间在使用着同一门坦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