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中国曾想研发比C919更大的远程客机 为何最后却放弃
www.wforum.com | 2020-04-08 18:43:07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国产客机,正快马加鞭不断前进。

  除了70-90座级的ARJ21新支线客机之外,150座级的C919作为新一代国产干线客机,对标美国的波音737MAX和欧洲空客A320NEO,不过,和国际上主流的波音787、空客A350这样的宽体远程客机来说,它还不够大,中俄联合研发的CR929还“任重道远”,其实,在C919之前,我国相关研制机构,还真的想一步到位上宽体客机。

  经常坐飞机的网友一定会发现,国内航线最常见的是波音737和空客A320这种单通道窄体干线客机,也就是一排有6个座位,中间有一个过道的那种,不过在客流量巨大的京沪、京穗等航线,双通道的宽体远程客机就变得比较多了,经济舱通常为“2-4-2”或者“3-3-3”布局。

  在载客量和航程方面,单通道(窄体)和宽体(双通道)客机的差距是很大的。就拿C919和CR929来说,前者两级客舱布局为156座,航程为4075和5555公里(增程型),后者三级客舱布局为280座,最大航程为12000公里以上,最大起飞重量(MTOW),C919为77吨,CR929初步披露数据为245吨,为后者3倍重,比起载客量500多,MTOW达到近600吨的A380,CR929都变成“小不点”。

  在各国喷气式客机发展历程中,普遍都是从窄体客机“入门”的。

  美国的波音公司和麦道(已是波音一部分)最早的喷气式客机波音707和DC-8,都是窄体客机,苏联/俄罗斯的喷气式客机,从50年代的图-104再到70年代的伊尔-62远程客机和图-154中远程客机都是窄体客机,欧洲早期的喷气式客机,包括世界上最早的喷气式客机——德。哈维兰“彗星”和我国网友熟悉的“三叉戟”,也都是窄体客机。

  世界上第一种宽体喷气式客机,是大名鼎鼎的波音747,而且还是驾驶舱、头等舱在“二楼”的双层设计,在1969年首飞,在上世纪70年代,麦道的DC-10和洛克希德L-1011“三星”这样的三发宽体客机开始投入使用,而欧洲空客公司则利用欧洲各国较强的航空工业基础,首款产品就是双发宽体的空客A300,苏联的首种宽体客机是伊尔-86,1976年首飞、1980年投入使用。

  国产喷气式客机的起点,莫过于夭折的运-10,于1980年首飞。它是和波音707同级别的四发窄体中远程客机,载客170多人、最大航程可达8000公里,但载客量、油耗等水平比当时的空客A300、DC-10等要差很多,即使投入航线,也很难和后来民航引进的A300、A310、波音757、波音767竞争。

  在2007年国产大飞机(包括民用大客机和军用大型运输机)工程立项前后,我国还曾想一步到位发展宽体远程客机,仿效欧洲空客“一炮打响”的发展历程,从披露的少量图片来看,研发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的航空工业一飞院/西飞公司曾推进过一款4发远程宽体客机方案。

  这型客机,从外形上看和空客A340很类似,双通道宽体机身符合主流水平,而4发设计却已经有点落后了。原因在于,对于航空公司来说,4发肯定要比2发更费油,上世纪90年代初发布的空客A340和A330采用完全一致的机身,后者只有双发,更低的航油成本,让A330卖得多好几倍,现在空客还把它改头换面变成A330NEO销售。

  另一个与之类似的案例是俄罗斯的伊尔-96。虽然是俄罗斯研发过的最先进宽体远程客机,但整体来说竞争力完全不如双发的空客A330、波音777以及最新一代采用碳纤维机身和新一代节油型大涵道比涡扇的波音787、空客A350,沃罗涅日飞机制造厂的伊尔-96生产线已经停了好多年。

  但对薄弱的我国民用客机工业来说,如果发展宽体远程客机,4发是无奈之举,也是必然选择。

  原因在于,双发宽体客机需要单台推力20吨以上的大推力大涵道比涡扇,这种涡扇只有美国的GE、普拉特。惠特尼(PW)和英国的罗罗(劳斯莱斯)这3个厂商能够生产,美法合作的CFM56,俄罗斯的PS90,都是单台12-14吨级的,我国现在研发的涡扇-20和民用的长江1000A,也是这个级别的,乌克兰的马达西奇手上倒是有22吨级的D-18T(安-124/225用的),但燃油效率完全无法和西方同类产品竞争。

  另一方面,宽体客机的研发难度和成本会高很多,我国航空公司80%以上机型是单通道窄体客机,宽体客机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三大航”拥有,虽然现在普及成本更高了,但从市场风险来看,研发单通道窄体客机作为干线客机突破口,是必然的选择,2008年成立的商飞公司也做出了明智选择。

  甚至曾造出过宽体客机的俄罗斯,新一代的MS-21客机,也重新从窄体客机做起,欧洲各国补贴空客公司几十年,空客A300/A310打响知名度,靠窄体A320才实现扭亏为盈这种风险很大的套路,不是所有人都吃得消。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令人诧异!越南阅兵彩排出现的军服
中印边境解放军已换新武器 双方战力悬殊
断水就是宣战:印巴这次堪比古巴导弹危机
正面突破!山东舰距美制反舰导弹不足100公
劲爆!歼-36超低空掠过,超高清照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令人诧异!越南阅兵彩排出现的军服
中印边境解放军已换新武器 双方战力悬殊
断水就是宣战:印巴这次堪比古巴导弹危机
正面突破!山东舰距美制反舰导弹不足100公
劲爆!歼-36超低空掠过,超高清照
印巴交火!能不能打赢全靠中国制造
歼-15挂上鹰击-83K 上演“玩命突击”
大批网友傻眼 一对男女在中国国企的办公室
胡塞武装的中文发声 感谢中国?
4艘055大驱同时开建 美想打压中国造船业太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