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燃气爆炸事故谈各国军队的燃料补给 | |
www.wforum.com | 2021-06-17 17:41:02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最近湖北十堰的燃气爆炸重大事故带来了不小的伤亡,这起伤亡超百人的重大安全事故也引发了一些疑问,在战时,军队的燃油供应供应有保障吗?会不会发生类似的重大安全事故?本期校场就为大家解读陆军是如何进行燃料供应保障的。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以来,确保部队的能量供应就是一只部队能不能继续行动的关键因素。在古代,是输送粮草来让人能走,战马能跑;自从一战开始大规模运用内燃机到战争开始,油料供应在后勤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到了二战,石油和各种油料的供应能否得到保障,不仅是事关国家工业的生命线,也是前线部队能否有条件组织装甲车辆运用的前提。 先来说说相对差劲的设计,这就不得不提到英国人的2英制加仑(2.4美制加仑,9.1升)和4加仑(18升)的马口铁油桶。2加仑的坚固但是小而且又重又贵,4加仑的设计则非常不好,其方形的设计在轻微损坏后容易泄露,卷曲或焊接的接缝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裂开。并且非常容易因为一点点磕碰就被刺穿,在叠加存放时就曾因为汽油泄露炸掉了一艘货轮。北非英军更是直言这些油桶是“易碎品”,因为有多达25%的燃料因为接缝处开裂或者油桶破洞而泄露。英第八集团军更是直接拿4加仑油桶当灶台使用,称之为“班加西炉”——额,好吧,用油桶当炉子的优秀传统漂洋过海来到我过后倒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比如烤红薯和油桶烧饼。 这款油桶被盟军称为Jerry can,可以理解成“德国鬼子桶”。这款油桶不仅制作简单,仅由两片薄钢板冲压后焊接即可成型。重要的是这种冲压后焊接中间的设计避免了以往油桶拐角磕碰容易渗漏的麻烦。扁平的设计方便携带,士兵可以背着,拎着,也可以塞车上,车屁股上,甚至挡泥板上挂着。由于其出色的设计,在二战期间被其他国家大量仿制,德国自己的产量反而不起眼。其产量虽然没有明确数字,但仅1944年10月,在欧洲的盟军就报告“丢失了”350万个。英国和俄罗斯人也大量仿制了这种油桶,使得即使在21世纪,我们仍然能在各国军队中见到这一二战元素。 特别是强调机械化进攻的年代,燃油管道更是成为部队必备的选择。1933年,苏军首次研制出野战管线,总长100km,直径75mm,输油能力为350吨/天。1941年5月苏联研制新管道。这一研发很快就得到了运用,在列宁格勒围城战期间。在德军炮火下,苏联人用43天完成拉多加湖底的水下管道铺设,1942年6月14日27公里长的水下管线全部铺设完毕。6月19日晚,新铺设的管线将首批燃料输入列宁格勒。至1943年3月累计向列宁格勒输送了4万多吨的燃油。 美国则依托强大的民营企业,1939年壳牌石油也研发出了野战管线。1942-1945年,美军在欧洲、非洲等各大战场总共铺设了长达一万七千多公里的管线,承担了约70%的油料输送任务。在亚洲,1943-1945年,美军也从印度经缅甸至云南铺设了长达3200公里的野战管线,至抗战胜利共输送了约五十七万立方米的油料。可以说野战管线曾助力中国军民战胜日本法西斯。 |
|
![]() |
![]() |
菲护卫艇闯入黄岩岛,南海闹了三年将剧终? |
![]() |
台湾停飞所有战机 或与两岸军机对峙有关 |
![]() |
篓子捅大了?美军连夜关闭3大基地 |
![]() |
俄军砸锅式打击 13枚导弹摧苏联顶级火炮工 |
![]() |
“氢弹试爆”是一场乌龙 科技无需夸张叙述 |
![]() |
菲护卫艇闯入黄岩岛,南海闹了三年将剧终? |
![]() |
台湾停飞所有战机 或与两岸军机对峙有关 |
![]() |
篓子捅大了?美军连夜关闭3大基地 |
![]() |
俄军砸锅式打击 13枚导弹摧苏联顶级火炮工 |
![]() |
“氢弹试爆”是一场乌龙 科技无需夸张叙述 |
![]() |
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 |
菲律宾被川普摆了一道 南海反包围开始 |
![]() |
俄专家谈中国非核“氢弹”:一种新型热压弹 |
![]() |
为何胡塞总能定位美航母位置 谁在技术支援 |
![]() |
歼-20十周年 产能创造下重型战斗机世界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