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搞过一款先进的要地歼击/截击机——歼-9 | |
www.wforum.com | 2024-06-04 15:24:52 赤剑天涯碎碎细语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称霸全球,在军事装备及国防建设上的投入是匪夷所思的,研发出了很多“丧心病狂”的传奇武器。这些传奇武器的技战术性能指标无不是标杆似的存在,深刻的影响着战后几十年的武器装备的研发。 中国就有一款先进的要地歼击/截击机,因为紧盯美苏“风潮”,导致技战术指标及气动布局几易其稿。一度被不熟内情的军迷误会为军方瞎指挥,乱定指标,外行指导内行才导致项目憾然下马。 其实吧,赤剑在翻阅了无数外军及我军资料并比对过数据后,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是军方喜欢三天两头改指标,而是当时的国防形势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战机能达到这样技战术指标。 上世纪50年代末,高亚音速的B-52,图-16/95等轰炸机纷纷成为美苏等军事强国的战略轰炸机的主力,这些家伙航程远,载弹量大,关键还能携带核弹,执行核打击任务。 携带核弹的战略轰炸机对重要城市,工矿设施,指挥控制中心及舰队实施毁灭性打击的画面实在太美,于是有能力的国家都搞起了截击机用以拦截敌方的战略轰炸机。 中国的歼-9歼击/截击机,正是在这种严峻的国防压力下第一次上马。“据我们掌握的情报,美国2倍音速的B-58,法国2倍音速的幻影-Ⅳ,苏联1.5倍音速的图-22都试飞成功了,要拦截超音速轰炸机,必须立足于以快制快,最好还要拥有拦射能力,毕竟超音速目标若是一味逃跑,绕到目标尾后在实施追尾攻击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当时我们立即对设计所报上来的2种方案进行了比对,最终选定了突出截击性能,兼顾歼击作战的截击歼击方案。另外个方案则讲究歼击性,兼顾截击性并能对低空超音速目标进行打击,也就是俗称的歼击为主截击为辅。当时严峻的空防压力及我军现役战机的构成,让我们只能选择截击为主歼击为辅的道路。 直白的一句大实话,歼击为主兼顾低空高速目标,当时的歼-6/7都能胜任,我们缺先进的高空高速截击机。早期的歼-8为求稳妥,只是简单的把米格-21改成双发并放大机体,只能算是应急催生的产物。如果我们能多一款性能更先进,技术步子迈得更大一点的,单发截击机和双发的歼-8互为备份,那会是多好的一件事呀。(歼-8为求稳妥基本是把歼-7的双2指标简单提升到双22,有技战术水平上的提高但无代差优势) 歼-9就是在这种内外因双重刺激下,如火如荼的第一次上马了,并且对早期的4种气动布局方案都进行了风洞测试。(下图为歼-9V的测试) 图为歼-9的无尾翼三角翼方案,和高空高速的法国幻影战机极其神似,被称为歼-9V(也被称之为歼-9 5,代表歼-9的第五种气动布局方案)。 歼-9Ⅳ设计方案,从气动布局来看更像单发版的歼-8Ⅱ,当然由于不少技术来源米格-21并且是单发的,所以和“超-7”(枭龙早期版)的气动布局也类似,可以说当年歼-9的研发项目是泽被了中国众多机型的。 只是由于早期电子技术水平限制,能用于昼/夜间搜索及跟踪目标的雷达及控制空对对导弹的制导设备又大又重,导致早期截击机重量及体积都比当时的前线战斗机大2~3倍(上图为歼-9同歼-7的大小对比图)。单发轻机取巧是挺容易实现超音速的,但是却携带不了先进的大型雷达和空空导弹。 早期中国的全天候雷达型歼-5甲,歼-6甲不只航程低,最大速度慢,雷达探测距离短,连导弹都是小型的,近程的,只能尾追攻击的霹雳-2空空导弹。这战技术指标打打笨重的亚音速轰炸机没问题,拦截超音速的轰炸机及超音速侦察机就力不从心了。 “同志们,苏联研制了双3指标的米格-25,美国呢?继双3的SR-71黑鸟以后,又开始研发双3指标的YF-12A高速截击机,我们未来装备的截击机指标不能低于双26呀,要不花大力气研制成功的新机,才服役就面临着落后的责任我们担不起呀” 为了达到军方要求的双26指标(速度2.6M,高度26000米)歼-9后来甚至发展出了单发鸭式气动布局的歼-9Ⅳ-Ⅱ(Ⅳ为罗马数字4,Ⅳ-Ⅱ代表歼-9第四种方案的第二次改型)。从正上方向看,象不象后来我军发展的歼-10? 后来进一步发展的腹部进气的歼-9已经和后来我军研制的歼-10战机8成象了,所以说歼-9项目是中国未来先进战机的摇篮,是当之无愧。几十种气动布局的探索,近2万次风洞的摸索,15000多小时的计算分析,所有的时间和努力并没有白白浪费,它只是等待合适的机会复活。 受限于当时机载雷达与电子设备坑爹的性能,还有只有追尾攻击模式的早期空空导弹,为了拦截60年代后出现的超音速轰炸机,截击机体积只能越来越大,图上的图-128及英国的TSR2截击机就是其中的“肥大派”代表,看个头几乎就是架小型轰炸机。 早期的前线歼击机(也就是大家常提的战斗机)和截击机是2种用法完全不同的机种,全天候远打远射截击机的干活,强调机动性擅于狗斗那是战斗机的干活。直到80年代美苏普遍装备第三代重型制空战斗机,截击机才走上了末路。 SU-27,F-15等战机不只航程大,机载电子设备先进,拦截能力不亚于传统截击机,还拥有杰出的近距离格斗性能,简直是人见人爱的乖宝宝。性能更先进综合能力更强的重型三代机一出,世上几无传统截击机的立锥之地,各国也从此不再发展专用的截击机。 带来的负面作用就是,很多军迷至今都搞不清楚截击机的用途和发展,经常会把高空高速截击机的机动性喷得一塌糊涂。以歼-8及米格-25为代表的截击机在研制之处本来就没点近距离狗斗的科技树好嘛。 “美国双3的YF-12已经下马了,苏联的米格-25实际达到的性能也就双24,原来我们定的双26指标有点与国内的科学技术水平相脱离,稳妥点把双26的指标下调到双24,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客观的说,当时我们薄弱的航空工业,独立研制出双22的歼-8都是重大的科技进步了,双24,双26的指标到如今我们仍然没有一款战机能实现。加上当时不只缺先进的空空导弹,还缺雷达及高性能的发动机。没有这些家伙,再漂亮的图纸和技战术指标都是空中楼阁,于是这款像极了米格-25及后来的歼-20的歼-9仍然无奈下马。 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来,不是从来没有走过弯路。我们之所以能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靠的就是在逆境中绝不放弃和气馁的革命乐观主义,有坚持有信仰,把所有挫折,苦难和教训当成成长的养分。 人不自弃,天必不弃。正是靠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才能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鬼子,打败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近乎绝望几乎四面树敌的美苏争霸时代生生杀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路来。前方是绝路,希望在转角,请对那些年的人和装备多一点包容和理解,毕竟特殊时期有其特殊的历史局限性,再神吹外军华丽的技战术指标那也是别人用来打我们的武器,而我们磕磕碰碰研制的国产武器那怕再寒碜,也是保卫我们自己的。(本文完) PS:附部分歼-9Ⅳ预设的数据,机长18米,重13吨,最大飞行速度2.6M,最大飞行高度23000~26000米,作战半径900~1000公里。装备一台探测距离60~70公里的205雷达,并配备最新研发的涡扇-6发动机,可挂4枚最大射程18公里的霹雳-4空空导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