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秒拦截两发RPG GL-6抗饱和打击仍有缺陷 | |
www.wforum.com | 2025-02-17 19:40:18 军武次位面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近日,央视军事首次公开了国产GL-6型主动防御系统的测试视频,其中“地空连续拦截测试”视频更是全球同类产品同款测试的首次公开,让人大饱眼福。测试中,GL-6主动防护系统在0.5秒的时间间隔内,两次拦截了同一侧面袭来的RPG反坦克火箭弹。这两次袭击中发射的国产RPG-7,分别来源于坦克头顶上方的无人机和车体侧面的地面发射台,对坦克而言拦截难度极大。但GL-6的拦截弹发射器在0.3秒内就完成了目标的探测与拦截弹的发射,在15毫秒内就完成了拦截弹发射器的俯仰角自动调整,这种速度和效率,无不体现着中国军工科技的强大实力。 ▲GL-6拦截瞬间,图片来源:网络 主动防御系统是现代坦克装甲车辆在战场上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根据严谨的数学模型计算可以得知,根据大数据计算,装甲类目标在面对美制“标枪”导弹的打击时,生存能力只有37%左右。但如果增加了主动防御系统,生存率则可以提高到89%。现代坦克部队在野战状态下需要依赖伴随式的防空力量,进入城市作战后则需要步兵的掩护。作为战场上的高价值目标,坦克的作战自主性因此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 然而一旦有了主动防御系统后,坦克独立执行纵深突击任务时,就可以更加自信。央视公布的信息显示,GL-6可以应对4类典型的反坦克弹种,包括反坦克导弹、巡飞弹、无人机、各类反坦克火箭弹。军工人员在实际测试中使用了10个不同的型号,GL-6全部有能力防御。 ▲GL-6,图片来源:网络 主动防御系统听上去非常的高大上,但基本原理就是“以爆制爆”。主动防御系统的基本打击链路为预警-识别-拦截。预警这部分通常由探测雷达、光电传感器系统组成,比如GL-6使用的就是4面阵毫米波有源相控阵雷达(工作频率为76~81兆赫兹。)+红外凝视焦平面探测光电传感器系统。两套探测系统加起来,在平面上提供了360度的扫描范围。俯角则为15度,仰角60度。GL-6的探测精度可以达到0.1米级别,而且不管是雨雾还是沙尘天气,对探测器的影响都比较有限。正常情况下,对反坦克导弹4公里外就可以识别,更小型的FPV无人机,识别距离也在2公里。传感器对目标识别以后会集成到综合处理系统进行威胁评估。 这里就用到了AI算法,可以根据探测到的信息来区分不同的威胁,确定拦截的距离。据资料显示,综合系统对弹药的识别准确度达到了98.7%,识别错误率非常低。最后的拦截工作则交由随动式双联装拦截弹发射器来完成,其拦截范围为0到仰角45度。 ▲GL-6,图片来源:网络 这套双联装发射器也可以根据需要换成4联装发射器,提高拦截弹携带量。拦截弹爆破之后,可形成大量钨合金破片,密度约为每平米320枚,直接使用破片击毁来袭目标。总体来看,坦克主动防御系统的原理倒不是很复杂,但具体性能的好坏,显然取决于综合处理系统的计算水平,传感器的灵敏程度和拦截弹的杀伤带有效性等各种因素。另外如果想完成两次或者4次单方向上的拦截,就需要计算器有极快的处理速度,拦截弹发射器的响应速度也必须跟得上才行。 全球许多国家都开发了主动防御系统,型号比较多,但真正经历过实战考验的当属以色列的“战利品”系统。2023年10月,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向以色列发动了“阿克萨洪水”行动,随后以色列还以“铁剑”行动,新一轮巴以冲突因此爆发。最后以色列装甲部队突入加沙城区,这些“梅卡瓦”坦克大多数都装了“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那它们的表现怎么样呢? ▲被击毁的“梅卡瓦”,图片来源:网络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反坦克武器比较简陋,但他们在作战方面视死如归,经常近距离接近坦克进行打击,这种方式也被网友们戏称为“反坦克体操”。他们使用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包括亚辛-105反坦克火箭弹(串联战斗部)、俄罗斯“短号”反坦克导弹、9M111、“火鸟”-2,以及大量成分不明的DIY爆炸物、手雷甚至是自制的磁吸炸弹。由于加沙地带长期被封锁,优质爆炸物和钢铁的材料来源并不稳定。许多反坦克武器都是粗制滥造的,但在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仍然有大量视频可以证实哈马斯摧毁了大量的以色列坦克。 这是因为以色列的“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存在设计缺陷。仍然是从预警-识别-拦截的角度分析。“战利品”的预警依靠EL/M-2133“防风罩”型F/G波段相控阵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负责,一套为四面阵,不属于坦克的一周。其探测距离具体距离取决于来袭导弹的速度。一般来说,它的反应速度为0.3到0.35秒,但在面对近距离高速飞行的反坦克武器时,比如每秒钟435米以上的无后坐力炮时,计算机需要计算接近矢量威胁性质、撞击时间、接近角度等才能确定如何拦截,大部分时间根本反应不过来,就不要说速度更快地稳定尾翼脱壳穿甲弹了。 ▲“豹”2A7的“战利品系统”,图片来源:网络 另外“战利品”系统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拦截上限。由于设计问题,“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的每个发射器上只有一发带发弹药。弹药被装在爆炸盒里,还需要安装一块钢板,防止破片伤到车身的传感器。发射器发射完毕之后,就需要进行弹药的重新装填。在拉斐尔公司的营销视频中,重新装填大约需要花费1.75秒左右。也就是说在大约两秒钟内主动防御系统会出现火力拦截真空。如果像央视测试GL-6一样测试“战利品”,结果可想而知。在实战中,哈马斯一般针对这个弱点,先发射一枚较为廉价的亚辛105,再发射穿甲能力更强的“短号”导弹,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击毁“梅卡瓦”的概率。 “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对于低小慢目标的探测能力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因为战场上有大量的杂波,EL/M-2133雷达在设计制造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小型无人机的问题,所以会把它们的飞行特征当做杂波给过滤掉。去年,哈马斯公布的视频中就有显示,商用四轴无人机载着火箭弹,从头顶直接贯穿“梅卡瓦”的画面。所以总的来说,“战利品”系统防御上限低、反应速度慢、对无人机的探测能力也存在明显缺陷。 ▲早先曝光的99A+主动防御系统,图片来源:网络 相比之下,GL-6在这几个性能方面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GL-6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无人机的问题,甚至将它们视为主要威胁之一,列入了主要拦截对象名单。GL-6的发射器一次就可以装填2~4发拦截弹,在先进计算机的支持下,可以在短时间内拦截同一方位的2到4次袭击,这种拦截强度理论上已经足够在战场上保命。 另外,主动防御系统决不能被认为是“神器”,好像有了它坦克就无敌了。实际上坦克的生存能力,仍然取决于部队的整体。主动防御系统相当于给坦克穿上了防弹衣,但坦克究竟能不能在战场上打出优势,打出水平,看的还是部队的整体素质。如果一支部队体系化、信息化建设的非常好,上有战斗机、无人机,下有火炮、野战防空,那么主动防御系统就是锦上添花。如果体系建设都不全面,只想着依靠主动防御系统就让坦克单打独斗,以一敌众,横扫战场,那也是不现实的。如果非要给GL-6调一点毛病,那就是它的拦截上限依然明显。曾出现过一段视频显示,俄军使用了11架FPV自杀式无人机,打击乌军的“豹”1坦克,可见GL-6还有提升空间。但不管怎么说,GL-6的单向多次拦截能力有视频为证,是实打实的真本事,许多被吹得天花乱坠的同类系统,却并没有类似的视频曝光。 |
|
|
|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