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官宣之前,“运-20B”这个名称的,也是基于推测-一是现役的运-20已经被命名为运-20A,那么换装新型发动机后的机型应该是运-20B;二是在2023年的迪拜航展上,在展出的运-20模型旁边的展板上醒目地标示着“Y-20BE”的字样,那么该出口进行对应的自用版应当名为“运-20B”。
即便没有“官宣”,在去年央视的新闻报道中还是可以看到在几架运-20中间,出现了装备大涵道比发动机的运-20的镜头,说明已经正式加入空军的序列,并处于逐渐磨合走向成熟的过程当中。
关于运-20B,我在文章《“大酒桶”版运-20,远不是颜值那么简单》中,曾经提到“中国空军已然迈进战略空军的门槛。战略空军包含战略进攻、战略防御和战略投送三种能力,而战略投送一度是最大的薄弱项。”而运-20则是中国在小批量引进俄伊尔-76运输机之后,首款自行研制的大型运输机。可以说是一款“争气机”。运-20的出现,使我们首次初步具备了坚实可靠的战略投送能力。运-20还被改装为运油-20,成为继轰油-6之后第一款跻身世界主流的大型空中加油机。
然而运-20机翼吊挂的四台D30-KP-2涡扇发动机,制约了运-20性能的全面施展,特别是最大起飞重量和航程都没有达到“完全体”状态。对标90年代服役的C-17,以及换装PS-90A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伊尔-76MD-90A(工厂编号为伊尔-476),运-20的改进方向就是换装四台涡扇-20大涵道比发动机,也就是“大酒桶”这个名称的由来。
首先,运-20B预计将在降低油耗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推力,从而增加运载量并延长航程。作为一款战略级别的运输机,这两个核心指标非常重要,运-20机体和气动布局在设计之初就体现了后发优势,可以说底子很好,如果在运载量和航程有所改善提升,其优势就会更加明显。
第二、由运-20改装成的运油-20,至少从上次珠海航展中的展示来看,还是装备的D30-KP-2或者仿制型涡扇-18。我们知道加油机本身在飞行和加油作业过程中也需要消耗燃油,所以降低油耗对于加油机来说效益就更加突出了。
第三,运-20作为空中预警机平台,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有读者曾经评论说世界上还没有国家,用运-20这样的“宽体”运输机作为空中预警平台。例如美国使用波音707或者波音737等平台,用客机作为平台飞行的舒适性和经济性当然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当前没有合适的国产客机作为军用预警机平台的前提下,使用运输机作为平台依然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例如中国的空警-2000和空警-200/500分别采用伊尔-76和运-8/9作为飞行平台。

如果能够使用运-20B作为预警平台,其效用当然会比运-20A更显著一些。
最后,我还是想说一下运-20B在客观上也带动了涡扇-20(和前者一样也是猜测的型号名称)发动机的应用和走向成熟,作为首款自行设计、并落地应用的国产大涵道比发动机,对于推动同类型的民用涡扇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往届航展中曾经公开展示的AEF1300的涡扇发动机,可能就是涡扇-20的民用版本。历史上美国GE公司就是凭借CF-6的成功,从军用发动机切入民用发动机,为GE成为世界最大的横跨军民两界的航发制造商,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运-20B是一款非常重要的运输机,从多个维度的亮相,也说明其“万事俱备,只欠官宣”,我们还是会继续期待,希望这一天会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