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16日,韓戰停戰協定簽署前,中华民國陆军二级上将、金门防卫司令胡琏率1万多中華民國國軍,對位于福建和广东二省交界处的东山岛突然发起了登陆进攻作战。
共產黨軍在岛上仅有公安80团的1200名官兵。团长游梅耀是闽西籍老红军,抗战时曾当过陈毅的副官。 由于力量悬殊,共產黨福建军区要求80团可以机动防御,撤出东山,寻机反攻。
游梅耀认为,一旦撤退,國军钻入解放军修好的工事,将给反击造成极大困难,决定在前沿阵地先对敌军进行阻击,再主动撤退到核心阵地,拖住國军,固守待援,這是戰術上的正確決策。
所以後來解放军迅速增援,17日共產黨解放军重新夺回东山岛并将没能撤离的登岛国军全部歼灭,而告战役结束。
此役共军歼敌3379人(其中俘敌715人)、炸毁坦克2辆、击沉登陆舰3艘、击落飞机2架,而且这一仗就将仅有2个旅2000来人的中華民國國軍伞兵部队消灭了500多人。
解放军則伤亡1250人。东山岛战役后,蒋中正再也未能派出成编制的部队反攻大陆。
背景
美國由於韓戰,開始军事援助中华民國並支持沿海军事作战行动。1952年10月11日,國府軍以6000餘人襲擊福建南日島(南日島戰役),一度佔領全島,但隨即撤退,即為一例。美國並提供空降部隊的武器裝備與訓練。
[编辑] 計畫
此役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化身—西方企業公司(Western Enterprises Inc.)計划的。1939年畢業於西點軍校的「獨眼龍」漢彌頓中校(Edward Smith Hamilton)草擬的作戰計划中包含陸軍、傘兵支隊、海軍陸戰中隊、政戰人員等,再加上海、空軍的配合。西方企業公司成員何樂伯(Frank Holober)著書中國海上突擊隊(Raiders of the China Coast)記載了此役。
[编辑] 過程
国军以一个师实施首波登陆进攻。在强大的舰炮火力支援下,经过不大激烈的战斗,当天就成功的攻占并且牢固控制了东山岛上唯一的码头以及登陆场和向岛内纵深进攻的出发地。岛上的1200名共军守军不敌国军的强大火力和攻势,全线退缩到岛上的制高点,以坚固的即设阵地组织逐次抵抗,固守待援。战役开始72小时,除了在公雲山制高點上的少量残余解放军守军((仅几十人,重迫击炮几乎全毁,已断水)利用有利地形还在进行小规模的有组织的抵抗之外,国军基本控制了整个东山岛全岛。此时,国军将另外一个满员师和前进指挥部投放到岛上,构筑工事,修复损坏的码头,使实际登陆的兵力达二个满员师。登陆作战总指挥部和一个师的预备队停留在登陆场对面的海上。在国军登陆过程中,由于码头处于在制高点上的共军守军重迫击炮的射程之内,损失了部分运载兵员的舰船。
C- 46運輸機此役,国军方面成功登陸東山島灘頭佔領縣城,並出动一個空降支隊由C-46運輸機載運空降八尺門港,以图达到阻援之目的。在核心阵地中,面朝大陆的八尺门最为重要,一旦八尺门失守,增援部队将无法登陆,东山岛必然失守。为了夺下八尺门,胡琏下令海、空力量全部投入战斗,甚至首次使用了美国顾问为其精心培训的伞兵。
另一方面,在岛上驻扎的共军部队撤退至的岛上的高地,據險而守。大陆增援部队則起行增援。驻漳浦县旧镇的31军272 团行动最快,5点50分,战斗刚刚打响,先头部队就已坐上军车出发了。其余指战员则急行军到交通要道,向来往的客车、卡车叫停。一时间,通往东山岛的各交通要道上,不同型号、颜色各异的轿车、公交车、卡车纷纷加入军车行列,向东山岛方向进发。16日上午9时,272团率先到达八尺门。紧接着,41军先头团、28军先头团也抵达东山岛。与增援部队会师后,游梅耀决定不等增援部队全部到达就发起反击,战斗开始向有利共军的方向发展。17日,共军31军军长周志坚率91师指挥部上岛,一夜之间,相方力量对比彻底转变。
[编辑] 国军檢討
胡琏被批評。傘兵運用不當,傷亡過大,空降司令顧葆裕被撤換。
[编辑] 解放军檢討
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80团2连坚守东山岛的一个高地,奋战27个小时,守住了阵地,为战斗胜利作出了贡献。全连有2人立一等功,13人立二等功,69人立三等功。1953年8月7日,福建军区授予该连“东山战斗守备一等功臣连”称号。
二等功臣连:水兵第1团1连
二等功臣排:公安第80团6连2排
增援200高地守备模范排:步兵第272团12连2排
威震东山排:步兵第244团2连2排
张学栋班:步兵第244团2连5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