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火连天,沙特凭什么独善其身? | |
www.wforum.com | 2025-04-07 20:34:04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上世纪80年代末,沙特阿拉伯在中东复杂的地缘局势下,出人意料地选择从中国购买了36枚东风-3弹道导弹。 这是一项涉及35亿美元的巨额军火交易,也是中国首次向中东国家出口战略性武器。 这场交易不仅改变了沙特的安全格局,还让中东的军事力量平衡发生了微妙变化。 沙特的安全焦虑:中东火药桶中的无奈20世纪80年代的中东可以用“战火纷飞”来形容。 两伊战争将伊朗和伊拉克推向对抗前线,而沙特作为地处中间的国家,深受波及。 沙特意识到,单靠现有的坦克和战斗机,根本不足以在复杂的中东局势中保护自身。 面对这一局势,沙特需要一种可以迅速提升威慑力的“大杀器”——一种能够将潜在威胁扼杀于萌芽状态的战略性武器。 沙特首先将目光投向了长期盟友美国,希望购买战略导弹。 然而,美国以“维护中东地区军事平衡”为由拒绝了沙特的请求。 实际上,美国更担心沙特获得过强的军事能力后会打破地区格局,削弱美国对中东的掌控力。 在美国拒绝后,沙特转向中国。 作为新兴崛起的军事力量,中国的东风-3弹道导弹成为沙特的第二选择。 东风-3导弹射程达2500公里,覆盖整个中东重要地区,具备高效的战略威慑力。 1987年,沙特国防部长苏尔坦亲王秘密访华,与中国展开谈判。 经过一年多的接触,沙特以35亿美元的价格成功购得36枚东风-3导弹。 导弹的秘密运输与部署这笔交易的完成并非一件易事。 为了规避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可能的反对,沙特和中国采取了高度隐秘的运输方式。 导弹被拆成零部件,伪装成普通机械设备,装入集装箱后通过印度洋和阿拉伯海运至沙特吉达港。 随后,沙特工程师在中国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深夜在秘密仓库内完成组装。 组装完成后的东风-3导弹被部署到沙特北部的地下掩体中,随后在伊拉克威胁沙特的关键时刻被公开亮相。 为了强化威慑,沙特还通过外交渠道暗示这些导弹可能携带“核弹头”。 尽管东风-3实际上仅搭载常规弹头,但这一心理战术让伊拉克的10万大军不敢轻举妄动,最终撤离边境。 地缘政治与中东格局的深远影响东风-3导弹的部署直接改变了中东的军事格局。 沙特从一个军事上依赖美国的角色,转变为能够在地区博弈中占据主动的力量。 伊朗、伊拉克等周边国家在面对沙特时,开始掂量其战略威慑能力。 这笔交易对中国的意义同样深远。 首先,35亿美元的订单为中国当时的外汇储备注入了一笔可观的资金。 更重要的是,东风-3导弹在沙特的成功部署,为中国武器打开了国际市场。 中东国家逐渐认识到中国武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随后中国与中东国家在无人机等领域展开了更多合作。 沙特的战略调整与未来方向这次导弹交易还促使沙特重新思考其国防战略。 长期以来,沙特高度依赖美国提供武器和安全保障。 但东风-3导弹的成功部署让沙特意识到,单一依赖外部大国并不可取。 自此,沙特开始寻求多元化的军事合作,逐步向中国、俄罗斯等其他大国靠拢,同时加大自身军事工业的投资力度。 在后续发展中,沙特对东风-3进行了升级,并继续探索更先进的导弹系统。 这种转型不仅让沙特在地区事务中更具独立性,也令其在复杂的中东角力中拥有更强的发言权。 结语沙特从中国采购东风-3导弹的交易,远远超出了单一军火交易的范畴。 它既是沙特安全战略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中国军工出口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更重要的是,这笔交易深刻地影响了中东的军事力量平衡。 在中东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次导弹交易展示了沙特如何突破传统的依赖模式,实现战略自主;也展示了中国如何通过务实合作,逐步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这场改变中东安全格局的交易,至今仍被视为沙特和中国地缘合作的典范。 |
|
|
|
![]() |
![]() |
黄岩岛再起波折 300吨成功拦截3000吨? |
![]() |
俄乌前线 一群乌克兰人在拼死打乌克兰人? |
![]() |
八九式掷弹筒 让中美士兵吃尽苦头 |
![]() |
中共在台海军演 暴露五大破绽 |
![]() |
解放军第二座海外保障基地启用 可停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