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兵冲锋 乌军官:这些人是“前线怪物” | |
www.wforum.com | 2025-04-09 17:23:57 大观国研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4月8日,《华尔街日报》发布了一篇令西方阵营颇为不安的报道。不是因为俄军推进太快,也不是因为乌军兵源吃紧,而是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变量——朝鲜士兵,正成为乌克兰前线“最危险的敌人”。 这是讽刺也是现实。过去在国际舞台上,朝鲜常被贴上“封闭”“落后”“孤立”的标签。然而当战争回归最原始的方式——靠体力、靠意志、靠人海——这些标签反倒成了优势。库尔斯克,这片乌克兰和俄罗斯军队血战成河的土地,如今成了检验朝鲜军队脱胎换骨的试炼场。 一开始像送死,但他们学得太快
最初的朝鲜士兵,被形容得就像是穿越来的“二战幽灵”——没有炮火支援,没有装甲掩护,也没有无人机遮顶,成建制地向乌军阵地扑来,简直像是在用身体丈量敌人的火力网。 乌军无人机拍下了他们在冰天雪地里成排前进的画面,像是上世纪的老旧胶片重演战争悲剧。但谁也没想到,这群最开始几乎是“白给”的士兵,仅仅用了几周时间,就完成了从“活靶子”到“噩梦敌人”的进化。战术调整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他们开始采用小股部队渗透战术,协同俄军发起双向包抄,甚至学会了使用现代战场标配的反无人机手段。无人机刚投入战场时,他们只是呆呆地看着天上的死神,几天后,他们已经知道如何迂回、躲藏、分队推进,甚至主动诱敌深入。 一名与朝鲜军人正面交火的乌军士兵感慨道:“他们喊着朝鲜语冲过来,像战争电影。但你很快就明白,他们不是盲目地冲,而是在用一种你无法预测的方式逼近你。” 他们不怕死,但他们不是傻子这正是让乌克兰军方头疼的地方:这些朝鲜士兵,不仅体能惊人、纪律严明,更恐怖的是他们的“学与变”能力。他们不是头脑简单的肉盾,而是极端严酷体制下塑造出的战争工具。 乌军第225团上尉希里亚耶夫不无敬意地表示:“他们确实一开始是用血肉换经验,但这些经验不会白费。”言下之意,这些人是可以量产的“前线怪物”。他们甚至在无人机时代还能强行冲锋,这在已经高度自动化、火力集中的现代战争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更刺痛西方情报机构的是,朝鲜兵的战术进化不是偶然,而是系统性的调整。 他们不是靠一两个精英部队打出花样,而是整个派遣部队都在进化,从最初的大面积牺牲到后来的灵活攻坚,这是背后有教学、有反馈、有组织性的训练体系。 是士兵,也是活教材2024年12月,朝鲜向俄军派遣了大约1.2万名士兵。起初,他们只是一支带着意识形态激情的队伍,战术素养几乎可以忽略。但到了2025年初,他们撤下战场短暂休整后再归来,已然脱胎换骨。 英国和韩国的情报数据显示,朝鲜兵在库尔斯克的损失不小——超过5000人,其中三分之一是阵亡。但在现代战争中,没有血的磨砺,哪来的“杀手锏”?朝鲜显然是以极端现实主义的方式完成了“实战演习”。 一位名叫科特的乌军特种兵这样总结与朝鲜士兵的交锋:“他们不是被动挨打的炮灰。他们在适应,他们在学习,他们在实战中理解什么叫现代战争。” 乌克兰士兵承认:在这个无人机让步兵寸步难行的时代,朝鲜士兵凭借更强的心理承受力、对死亡的漠视和出色的身体素质,反而逆势而上。希里亚耶夫甚至直言:“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漠视,超过了我们见过的任何敌人,包括俄军自己。” 谁将迎来“胜利果实”?这一切将西方描绘的“全球孤儿”朝鲜重新放在聚光灯下。但这不是他们的宣传片,而是他们用尸体堆出来的“战术简报”。没有装甲车、没有空天优势,也不是国际军演上的座上宾,但他们在战场上获得了最严酷的认可。 朝鲜对战争的理解,显然不是西式的“技术战争”,也不是俄式的“饱和火力”,而是一种不计成本、近乎原始的投入方式。而这种投入,在高度资源紧张的战场上,偏偏最有效。 这也让人不得不正视一个残酷的事实:如果现代战争最终比的是意志、是体能、是牺牲精神,那这场战争的走向,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残酷得多。 2025年,世界正目睹一个讽刺场景——被视为“最不现代化”的朝鲜士兵,成了最能适应现代战场的“前线利器”。而那些花了几十亿美元打造无人机舰队、信息化系统的西方国家,却迟迟无法应对这种赤裸裸的人海意志。 这是朝鲜的胜利,还是现代战争的悲歌? |
|
|
|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