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兵器知识 > 正文  
每分钟3500万人民币:中国金属风暴成本惊人
www.wforum.com | 2025-04-07 20:30:22  军武次位面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日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科研团队已经成功研发了一款射速达到每管每分钟45万发的超级“金属风暴”系统,并声称性能已经超过西方同类设备10倍以上。从纯粹的射速角度而言,它几乎已经足够颠覆认知。但从性价比的角度上来说,它每分钟估计就可以消耗掉3500万元人民币的弹药,不禁让人怀疑战场上的实际效费比。

图片

▲中国每分钟45万发的金属风暴系统,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公开资料,这款武器为中国北方大学的盧旭涛副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所研发,目前只是一款试验性的武器系统,并未列装部队,也并未被大规模采购。这款武器的概念来源于澳大利亚武器发明家迈克·奥德怀尔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提出的“金属风暴”概念。当时澳大利亚的Metal Storm(金属风暴)公司研发了一款由36个枪管组成的特种原型枪,射速高达每分钟100万发,核心技术是叠装弹药。

简单来说,其原理就是把大量的弹药首尾相接装填在同一个枪管里,然后通过电子触发的方式逐一进行发射。外媒报道,早在2006年时,中国就曾提出以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该技术,但被发明者奥德怀尔拒绝。中国的报价引来了美国的兴趣,最终美国国防部决定与奥德怀尔合作,后者欣然同意。但因为技术和成本等各方面的因素,“金属风暴”系统也并未达到实用化和量产,最终后续的研发项目在2012年时被完全终止。但其技术被“丐化”后移植到了其他系统上,“密集阵”就有它的影子。

图片

▲澳大利亚“金属风暴”,图片来源:网络

尽管中国没有成功通过金钱买到这项技术,但显然并没有就此放弃。如今,中国自研的45万发的中国版“金属风暴”就是最好的例证。和当年的原版“金属风暴”一样,两者都是原型级别的产品,距离真正的实用和量产型号还有很大的区别。但毫无疑问相比于当时的产品,中国“金属风暴”的性能获得了大幅度飞跃,完全可用“超级”加以修饰。当年澳大利亚以36个枪管实现每分钟100万发,但中国可是只用了1个枪管就实现每分钟45万发的超高射速。由于技术类产品不能简单做数学计算,所以根据新闻报道里的“超过西方设备10倍以上”说法,那么按照现有图片中的16管配置,中国这款产品应该能达到每分钟1000万发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程度的射速,意味着它有非传统的用途。比如高射速武器中以近防炮最有代表性,但根据公开数据,美国的“密集阵”系统最高射速也只不过是每分钟4500发。中国的1130近防炮被称之为“万发炮”,最快射速为大约每分钟1.1万发,另外俄罗斯的AK-630估计可达到每分钟4000到5000发。

图片

▲1130近防炮,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它们的射速在现代战场实战中就已经够用了,可见每分钟1000万发,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前的实战需求。“效费比太低”、“高昂成本不划算”等等的评价,也就是从这里来的。这样的说法肯定是有道理的,我们不如来简单的算一笔账:澳大利亚原版的“金属风暴”系统使用9毫米弹药,按照每一发军用级弹药的市场价格通常为0.5美元左右计算,也就是人民币3.5元。由于中国未公布这款系统的具体口径,所以我们不妨也拿9毫米弹药来粗略计算。按照每分钟1000万发,即光是每分钟的弹药消耗就要在3500万人民币以上,这还没有计算系统的制造、维护费用。在如此高的射速下,枪管也根本支撑不了太久。

就算是未来实用以后,其量产系统对射速有一定程度降低,但估计使用成本也不会低于每分钟3000万人民币,这个价格确实高的吓人。类比一下,相当于1分钟就打出去了一架“彩虹”9无人机的价格。

图片

▲中国“金属风暴”系统部署想象图,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毫不夸张的说,高昂的成本才是国产“金属风暴”系统实用化的最大瓶颈,是买得起但用不起的典型。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这款武器仅仅处于测试阶段,甚至可以说更多是为了展示中国在类似系统方面的技术突破,可能本身就没有想要用于大规模的量产。

它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可能就是继续拓展了奥德怀尔的原始构想,让他所设想的武器系统在性能上又更上了一层楼。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后续系统可以不用每分钟1000万发这么快,就每分钟45万发就行,它足以可以用来拦截高超声速导弹。从性能上来说,这一说法有理论基础,但从实用角度上来说似乎也难以成为现实。

图片

▲中国“金属风暴”系统测试,图片来源:网络

毕竟就算是每分钟45万发的射速,也基本意味着这款武器系统告别了军舰。不然上万吨的大型驱逐舰,即使专门为其规划弹药舱,也很难支撑不了这种武器长时间弹药消耗。如果对方以“饱和式”的高超声速反舰导弹进行打击,仅凭它是很难拦截的。如果将其部署在地面上,作为要地防空和末端防空的关键设备之一,巨大的弹药消耗问题还是很难被解决。除非大型基地可以给它提供以“亿”为单位的弹药量,否则还是很难发挥作用。总而言之,中国这款系统虽然性能强劲,超高的射速足以让它成为全球之冠。但正所谓“成也射速、败也射速”,高昂的成本和巨大的弹药消耗量,成为了它走向实用化的最大瓶颈。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黄岩岛再起波折 300吨成功拦截3000吨?
俄乌前线 一群乌克兰人在拼死打乌克兰人?
八九式掷弹筒 让中美士兵吃尽苦头
中共在台海军演 暴露五大破绽
解放军第二座海外保障基地启用 可停航母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黄岩岛再起波折 300吨成功拦截3000吨?
俄乌前线 一群乌克兰人在拼死打乌克兰人?
八九式掷弹筒 让中美士兵吃尽苦头
中共在台海军演 暴露五大破绽
解放军第二座海外保障基地启用 可停航母
日本巨型战舰今年开工 比055型舰还大得多
沈飞六代机肋部进气 设计理念让人惊艳
再次进行飞行测试 歼-50铰接式翼尖引发关注
对美“0关税”竟被川普课税31% 女总统不
北京狂轰 李嘉诚卖港口踢铁板 巴拿马出手了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