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战争结束,俄罗斯将仍维持庞大军力 | |
www.wforum.com | 2025-04-07 20:07:07 观局有语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自2022年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俄军的规模和扩张一直备受关注。如今,战争仍未结束,但乌克兰方面已开始预判战后的局势走向。 近日,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基里尔·布达诺夫在接受YouTube频道“安娜·马克西姆丘克”采访时表示,即便战争结束,俄罗斯也很可能不会大规模裁减军队。 在他看来,这一判断并非出于主观揣测,而是基于对俄罗斯军事战略、财政结构和战后局势的综合分析。 军队数量背后的逻辑: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制度安排布达诺夫指出,俄罗斯维持大军的做法,并非因为战争期间的特殊需要,而是出于其长期战略布局。 按照俄罗斯当前的军力部署模式,这样的兵员规模是其国家安全政策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即使战火熄灭,其军事体制本身依然要求维持一定规模的兵力。 “俄罗斯不是因为打仗才招这么多人,而是因为它的军事战略本来就设定了这么大一个军队。”布达诺夫说道。 而这一战略背后,还隐藏着一套相对复杂的财政逻辑。 据布达诺夫介绍,俄罗斯当前用于国防的预算中,有接近一半都花在了军人身上。这部分支出不仅包括工资,还涵盖了许多与战争密切相关的特殊支出——例如签约时的一次性奖励金、服役期满后的结算金、士兵受伤或死亡后的补偿金等。 此外,第二大类支出是弹药采购,第三部分则用于装备的维护和修理。这三项支出构成了俄罗斯军费的基本盘,也反映了其战争机器的运转方式。 布达诺夫认为,一旦战争结束,这些战时支出中的大部分将不再发生,尤其是与前线人员相关的补偿开销会大幅减少。这样一来,原本分配给“人头费用”的资金将被释放出来,反而能为俄罗斯提供维持现有军队规模的财政空间。 换句话说,战争结束后,虽然战场压力减轻,但这并不等于军队规模就会相应缩减。相反,在支出下降、预算宽松的背景下,保持现有军队编制对俄罗斯来说将变得更加可行。 战争责任问题:由胜负决定,而非道义判断在谈到俄罗斯是否会为这场战争承担责任时,布达诺夫的观点也引发关注。他直言,这种“承担责任”的问题,在历史上往往并非由道德标准决定,而是由战争结果决定。 他提到德国战败后的例子:“德国人承担了长期的战争责任,但那是因为他们输了。”换句话说,国际责任的认定往往是在战败之后才落地的。如果没有失败,责任难以落实,正义也往往难以实现。 这一观点虽然简洁,却触及战争政治的本质问题:责任的承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力量对比和政治现实,而不总是出于良知或国际共识。 军力常态化?战争之后的不确定性仍将持续布达诺夫的这番分析,指向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俄罗斯的军事扩张并不会随着战事结束而自动停止。如果说战争期间,扩军是为了应对战场压力,那么战后维持军队,则是出于战略惯性和制度设定。 这意味着,乌克兰即使在军事上获得某种意义上的停火或局势缓解,未来面对的安全压力仍然存在。一个不裁军的俄罗斯,一个在战后继续维持大规模军力的俄罗斯,仍将在欧洲地缘格局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对于整个国际社会来说,这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战后重建中处理一个依然武装到牙齿、却未必转向和平的俄罗斯? 战争的终点,不等于威胁的终结布达诺夫的发言虽然简短,却从财政、战略和政治三个维度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判断路径。他的核心观点是:俄罗斯的军力构成并不完全依赖战争,而是与其国家体制深度绑定。 因此,战争的结束并不代表军事压力的缓解。 正如他所暗示的那样,未来真正决定地区走向的,可能不是战场上的输赢,而是各国是否有足够清晰的战略判断力和政治准备——去应对一个战后依然高度军事化的邻国。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 |
黄岩岛再起波折 300吨成功拦截3000吨? |
![]() |
俄乌前线 一群乌克兰人在拼死打乌克兰人? |
![]() |
八九式掷弹筒 让中美士兵吃尽苦头 |
![]() |
中共在台海军演 暴露五大破绽 |
![]() |
解放军第二座海外保障基地启用 可停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