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俄军首杀“海马斯” 看似报仇雪恨,实则难掩尴尬
www.wforum.com | 2024-08-07 16:59:17  装甲铲史官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被美国援乌的“海马斯”火箭炮痛击将近21个月之后,俄军终于首次反杀!在此之前,俄军已经多次宣称击毁乌军“海马斯”火箭炮,甚至俄罗斯国防部的战报上被毁“海马斯”的数量可能已经超过乌军实际装备数量的两倍,但唯有这个战果能够被明确无误地证实。

  2024年3月6日,在网上出现的一段视频中,乌军的一辆“海马斯”火箭炮及一辆弹药车遭到空袭,在攻击中“海马斯”装载的火箭弹被引燃,随后火势迅速扩大,最终导致车辆被焚毁。

  漫长的“海马斯”追捕战总算是出现了第一个可被确认的战果。虽然在战场上不存在“神话”,没有任何一种武器是无敌的,但在此事件背后确实隐藏着很多有关现代战争的技战术和对抗博弈价值,值得我们进行认真和仔细的分析。

  恨之入骨、除之后快

  如果要问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最痛恨哪种武器?答案很可能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美国援助乌克兰的M142“高机动性炮兵火箭系统”(High Mobility Artillery Rocket System,HIMARS),也就是俗称的“海马斯”多管火箭炮。

  ■正在乌克兰战场上执行作战任务的美制M142“海马斯”多管火箭炮。

  自从2022年6月底“海马斯”参战以来,俄军一直饱受其摧残,以致战场局势为之一变:先是己方好不容易攻克北顿涅斯克和利西昌斯克之后所获得的进攻势头被很快遏制,其后战线后方的指挥所、弹药库、后勤补给枢纽、桥梁等关键设施屡遭沉重打击,间接导致俄军在乌东哈尔科夫和乌南赫尔松一线的防线崩溃。

  这种情况无疑是对所谓“体系论”的一大嘲讽,它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在缺乏反制手段的情况下,一种武器在战争的某个阶段可以对战局产生多么大的影响。须知,乌军可不具备如美军那样的强大综合作战体系,而且美国在援乌之前甚至已经把“海马斯”原有的Link 16战术数据链系统移除了,它们所使用的通信与火控系统也很可能与美军原装的不同。

  ■美军自用的“海马斯”驾驶舱内安装的通信与火控系统。右侧设备为火控面板,中间设备是联合战斗指挥平台,乌军可用不上这些高级货。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哪怕是被“阉割”过的“海马斯”仍然来则能战,几乎是例不虚发,说明隐藏在其背后的武器设计思想是正确且具备前瞻性的,这种设计于上世纪90年代的武器系统能够适应现在的战场环境,并且按照最初的设计预想发挥作用。

  ■据报道,美国援乌的“海马斯”上安装的通信与火控系统可能是“国际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International Field Artillery Tactical Data Systems,IFATDS),与美军自用系统不同。

  无论是否熟悉军事,现在有非常多的人都将“体系论”奉为圭皋。他们认为在现代条件下一两种武器已经不可能决定战争的胜负,武器只有在体系下才能发挥作用。这种观点看似合理,但却似是而非,存在着巨大的认知误区。

  一方面,近年来的多场战争已经证明,如果对手不能很快找到反制手段,那么一两种武器就可能决定战争的胜负,或者至少是决定战争某个阶段的走向,例如2020年纳卡战争中的TB-2无人机、俄乌战争初期的“标枪”反坦克导弹以及2022年下半年的“海马斯”火箭炮。它们虽然都不是什么“神器”,但确实在那个阶段主导了战争进程。

  ■阿塞拜疆装备的土耳其TB-2中空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在纳卡战争中大出风头,被该国视为“英雄武器”。

  ■作为俄乌战场上最早的“抗俄神器”,“标枪”反坦克导弹在乌军挫败俄军攻势的努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它背后的“体系”只有乌军士兵的勇气而已。

  另一方面,在设计一种武器时也必须保证它能够独立发挥基本作用。因为在战争环境下双方都必然致力于破坏对方的“体系”,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体系”拥有“金刚不坏体”神功。实际上在战争中,所谓“体系”有很大可能在双方的第一轮对抗中就会变得残破不全,甚至被完全摧毁。如果武器必须依赖体系才能发挥作用,那岂不就变成了一堆废物?

  扯远了,让我们还是说回“海马斯”给俄军带来的深仇大恨。除了被“海马斯”打击的各种设施及装备以外,葬身于它所发射的227毫米M30/31制导火箭弹之下的俄军官兵更是数不胜数,而且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

  2024年2月20日,俄军近卫第36独立摩步旅两个连的官兵正在乌东顿涅茨克州特鲁季夫斯克的林中空地上列队,准备迎接第29合成化集团军司令奥列格·莫伊谢耶夫少将的检阅,不料突遭“海马斯”打击,据报至少造成65人丧生,包括旅长穆萨耶夫上校。

  ■据称遭“海马斯”打击后俄军官兵死伤遍地,而且这种情况频繁发生。

  仅过了一天,2024年2月21日,由俄空降兵第104空中突击师第328空中突击团、近卫第810海军步兵旅和第81自行火炮团混编的两个独立编队在奥列什基沙地国家自然公园内集结,在准备进攻第聂伯河左岸克林基的乌军桥头堡之前,接受俄“第聂伯”集团军高层视察,却再次遭到“海马斯”发射的3枚制导火箭弹攻击,又造成64名官兵阵亡。

  在付出重大代价之后,俄军仍未汲取教训,继续在乌军“海马斯”射程内大摇大摆地列队,然后继续毫不意外地“送人头”。2024年2月27日,被乌军多次击溃又多次重建的俄军第155海军步兵旅,又在乌东顿涅茨克州的奥列尼夫卡无名士兵纪念碑处列队颁奖,2枚乌军“海马斯”制导火箭弹光临现场,造成19死12伤的悲剧,副旅长罗曼·科祖可夫中校阵亡,旅长米哈伊尔·古德科夫上校受伤。

  ■据报,俄军第155海军步兵旅副旅长罗曼·科祖可夫中校遭“海马斯”袭击阵亡。

  耳闻目睹种种惨状,你说俄军是不是早已对“海马斯”恨之入骨?这口恶气,俄军怎么能忍?

  “首杀”出火,细节细品

  在这次由俄军透露的乌军“海马斯”系统被摧毁的视频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辆“海马斯”发射车和一辆配套的弹药车于昼间长时间停留在树林边缘,暴露在俄军侦察无人机的镜头里。“海马斯”车体呈现出一种奇怪的白色,可能是为了适应冬季雪地而更换的涂装。

  ■“首杀”视频中这辆“海马斯”的车体呈现出略显奇怪的白色,与周围环境反差较大。

  不久,打击从天而降,很可能是爆炸的弹片将停在不远处的“海马斯”装载的火箭弹引燃,随后车体爆发出火箭弹推进剂燃烧时特有的白色烟雾,并且有火箭弹受热被点燃乱飞,最后“海马斯”和弹药车均被焚毁。

  值得注意的是,在将近一分钟的视频中,“海马斯”装载的火箭弹全程没有发生爆炸,而只是在燃烧,可能从侧面印证了北约“钝感弹药”技术的成果——只要引信不起作用,战斗部就很难因为外界冲击和影响而轻易爆炸,尽可能降低对自身的威胁。

  通过视频中的相关地理信息,可以确认这次事件发生在乌东顿涅茨克州的尼卡诺里夫卡村附近,距离最近的前线约45千米。“海马斯”的制导火箭弹射程约为90千米,乌军这辆“海马斯”出现在此处,应该是为了支援阿夫迪夫卡和巴赫穆特一带的战斗。

  ■俄军首杀“海马斯”的事件就发生在此处,具体时间不明。

  ■“海马斯”遇袭位置与巴赫穆特和阿夫迪夫卡呈三角形,位于战线后方约45千米处。

  通过对这次战斗视频的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很多颇具价值的细节信息。

  首先是乌军的操作肯定违反了“海马斯”的作战使用条令规定。

  美军为“海马斯”和M270多管火箭炮制定的战术简单来说就是“打了就跑”。也就是说,它们自身的生存能力并不依赖于厚重的装甲,而是机动性,总是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使敌人难以捕捉和打击。

  ■2023年由路人拍摄的沿公路机动的乌军“海马斯”多管火箭炮。

  俄军在长达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可以说对乌军几十辆总是躲在战线后方打了就跑的“海马斯”和M270几乎是束手无策,基本上难以限制它们在战场上发挥作用,验证了美军这套战术在高强度实战对抗中的有效性。

  在美军为M270多管火箭系统制定的作战条令(也适用于“海马斯”)中规定:“多管火箭系统发射时会发出大量的火光、烟雾和噪声,对手可能从很远的距离以外就能发现它们,特别是在开阔的地形环境下,因此发射点被认为是高度危险的地点,在使用后很可能会受到敌方的迅速密集反击。除非战术上有需要,否则一个发射点只应被使用一次。”

  ■乌军的“海马斯”火箭炮正在发射,可见发射点声光特征明显,照片摄于2022年7月。

  因此,多管火箭系统在发射前应位于隐蔽区待命,作战条令规定隐蔽区应该是一个靠近指定发射点(不超过100米远)的有盖隐蔽位置。位于隐蔽区的发射车必须能够与作战指挥中心通信。发射车只有在开火时才进入发射点,发射完毕应尽快撤离。

  由此可见,乌军这辆“海马斯”及其弹药车白天长时间停放在无遮蔽的露天地点,绝对不符合战术规范——此前乌军第27火箭炮旅通常都在清晨、傍晚或者是夜间才会出动“海马斯”。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车辆出现故障无法移动,二是车组成员麻痹轻敌。

  ■乌军“海马斯”火箭炮的战地照片显示,多数情况下它们都停放在植被茂盛、较为隐蔽的林地,这符合其战术条令的规定。

  其实这次“海马斯”被俄军猎杀已有征兆。2024年1月1日网上就曾经出现过一段视频,显示俄军的Zala-421-16E型侦察无人机在顿涅茨克前线盯上一辆“海马斯”。这辆“海马斯”在发射火箭弹之后躲入一片树线,随后俄军使用BM-30“龙卷风”火箭炮发射9K55K集束弹药火箭弹对这片树线进行火力覆盖,但“海马斯”似乎已经不在那里了。

  上述事件可能并未引起乌军操作“海马斯”火箭炮的第27火箭炮旅的足够重视。也许与俄军的长期周旋并且始终都能够挫败俄军的追捕努力,令他们产生了些许大意。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当“海马斯”刚开始执行战斗任务时,乌军都为它们配备了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在附近警戒,以防备俄军的空中侦察。但在上述两次遇袭事件中,都没有看到乌军的防空措施,俄军侦察无人机可以不受干扰地在“海马斯”上空盘旋监视。

  战斗启示,发人深思

  以往,俄军反炮兵杀伤链的反应速度不够快,导致难以对类似于“海马斯”这样的高机动性目标做出有效反击。例如在2024年1月1日披露的那段战斗视频中,从俄军无人机发现“海马斯”到使用“龙卷风”火箭炮进行反击,可能已经过去3~5分钟甚至更久,这段时间足够让“海马斯”脱离战场。

  从这次的“首杀”视频来看,俄军很可能使用了无人机+“伊斯坎德尔M”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的组合来完成猎杀任务,比起传统的反炮兵手段反应速度应该会有大幅提升,确保一击必杀。这也说明,要想实现现代战争的所谓“发现即摧毁”概念绝非易事,传统的打击手段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建立更加快速和高效的杀伤链。

  ■俄军“伊斯坎德尔M”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要想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就必须拥有反应更加快速的武器和杀伤链。

  不过,使用单价约为300万美元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来消灭单价约为430万美元的“海马斯”,费效比并不算高,但俄军似乎也别无选择。乌军这辆“海马斯”停放在战线后方大约45千米的位置,处于俄军绝大多数火炮以及“柳叶刀”巡飞弹的作用范围以外,况且火炮的准确度不足,“柳叶刀”飞过去至少要花10分钟时间。“龙卷风”火箭炮虽然射程是足够了,但同样准确度有限,且集束弹药无法保证彻底击毁“海马斯”。

  ■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常用的“柳叶刀”巡飞弹航程约40千米,巡航速度为110千米/小时,在打击“海马斯”时反应缓慢,且航程不足。

  什么?你说俄罗斯还有空天军的攻击机?让它们深入战线后方45千米执行打击任务么?还是别开玩笑了。

  从各种实战视频中就可以看到,以目前俄乌双方的防空能力,连稍大一点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在战场上都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了,就更不用说有人驾驶的非隐身攻击机。否则使用察打一体无人机就能直接发动攻击,反应时间是最快的,根本无需召唤其他武器。

  ■2022年在乌克兰战场上被俄军击落的TB-2无人机残骸,如今这种昔日的“明星武器”已经难见踪迹。

  目前双方都只能使用体型更小、更不易被发现的微小型无人机在战场上空执行任务,要保证续航时间就无法携带武器,只能执行单纯的侦察和监视任务。战争初期大出风头的TB-2中空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已经销声匿迹很久了,美军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而拒绝向乌克兰提供MQ-9“死神”大型无人机。

  从视频中我们还能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如果俄军确实使用了“伊斯坎德尔M”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那么这次战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粗略估计这种导弹的命中精度。

  ■俄军首杀“海马斯”的爆炸瞬间视频截图,可见爆炸位置并不在“海马斯”的停放位置。

  如图所示,爆炸点并不处于“海马斯”的停放位置上,在地图上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大约有50米左右。如果俄军在发动攻击时输入的是“海马斯”本身的坐标位置,那么攻击武器的命中精度大致如此。公开资料显示,“伊斯坎德尔M”导弹的圆概率误差为5~7米,但视频中显示的命中精度显然低于纸面数字。

  ■在地图上测量“海马斯”所在位置与爆炸点之间的大致距离情况。

  在实战视频中可以相当明显地看出,无论俄军在攻击时使用的是什么武器,其命中精度与“海马斯”的制导火箭弹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如果不是因为其战斗部装药量足够,爆炸威力巨大的话,乌军那辆“海马斯”也许还有机会逃过一劫。

  ■“海马斯”所发射的制导火箭弹在打击集结的俄军士兵时几乎是不差分毫。

  结语

  毫无疑问,“海马斯”首次被证实击毁对乌军而言肯定是一次失败的战例,值得认真汲取教训,但也仅此而已。

  美国一共向乌克兰提供了39辆“海马斯”,都配属在乌军第27火箭炮旅。此外,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还援助了25辆M270多管火箭炮。与轮式的“海马斯”不同,M270是履带式的,更重也更大,可以装载12枚制导火箭弹,是“海马斯”的两倍,越野能力也更好,更利于战场隐蔽机动。

  ■M270多管火箭系统是另外一种西方援乌的火箭炮,与“海马斯”发射同样的弹药,火力是“海马斯”的两倍。

  从这次战斗来看,建立对于战区无人机的有效防御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否则战线后方的行动时刻处于敌人的监视之下,配合越来越强大的“发现即摧毁”能力,对于任何国家的军队来说都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威胁。

  但是,从视频中也能很清晰地看到,要想实现“发现即摧毁”能力,对于移动点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必不可少,而且还要尽量缩短杀伤链的反应时间。否则很可能是发现了却打不着,或者无法摧毁。

  话说回来,虽然被俄军干掉一辆“海马斯”对乌军来说并非不可接受的损失,但他们的第27火箭炮旅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根源不在俄罗斯,而在美国国会。

  ■正在努力重返白宫的川普(左)和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右)在下一盘大棋。

  川普的忠仆、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自2023年10月25日上任以来,已经竭尽全力阻止美援进入乌克兰超过四个月。这样下去,无需俄军费心,乌军的“海马斯”、M270也将变成一堆废铁。

  有车无弹,那不就是废铁么?

(0)
相关新闻
俄国防部承认:乌军入侵行动持续到了第二天8名印度人在乌克兰被杀 俄军忽悠国际雇佣兵?
40年二手货,没有预警机 F-16能成抗俄神器吗?乌军前线急需F-16支援 但援乌F-16或仅用于防空
俄乌冲突持续延宕 双方无人机攻防博弈日益升级乌军接收的F-16有问题 可能导致俄跟北约开战
库尔斯克保卫战重演?乌军突然攻入俄本土150万对320万!俄无人机产能不到中国民用一半?
俄称乌军袭击库尔斯克州 系“最大规模地面进攻”乌军突入俄境内7公里,俄称击退进攻
弹药库殉爆!俄一空军基地遭严重破坏乌军突破防线 深入俄境8公里 占领4据点
8印度佣兵在俄乌战场被杀 印政府发飙“机海战术”上线 若一台换一人 俄军就挂了
突发!乌克兰装甲部队突袭俄罗斯南部乌军中长得像中国人的军人 万里之外的精锐老兵
F-16已让俄数度语无伦次 苏-34又被摧毁了俄飞行员遇袭坠毁 成功弹射后拍摄坠落画面
欧美高机动装备纷纷中招:大马路盯点追踪乌承认打不过苏35,专克俄军“杀手锏”战术
更多相关新闻请点击"乌克兰战争"专题新闻报道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半导体突传重量级消息
真主党击落一架以色列F-35,还得到中国帮助
巴基斯坦空军眼中的歼10A:总体不如F16
消息传来 中南海出事了?
解放军亮出“仿生老鹰” 领先美国不止一点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半导体突传重量级消息
真主党击落一架以色列F-35,还得到中国帮助
巴基斯坦空军眼中的歼10A:总体不如F16
消息传来 中南海出事了?
解放军亮出“仿生老鹰” 领先美国不止一点
恐瘫痪美航母 解放军杀器罕见揭密
歼16上被人忽视的“神器” 性能号称世界之
这件事如果属实,那就太令人发指了
美军断后路 中南海这下坐不住了
“习明泽”揭露中共高官洗钱海外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4.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