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穷得只剩党产 不如赶紧捐了 | |
www.wforum.com | 2016-03-14 02:07:01 联合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仿佛突然开了窍一般,国民党立院党团日昨会商,决定要求党中央回应民意捐出全部党产,仅留下支应党工退休金之必要费用,其余捐给公益或政府用来协助弱势及青年。这个觉悟来得虽晚,但总算化被动为主动;问题是,国民党“党中央”而今安在?这项建议又是说给谁听? 国民党今天的处境,就像面对着照妖镜原形毕露:它一直以为自己拥有举世无双的庞大党产,这些党产其实却是民进党的“政治提款机”;它一直以为头上有英明睿智的党中央领导,但这些领导却把党输光了就落跑。如今,国民党“穷得只剩党产”,要谈捐出,恐怕还得先把帐目摊开在阳光下检视才行。 根据国民党行管会的资料,其党产变化之迅速让人难以置信。党产在民国八十七年达到最高峰的九一八亿元,李登辉交给连战时,已少了一百亿元;连战交给马英九时,则大幅减少近五百亿元;马英九交至朱立伦手上时,十年间少了七十亿元;而朱立伦任内短短一年,即减少七十多亿元。由此看来,历届主席皆是“败家子”,即使扣除扁政府时代被追讨交出的四十多亿,十七年间缩水七百多亿;以这样的流失速度,换作是民间企业也非倒不可。 本报多年来不断唿吁国民党将党产捐作公益,该党却犹疑观望,不见行动。事实上,以近年党产的快速流失,即使不捐作公益,一两年之内也必然全数化为乌有。因此,还不如及早捐出,了结党产缠身七十年之遗害;至少,也可为台湾社会做点好事。何况,如此庞钜的资产,仅有少数主管知其细目,也只有主席等少许核心人物有权动用;对根本无缘享用的一般党员乃至立院党团而言,实在留之无益,唯有百害。 然而,国民党党产应该如何捐出,以及是否捐作公益后即能还其清白,恐怕仍有疑问。原因有三:第一,党产是否真的只剩一六六亿元,民进党已公开质疑,一般民众也未必相信;第二,如果这些党产的来源和归属仍有疑义,必须辨明其属性分别处理,不可含混笼统一概而论;第三,蓝军党团称党产可捐给弱势或青年,立意固佳,但实际执行需有更精准规划的对象和作法,若鱼目混珠随便转移,极可能被指为“脱产”。 简言之,国民党党产的捐赠手法与对象,都必须有更公开、更透明的程序,甚至应邀请跨党派的官民代表参与监督处理,才能将这件涉及转型正义争议的善后工作做到可昭公信。尤其,面对民进党的《不当党产处理条例》草案即将开战,国民党如果要以“捐光党产”作为应战策略,在目前党主席悬缺之际,立院党团必须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主动召集相关各方协调,拟订有助社会正义的可行办法。如此,才有可能扳回一城,争取到民意支持。否则,若继续观望等待,就只能等民进党《不当党产条例》挥刀凌迟了。 从任何角度看,对国民党员或月底即将产生的新主席而言,今天所剩无多的党产不仅连“鸡肋”都谈不上,它其实是整个党不可承受之重。它的剩余价值,无非是提供国民党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它能否利用这些党产拉社会弱势一把,或者帮若干青年创造一次希望,让党产在“归零”之际留下最后一点余韵。 若要更进一步的话,我们建议国民党以立院党团为核心,组织一个党产检讨稽核小组,仔细检视这十余年的党产缩减究竟是何原因,除了行管会所列举的捐赠及投资失利等因素,是否有人趁乱浑水摸鱼,或假公济私将之纳入私囊。毕竟,党产十七年缩水七百多亿的变化,太过离奇;如果有党产被转入私人名下窝藏而未予查明送法办,捐出之举就可能变成白费。这部分的谜底若不能解开,就算党产归零,污名仍可能继续纠缠国民党。至于李新提议要每人卅万分而食之,那恐是李伯大梦了!
|
|
|
|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