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徒步人登山,喜欢带着活鸡? | |
www.wforum.com | 2025-02-15 11:08:00 不相及研究所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在海拔4700米的贡嘎西坡垭口,背包里藏着的不一定是帐篷或者冰镐,可能是三颗蔫了的西兰花、扑腾的芦花鸡,甚至是一个闪着寒光的煤气罐。 这些现代版的徐霞客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人类对热乎饭的执念能挑战物理定律,甚至能让菜市场在稀薄的空气中复活。 “在四姑娘山的营地,我看到一哥们羽绒服里鼓鼓囊囊的,我还以为他是新型睡袋,结果掏出一只绑着红绳的母鸡。” 这场景在川西徒步圈已不值一提,资深驴友笑称这些人是蛋白质圣徒。 他们坚信活禽背包运输,可以保持食材的量子纠缠,用海拔每升高500米就拔一根鸡毛的玄学,确保到达营地那口汤,能直接连接到神农氏的灵前。 牛背山的移动农家乐集散地,如今变成了荒野版的联合国,一边是冲锋衣配竹篓的大爷和土鸡讨价还价,另一边Gore-Tex面料裹着的鹌鹑,在背包里探头探脑。 某次,一支队伍的鸭子半路起义,羽毛四散飞过冰川,后来成了山民眼中的神迹供奉。 “现在,悬崖下依旧插着一炷香。” 一位网友记得他曾在牛背山遇到一群准备开高原烧烤的徒步者,他们所带的食材几乎能开个山野餐馆。 “烧烤架子是随便找了块石头搭起来的,调料全靠信仰,山上啥都能烧,除了没有盐。” 那天风雪交加,餐桌的旁边,几个大哥围着正在翻烤的羊肉,幸福地笑得像过年。 “反正就是这感觉,好像雪山也能加点孜然,人生就完美。” 我和刚子第一次去川西徒步,还是带着一堆看似高大上的超轻食物包,里面全是冻干食品,就是那种一撕开就能吃的高科技露营食品。 那晚,当看到其他帐篷在烧烤、杀鸡、宰鱼时,他在旁边默默吞下了一包意面,眼神有些失落,我还不如他,那晚的小浣熊,格外黏牙。 同行的老哥告诉我们,“你放心,等你爬够高了,嘴巴就开始懒得挑食。”他看着我们的能量胶,笑得像个山野哲人。 “高海拔的食物,能让你重新审视人类的胃,放心,一切都会变得简单,be water,my friends。” 如今的挑山工能用机器狗把物资运上高山,后来刚子告诉我说,这并不地道,得自己背才行。 极致的风味,需要极致的表达,赛博外骨骼无法完成山神的嘱托,只有荒野里的流动餐厅,才能抚慰馋虫的欲火。 “要知道愚公移山都是假说,该把这活儿外包给山峦之上的徒步大哥。” 重装徒步者感觉像是背着家在旅行,只有他们才知晓自然界最隐秘的逻辑,背得越重,吃得越香。 人们用行动证明,一顿热乎饭,是一种抚慰,足以从汤汤水水中,品出高山的巍峨,与冷漠。 活禽派代表的是务实派,但野菌党却是荒野中的行为艺术家。 在雀儿山C1营地,有人坚持给他背了五天的卷心菜做光合作用SPA,他深信,只有让菜叶记住太阳的味道,煮出来的汤才有灵魂。 雪线食神的帐篷,永远弥漫着潮湿的菜市场气息,一些隔壁帐篷的00后们并不理解,认为这就是赛博朋克农耕文明在第四纪冰川的投射。 还有些荒野蓝翔技校的毕业生,常常一边带着煤气罐上山,一边开发新玩法,煤气罐可以用来当板凳、当镇帐石,甚至当防熊警报器。 曾有队伍发明出了煤气罐漂流,把空罐绑在充气垫上横渡冰湖,结果被管理员当成偷渡客追了半座山。 一旦这些荒野厨神们支起煤气灶,他们立马完成了从户外难民到米其林野厨的阶级跃迁。有的坚持带铸铁锅,认为高原炒菜必须物理锁鲜。 “上回看到个大姐,用登山杖和防潮垫搭了个厨房,引得二十多个饿绿眼的驴友围观。” 再后来,我和刚子,从二十多斤,背到三十多斤,为了吃,也可以随手带几个驴友,目光所及,皆能转换成卡路里,也能瞬间估计出对方的糖耐、体脂和包中的存货。 “为了顿牛杂,连汤带料十斤有,硬是背了上去。” “为什么不搞头牛?” 一位驴友回忆,他曾在哈巴雪山的帐篷里遇到过一位煤气罐高手,他的背包里藏了两个煤气罐和一个随身厨房。 “当他在风雪中架起了煤气灶,一边煮饭一边讲着关于高原气候的爹味哲学时,那一刻,我真想拜他为义父。” 在这种环境下,煮饭简直是挑战地球物理法则。别小看这锅饭,火候掌握得当,吃下去,你能感受到地球与宇宙的连接。 背气罐的都是王者,他们的身旁,总围绕着篝火,我和刚子,经常静静地看着义父们锅中的食物,一边默默为他的勇气鼓掌。虽然不知道这顿饭究竟如何,但我们都深深感受到,那种荒野中的坚定信念和生活的艺术,已经在这里扎根。 荒野中没有鄙视链,这是难得的超脱于城市小资的质朴,毕竟你很难搞清,最后到底是谁救谁。 当背着自热火锅的我们还在翻说明书时,老炮们已经用冰镐开红酒了。 有人说有次在贡嘎大环线上,有位大哥根据海拔计算煮面时间:“5000米水沸点85度,所以泡面得按1:1.5的比例调整。” 后来大家发现,他真带了温度计和量杯。还有人把登山杖改成擀面杖,在岩石上现做裤带面。 某次暴风雪中,整支队伍靠他甩出的三十米长面条找到了回营的路,简直就是现代版的阿里阿德涅线团。 “在格聂神山上,一支队伍用融化的雪水煮奶茶,结果引来棕熊。” 当科技装备和荒野厨艺碰撞,场面更是魔幻。有人给保温杯装了GPS,以防被借走;有人用太阳能充电板煎鸡蛋,这就是光伏料理。 有位大哥说他曾在九峰山遭遇暴雨路烂,半道出来了两美女,美女叫他背着自己下山,被大哥拒绝了。 “怎么工作被老板当牛马,好容易爬个山,还被妖怪当牛马?有点太欺负人了吧?” 徒步佬从不怕负重,多一斤和多一百斤,在某些环境下已差别不大,毕竟背得越重,吃得越香。 有人算过,在高原,每消耗1大卡热量,得吃5大卡的食物来补充。但沉浸在极限生存的刺激中的人们,可能会忽略自己的体能极限。 再后来,人们也就看开了,在雪山上,油脂的焦香能唤醒人类三万年的狩猎本能,虽然我们的猎物可能是山下的外卖小哥。 |
|
|
|
![]() |
![]() |
中国飞艇居高临下 2000公里外能发现F-35 |
![]() |
中美差距已达232倍 美海军实力高速滑坡 |
![]() |
印度驱逐舰装备5种导弹,领先中国10多年 |
![]() |
撞船事故可能把“杜鲁门”号航母提前送回家 |
![]() |
中国战机或再获大单 多亏有印度“帮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