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制BMP-3全面落后于美制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 |
www.wforum.com | 2025-04-27 16:29:33 彼得堡的肥天鹅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
![]() |
![]() |
|
|
|
令人惊讶的是,至今仍无人对这篇公然挑衅的文章《布雷德利M2A2 ODS SA步兵战车(美国)的测试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驳斥。该文署名作者是A·V穆申和V·V康尤琴科,有人指认报告的执笔人是俄罗斯库宾卡第38研究所的员工。这份报告于今年4月6日突然出现在俄罗斯社交平台上,随即引发俄罗斯国内的网络热议。 事态甚至发展到军事博主和记者们纷纷解读这份报告结论,其受众远超电报群范围。例如周播栏目《希里亚夫兄弟》的主创人员就以"专家"姿态,煞有其事地探讨报告结论的现实意义。《新报》副主编、记者瓦列里·希里亚夫最终断言:满腔热忱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已别无选择,只能将BMP-3设计理念的全面失败公之于众。 平心而论,苏联在冷战时期研发的步兵战车存在设计缺陷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瓦列里·希里亚夫推测,唯有通过(曝光对比测试结果)这种方式才能促使俄罗斯国防部有所行动,仿佛这样就能催生所谓的"超级武器"。欲了解这位军事记者更详细的评论,可参阅2025年4月19日《希里亚夫兄弟》节目的原版内容,这里就不再赘述。 尽管报告中列举了美制布拉德利战车的种种“优势”,但俄乌战场早已证明美制“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同样不堪一击。 既然没人愿意或无法对这份贬低BMP-3步兵战车的伪造报告进行专业验证,那咱就不妨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拆穿这个骗局。同时,咱也要揭露造假者的拙劣手法,或者说,教大家如何识别这类恶意虚假信息,以免以后再上当受骗。 初次接触这份名为《布雷德利M2A2 ODS SA步兵战车(美制)测试研究成果》的报告时,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该报告与专业期刊的完全脱节。事实上,当前确实有基于对比测试的权威研究,比如俄罗斯国防部下属期刊《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后勤保障》就会定期刊登缴获的西方装备与俄罗斯国产武器的对比报告,其中还涉及特别军事行动中装备战术运用的分析。典型案例如《特别军事行动初期装甲车辆运用分析》或《布凯法洛斯——哈尔科夫设计局的绝唱》等文章。 而这份造价低廉却煞费苦心的伪造报告,其破绽首先体现在作者资历的缺失。穆申和康尤琴科的身份成谜:报告中既未说明他们在第38研究所的具体职务,网络搜索也显示这两人根本不在俄罗斯国防部下属机构的公开名单之列。或许有人会辩解说由于“保密需要”他们的身份不便公开,但讽刺的是,这份网上流传的伪造文件甚至连“仅限内部使用”的标识都懒得伪造,更别提打上“机密”标签了。 这份伪造报告最明显的漏洞是缺少学术出版物必备的三要素:参考文献目录、内容摘要和引用来源。但凡有点经验的《军工信使》读者,只要愿意,都能炮制出类似甚至更"专业"的赝品,毕竟网络上关于这类“专家级”分析的百科式资料,简直多得像垃圾场里堆积成山的废料。 真实战利品装备分析报告vs伪造文件对比(注:上图所示为伪造案例)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猜测,这份伪造文件或许是第38研究所某份内部文档被意外或故意泄露。但这种说法其实更站不住脚:真正的多个月测试报告绝非这种十页纸的粗制滥造,而是包含射击数据表、装甲化学成分分析、动态测试工况详述等内容的数百页厚重手册,且必然标有密级。显然,伪造者根本不具备这种级别的分析能力,即便是ChatGPT之类神经网络也救不了场:要核查人工智能在这种场合生成的"金句",恐怕比编造整份"报告"更费时间。 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国防部确实备受批评,未来也仍将如此。但在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最激烈的当下,军方官员绝不可能冒险发布这种自毁长城的材料,这简直是在破坏内部团结。试想:那些驾驶着“纸糊装甲”BMP-3的乘员们该作何感想?或是那些战壕里突然发现布雷德利战车逼近的士兵们呢?是战战兢兢坚守阵地,还是直接溃逃?难不成接下来还要公布装甲薄弱点和最佳打击弹药?总之,穆申和康尤琴科(如果真有其人)值得俄军事检察院的特别关照。 此类报告的可疑之处还在于其动机。若如瓦列里·希里亚夫所言,发布报告是为引起俄国防部门对BMP-3问题的重视,那官员们此刻能做什么?把发动机从车尾挪到车头吗?或是给装甲车体动大手术增厚钢板?还是卸掉"多余"的100毫米主炮这个众矢之的? 大家要理解当前局势的严峻性,不妨回顾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在战事最激烈的阶段,苏联研制出了当时最先进的T-44坦克。这款坦克的性能远超T-34-85坦克,完全具备全面替代后者的实力——但最终并未列装。因为它结构更复杂,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量时间调整生产线,无论是在下塔吉尔还是无数配套企业都是如此。当时红军正处于持续进攻阶段,每一辆前线坦克都价比黄金。因此用T-44替换T-34-85根本无从谈起。 目前,俄军方虽然拥有BMP-3M“龙骑兵”试验车型,但这已不仅是简单改进,而是对旧型号的深度现代化升级,甚至堪称全新车型。要实现其测试、完善和量产,需要投入巨大资源。这需要多长时间?一两年?而在此期间,前线部队从库尔干获得的BMP-3数量将微乎其微(如果还能获得的话)。当然,我们也可以考虑"库尔干人-25"步兵战车,但这完全是另一个层级的产品:价格更昂贵、结构更复杂。且不说这款尚处于样车阶段(尽管已具备行驶能力)的战车,其各部件的量产成熟度至今仍是未知数。 让我们仔细审视这份所谓《布雷德利M2A2 ODS SA步兵战车(美国)测试研究成果》报告文件中的实质内容。当然,全面剖析这份"杰作"既无必要也受篇幅所限,但最显著的特征是:报告中完全缺失BMP-3的实拍照片,仅提供了美制战车的照片。为何如此?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不必要勿增实体),最合理的解释是:伪造者根本接触不到BMP-3战车实车。而盗用网络图片又怕被当场识破,因为这种拙劣把戏立刻就会露馅。 必须指出的是,这份报告中展示的布雷德利战车照片同样漏洞百出——部分图像明显是从视频中截取的模糊帧。更可疑的是,文件完全回避展示美制战车装甲受损的实拍画面。请看这份所谓"报告"的典型段落(保留原标点): "在防雷性能上优于BMP-3,因其配备双层铝钢复合底板、内置防雷聚合物垫板和空降兵缓冲座椅。侧装甲可抵御3УБР6型30毫米炮弹,但无法防御3УБР8型30毫米炮弹;正面装甲可抵御3УБР8型30毫米炮弹,防护性能优于BMP-3正面装甲。加装反应装甲后,正面可防御PG-9BC与PG-7VL型破甲弹;侧装甲加装反应装甲后仅能防御PG-9BC型破甲弹,对PG-7VL型破甲弹无效。” 但凡在专业领域,此类结论必须佐以两项关键数据:首先需明确靶场测试的射击距离与入射角度。建议有兴趣者参阅苏联时期《坦克工业通报》对缴获装备的研究。例如,1944年刊载的《德国反坦克火炮穿甲弹分析》一文(随附文献影印件)。该文不仅包含完整的穿深曲线图,更对每型炮弹的技术参数进行了系统阐述。而所谓的“穆申和康尤琴科报告”呢?既无严谨数据,更充斥着诸如“BMP-3仅防步枪弹”这类蓄意编造的谎言。这绝非笔误,而是精心策划的污名化行动——俄罗斯信息空间后续的舆论发酵,恰恰印证了这种粗劣手段的破坏性。 图示:弹孔分布图详细标注了88毫米KwK43主炮在不同距离的跳弹轨迹与击穿效果 肥鹅撰写这篇文章无意替俄制BMP-3步兵战车的设计布局进行辩解。如同现今世界所有步兵战车一样,BMP-3确实存在诸多缺陷,更何况当前冲突形态本就超出任何现役战车的预设战场环境,特别是在自杀式无人机大量投入战场的俄乌前线。问题在于,这份看似合理,但实则粗制滥造、东拼西凑维基百科资料的伪造文件,竟然将不少俄罗斯网友和一些军事博主忽悠的一愣一愣的,而至今未见任何系统性驳斥,正如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的名言“真相只说一半等于弥天大谎”,在这场充斥着信息战和舆论战的混合战争中,不得不承认西方阵营在混合战争的运用上更胜一筹。 |
|
|
|
![]() |
![]() |
相关新闻 |
![]() |
![]() |
惊掉下巴!5000吨大驱,塞进74个垂发? |
![]() |
印巴交火!能不能打赢全靠中国制造 |
![]() |
歼-35隐形战斗机:福建舰上首次弹射起飞 |
![]() |
歼-36的最新视频 成飞宣传能力超过了沈飞 |
![]() |
歼-10S飞赴北非演习 让埃及空军“开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