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论坛网 > 军事评论 > 正文  
从米格-21到米格-23:冷战中的得与失
www.wforum.com | 2025-02-14 21:21:56  世界军事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冷战”时期,苏联是唯一能对抗美国的航空强国。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在米格-21之前,苏系战机和美系战机性能基本相当。但米格-23取代米格-21之后,苏系战机就开始与美国战机有了将近十年的技术差距。那么同样是米高扬亲自操刀的作品,为何米格-21尚能和西方战机一决雌雄,米格-23就只能被其对手单方面屠杀呢?

图片米格-23战斗机

米格-21在同时代有优势,越战中曾经痛击美战机

由于中国空军到现在也没有完全退役,仿制米格-21的歼-7系列战斗机。所以许多中国军迷出于民族感情,津津乐道于该机在越战中的优异表现。可惜正是米格-21在越战中的表现,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苏联航空工业的诸多不足,也让人对后来米格-23的糟糕表现难以理解。

实际上早在二战时期,苏联航空工业水平就在所有列强中偏弱。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空军在半年内损失了近90%的作战飞机,成为了其陆地战场一溃千里的重要原因。幸好美英出于共同的战略需要,援助了苏联一些先进飞机和电台等技术设备,才让苏联空军在1943年后逐步反守为攻。神奇的是二战结束后喷气式时代的到来,一下子缩小了苏联和西方国家原本巨大的技术差距。且通过获得的德国航空技术,在新的时代取得了先发优势。

图片米格-19战斗机

1948年到1955年间,苏联米格设计局推出了外形非常相似的米格-15、米格-17和米格19战斗机。其中米格-19是苏联第一款超音速战机,中国仿制型号为歼-6。这一时期无论是苏制战机还是美制战机,都是以机枪或航炮作为主要对空武器。米格战机拥有机体轻盈,空战机动性好的优点。而美制战机相对体积较大,拥有航程远和电子设备更丰富的优点。1955年苏联第一款能达到2倍音速的超音速战机米格-21完成了首飞,同一时期美国空军也开始试飞F-104战斗机。由于这两款战机都是单发轻型战机,故而在速度、航程等方面没有多少差距。但后期型F-104安装了性能更好的雷达,具备了发射“麻雀”雷达制导中距弹的能力。

图片北越米格-21击落美军F-4

让米格21被捧上神坛的,莫过于1964年开始逐步扩大的越南战争。在整个越南战争中北越处于防守的一方,所以米格-21航程短、滞空时间短的缺点并不突出。而其主要对手,美国空军的F-105战斗轰炸机,挂弹后机动性能非常糟糕。美国海军的F-4“鬼怪”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款,拥有超视距空战能力的双发双座重型战斗机。但该机设计师过于专注高空高速性能,对亚音速近战格斗能力考虑不足。而且该机的机载雷达以及配套的“麻雀”空空导弹,和“白眼星”电视制导炸弹都存在着严重的可靠性问题。甚至由于误击太严重,美军高层严禁F-4在目视距离外开火,从而一下子剥夺了该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优势。正是拥有一系列有利因素,米格-21才能在越战中战胜数量更多、性能更好的美制战机。

图片美军F-105战斗机

米格-23性能优于米格-21,却因子系统落后于美机

然而苏军高层对米格-21的缺陷也心知肚明,该机除了航程偏短外。其机头进气道的基础设计,导致该机到了1990年代都无法安装高性能雷达。于是1963年开始,米高扬开始设计全新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米格-23。新的米格-23采用两侧进气布局,从而使机头能够安装一部大直径天线的机载雷达。为其配套研制的AA-7型中距导弹,使该机成为一款具备歼击机的机动性和部署灵活性。又如庞大的截击机那样,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的强大战机。

客观的说,米格-23的气动设计非常成功。其不但在高空比米格-21飞得更快,也能在低空持续超音速飞行。然而该机两大核心部件,却彻底窒息了该机战斗力的提升。早期型米格-23战斗机,安装的是加力推力113千牛的R-29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后机型换装了加力推力127千牛的R-35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可这两款发动机虽然推力足够大,却存在重量大、耗油率高的缺点,事实上限制了米格-23的机动性能。米格-23采用变后掠翼,能够在较短的跑道上起降。可是由于飞控计算机过于落后,飞行员要在起降时和空战过程中不断手动调整机翼后掠角。该机的“高空云雀型”雷达不但性能落后,研制周期也超过了之前的预期。尽管该机1970年就开始装备苏军,但该雷达直到1972年才达到实用状态。

图片米格-23和其携带的导弹

而作为老对头的美国海军,1972年就装备了F-14战斗机。相比最大起飞重量为18吨的米格-23,F-14的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33吨。美国空军1975年装备的F-15战斗机,同样是双发重型制空战斗机。这两款战斗机不但具备和米格-23一样的高空高速性能,而且依靠其先进的气动外形、高性能的飞控计算机。以及高性能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使其具备前所未有的近距空战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两款战斗机,都安装了性能强大的机载雷达。同时第3代“麻雀”也终于改正了之前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使两款战机具备了真正的超视距空战能力。事实上米格-23的雷达性能,最多只相当于后期改进型F-4装备的雷达。而且米格-23最多只能挂两枚AA-7中距弹,加两枚AA-8红外格斗导弹。而F-14和F-15在执行防空任务,都能同时挂四枚“麻雀”加四枚“响尾蛇”格斗弹。F-14在执行截击任务时,可以挂6枚射程达150公里的“不死鸟”导弹,再加两枚“响尾蛇”格斗弹。这样即使是一对一空战,米格-23也不是其对手。

图片同时代却更强大的F-14

叛徒泄露了真实性能,盟友不给力砸了牌子

不过由于苏联人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以至于在1976年之前。美国人也以为米格-23,以及米格设计局同一时间推出的米格-25截击机,是与己方F-15性能相当的同时代战斗机。然而1976年一名苏联飞行员驾驶米格-25叛逃日本,将最新苏联战机的情报全告诉了美国人。美军这才知道,原来米格-23的性能最多也就和F-4相当。而且当时苏联虽然已经开始研制新一代战斗机,但遭遇严重的技术瓶颈严重影响进度。于是从那时候开始,美国人及其盟友就开始尽情发挥空中优势。要在局部战争中,狠狠抽苏联人一个耳光。

图片

贝卡谷地以军痛打叙军战斗机

机会很快就到来了,那就是1982年6月爆发的第5次中东战争。和越南战争差距明显的是,当时的北越很多飞行员,都能做到军事政治双优。即使米格-21的性能比不上F-4和F-105,也能通过主观能动性找出美军战机的弱点,并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可此战中以色列的对手叙利亚空军,其飞行员素质偏低。而且战术也极为呆板,过分迷信于1973年的经验。当双方战机在贝卡谷地上空交锋时,叙军的米格-23不但机载雷达性能落后于对面的F-15。还因地面防空导弹阵地已经被摧毁,而得不到地面雷达的引导。这样其首先在超视距空战中,完全被F-15压着打。当米格-23的飞行员终于能用眼睛看到敌机后,又发现其很难咬住敏捷的F-15。用机炮根本打不到,发射的老式空空导弹也被F-15轻易甩开。而以军的F-15却很容易咬住米格-23,然后从容发射“响尾蛇”导弹将其击落。

而在当时中东地区的另一个战场,伊拉克空军装备的米格-23同样被伊朗空军的美制战机压着打。其中的部分原因是,苏联出口给伊拉克的是其空军1972年之前服役的。装备改进自米格-21雷达和电子设备的“”猴版”米格-23,根本不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到了1991年海湾战争时,面对比以色列空军更加强大的多国部队空军,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3更是只有挨打的份儿。甚至大量的米格-23被伊军主动拆毁埋在沙漠当中,这才避免了其在空战中被击落或停在机库内被炸毁。某种程度上说,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彻底砸烂了苏制装备的牌子。也给外界留下了苏制装备性能,远不如美式装备的长期印象。

图片海湾战争中的美军战斗机

苏联缺乏技术前瞻性,至今仍未能追回差距

当然如果说米格-23一无是处,也是非常不客观的。毕竟米格-23拥有近3吨的外挂能力,又能在前线机场的土质跑道上起降,投掷完炸弹后还可以进行空战。直到今天印度等国仍然装备米格-23,及其后续专用对地攻击型米格-27。而早在1969年米格-23还未服役时,苏联就已经通过克格勃间谍,探知了美国新一代战机的强悍性能。可是之后无论是米格设计局研制米格-29,还是苏霍伊研制苏-27,都面临比当年研制米格-23更严重的技术挑战。

图片米格设计局最后的绝唱米格-29战斗机

新一代战机必须安装大推力,高推重比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可当时苏联在航空发动机的基础研究上早已落后于西方,导致AL-31 和RD-33都晚了美国同类产品近十年才服役。更严重的问题是在赫鲁晓夫时代,过分强调武器装备核大战背景下的生存能力。而电子管由于具备抗核爆脉冲的功能,而被当时苏联电子工业部门继续运用,从而严重影响了苏联半导体工业的正常发展。造成的恶果是无论装备在苏-27上的N001雷达,还是装在米格-29上的NO-193雷达。都存在性能不如西方同类产品,且重量又是其对方数倍的严重缺陷。

此外苏联研制飞控计算机的进度也出现滞后,导致1983年服役的米格29竟然采用和米23一样的机械液压式飞控系统。1987年服役的苏-27,才第一次使用了模拟式电传飞控系统。各种子系统的拉垮和研制进度滞后,导致米格设计局和苏霍伊设计局的工程师,都只能在气动布局上做文章。这才让米格-29和苏-27在今天,仍能被称为世界先进战斗机。

图片俄军最先进的苏-57战斗机

可之后美国人研制下一代战斗机时,提出了其必须具备雷达隐身能力。而苏联由于自身雷达工业的落后,对雷达隐身几乎没有技术概念。因此在苏联解体之前,米格设计局研制米格1.44战斗机时。仍然延续了高空高速高机动的设计思想,几乎没有任何雷达隐身方面的考量。而苏霍伊设计局于2017年才推出的苏-57战斗机。其对雷达隐身考虑的也非常少。可以说正是苏联的整体工业水平与美国越拉越大,才导致了米格-23及其之后的苏制战机,与同时代的美式战机都存在无法弥补的严重技术差距。

(0)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分享到: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
查看更多
实用资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军工人“天塌了”!美国发动机参数造假
中国飞艇居高临下 2000公里外能发现F-35
中美差距已达232倍 美海军实力高速滑坡
075攻击舰穿越宫古海峡 多艘战舰贴身护卫
印度驱逐舰装备5种导弹,领先中国10多年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中国军工人“天塌了”!美国发动机参数造假
中国飞艇居高临下 2000公里外能发现F-35
中美差距已达232倍 美海军实力高速滑坡
075攻击舰穿越宫古海峡 多艘战舰贴身护卫
印度驱逐舰装备5种导弹,领先中国10多年
撞船事故可能把“杜鲁门”号航母提前送回家
中国战机或再获大单 多亏有印度“帮忙”?
歼-20“野兽模式”刷爆全网 不要隐身了?
法国欲买印度国产火箭炮,是的你没看错……
卢旺达试图入侵邻国 网民却一片叫好声?
热门专题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Jobs. Contact us. Privacy Policy. Copyright (C) 1998-2025. Wforum.COM. All Rights Reserved.